没有了南满的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以及丰富的铁矿、煤矿,镁矿,日本人根本就无力维持最基本的战争需要。如果说东南亚的石油是日本人的血液,那么南满其他工业则是他们的维持战争的根。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彻底收复南满,那么这个压力对于抗联的来说就是太大了。中国人有难的时候,美英在袖手旁观,甚至是在助纣为虐。这个时候中国人,也不至于从美国人手中抢夺包袱,没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计划,至少在四三年是没有打算收复南满。当然如果形势可以的话,他也不会介意将日本人彻底的赶出东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这并不是他的主要计划。他的想法,还是尽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实力。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双方的战线虽说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面上却在大部分时间之内,都处于相当平静的态势。不过小部队的接触,还是持续不断的。前沿的炮战,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杨震一方面在想办法扩充兵员和部队的编制,一方面在力的练兵。整个四二年下半年,抗联仅仅组织的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就达到了五次。纵队和师一级的合成军事训练,更是次数频繁。
进一步的演练新的战术,加强部队步坦、步炮、地空协同作战能力。尤其是对坚固设防地域的步坦联合进攻,师团一级步兵进攻与防御战术。纵队一级的合成演练,多批次的进攻与防御。
各个新编成的纵队司令部的磨合,各级指挥员的战场指挥能力进修。虽说大战役没有,但是这段时间对抗联各级军事干部来说,并未过的比战时要轻松哪去。学习、进修、演习,一个任务接着一个,甚至比战时还要忙碌。
相对正在力发展自己工业,并整顿部队调整编制的抗联来说。关东军的调整,则更加有针对性。在不仅面临着抗联的装甲威胁,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也同样面临美军威胁的日军来说,则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
日军大本营停止了大和级后续战列舰的制造计划,加大了对坦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拼命的加强仿制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产和制造。将现存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装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同时在考虑八八式高射炮对空中威胁已经落伍,但是面对坦克表现出来的优秀性能。不仅加大了对这款高射炮的生产,配发给关东军和南方军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并将部分已经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办法,加装缩短后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后,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经过苦心调整,关东军的反坦克火炮部队扩编了几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数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陆续进入关东军编制。与此同时,关东军八八式高炮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备了一百多辆,加装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这次日本人变通了需要,知道新研制坦克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面对抗联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胁,在研发新式坦克不及时的情况之下。日军便照搬了德军的经验,将已经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装性能不错的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而没有一根筋的,拼命研制新式坦克。
为了应对抗联的坦克攻势,关东军还配发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备标准,也从大队改为每个中队两门。
不过物极必反的日军,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同时还下大力气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发了穿甲弹。作为可用于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关东军也增加了装备的数量。并按照一门炮一百二十发的标准,配备了穿甲弹。
在与抗联对峙的前沿,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拿出当年修要塞的劲头,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两军对峙之处,不管地形怎么样,都要至少保证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碍,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对峙地带。
日军下的力气,不单单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时在坦克的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力气。用仿制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为基础,专门研制了一款二式坦克。这批二式坦克,优先装备了关东军的六个坦克联队。
并对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进行了改装,配发了威力更大一些钢芯穿甲弹。而在本土也在不断的加强新式坦克的研制,并着手与德国人谈判,想要引进德国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术。
不过都处在舔舐伤口的阶段,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思。尤其是杨震无论在美英怎么催促之下,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指针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军趁着东北战场相对平静阶段,突然出兵进攻印度。
并拿下了英帕尔一线,在英属印度打上了一个不小的楔子。杨震依旧拒绝了美英两国,要他立即发起线进攻,以牵制印度战场上日军后续增援能力的要求。对于他来说如果部队的整训和扩编,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是绝对不会为了迁就美国人的要求,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彻底收复南满,那么这个压力对于抗联的来说就是太大了。中国人有难的时候,美英在袖手旁观,甚至是在助纣为虐。这个时候中国人,也不至于从美国人手中抢夺包袱,没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计划,至少在四三年是没有打算收复南满。当然如果形势可以的话,他也不会介意将日本人彻底的赶出东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这并不是他的主要计划。他的想法,还是尽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实力。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双方的战线虽说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面上却在大部分时间之内,都处于相当平静的态势。不过小部队的接触,还是持续不断的。前沿的炮战,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杨震一方面在想办法扩充兵员和部队的编制,一方面在力的练兵。整个四二年下半年,抗联仅仅组织的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就达到了五次。纵队和师一级的合成军事训练,更是次数频繁。
进一步的演练新的战术,加强部队步坦、步炮、地空协同作战能力。尤其是对坚固设防地域的步坦联合进攻,师团一级步兵进攻与防御战术。纵队一级的合成演练,多批次的进攻与防御。
各个新编成的纵队司令部的磨合,各级指挥员的战场指挥能力进修。虽说大战役没有,但是这段时间对抗联各级军事干部来说,并未过的比战时要轻松哪去。学习、进修、演习,一个任务接着一个,甚至比战时还要忙碌。
相对正在力发展自己工业,并整顿部队调整编制的抗联来说。关东军的调整,则更加有针对性。在不仅面临着抗联的装甲威胁,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也同样面临美军威胁的日军来说,则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
日军大本营停止了大和级后续战列舰的制造计划,加大了对坦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拼命的加强仿制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产和制造。将现存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装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同时在考虑八八式高射炮对空中威胁已经落伍,但是面对坦克表现出来的优秀性能。不仅加大了对这款高射炮的生产,配发给关东军和南方军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并将部分已经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办法,加装缩短后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后,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经过苦心调整,关东军的反坦克火炮部队扩编了几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数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陆续进入关东军编制。与此同时,关东军八八式高炮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备了一百多辆,加装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这次日本人变通了需要,知道新研制坦克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面对抗联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胁,在研发新式坦克不及时的情况之下。日军便照搬了德军的经验,将已经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装性能不错的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而没有一根筋的,拼命研制新式坦克。
为了应对抗联的坦克攻势,关东军还配发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备标准,也从大队改为每个中队两门。
不过物极必反的日军,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同时还下大力气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发了穿甲弹。作为可用于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关东军也增加了装备的数量。并按照一门炮一百二十发的标准,配备了穿甲弹。
在与抗联对峙的前沿,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拿出当年修要塞的劲头,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两军对峙之处,不管地形怎么样,都要至少保证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碍,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对峙地带。
日军下的力气,不单单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时在坦克的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力气。用仿制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为基础,专门研制了一款二式坦克。这批二式坦克,优先装备了关东军的六个坦克联队。
并对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进行了改装,配发了威力更大一些钢芯穿甲弹。而在本土也在不断的加强新式坦克的研制,并着手与德国人谈判,想要引进德国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术。
不过都处在舔舐伤口的阶段,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思。尤其是杨震无论在美英怎么催促之下,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指针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军趁着东北战场相对平静阶段,突然出兵进攻印度。
并拿下了英帕尔一线,在英属印度打上了一个不小的楔子。杨震依旧拒绝了美英两国,要他立即发起线进攻,以牵制印度战场上日军后续增援能力的要求。对于他来说如果部队的整训和扩编,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是绝对不会为了迁就美国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