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十月底,吴道到了不得不为未来做出选择的时刻,因为如果要考博士,就必须在十一月完成报名,把审核材料邮寄到报考的学校。就在吴道为此而烦恼的时候,有一天司百芳对他说
“吴道,有一件事情我想告诉你。”
“什么事情?”吴道说。
“我听说咱们学校的研究生有很多都在研二的时候出国去教对外汉语了,我也想报名。这样一来可以增长见识,二来还可以攒下不少钱,寄给老家。”
吴道对司百芳说的项目并不陌生,事实上他也曾经非常想报名参加,只是他为了司百芳而选择了放弃。然而他不能把这些话告诉司百芳,只能说
“百芳,我觉得你报名参加那个项目很好,我支持你的决定。能到国外生活一年,对你创作诗歌也有好处。”
“吴道,你有什么打算呢?明年你就毕业了,我出国了,就不能再陪你,你是工作还是考博士?”
司百芳的话让吴道感到很伤感,但他支持司百芳的决定,无论司百芳想要做什么,他这个心灵的朋友都会帮她去完成。在伤感之余,他也看清了自己的方向,既然司百芳要离开济州,他也应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对司百芳说
“百芳,我想好了,要考博士,将来做一个学者。”
“我支持你的决定。”
十一月初,吴道把自己决定考博的事情告诉了田莫问。田莫问一直都是支持并且希望吴道考博士的,因为他觉得吴道很适合做研究工作。吴道当初选择田莫问做导师,田莫问的心里是高兴的,因为这个研究生让他暂时保住了研究生导师的资格,但一开始他并没有对吴道抱有多么大的期望。第一次见面之后,田莫问发现吴道和年轻时的自己竟然有些相像,都有一股冲劲。后来,吴道的勤奋也让田莫问感到惊讶,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几乎没有一点法语基础的学生竟然完全依靠自学就可以运用法文资料,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吴道到了最后的关头才决定考博,田莫问虽然觉得时间有些晚了,但仍然感到很高兴,他对吴道说,他有一个同学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担任博导,吴道可以报考那里。想到好朋友荆立科就在北京,吴道欣然接受了田莫问的建议。田莫问当即联系了自己的同学,向其推荐了吴道,之后吴道通过电子邮件和这个博导也取得了联系,考博的事情正式提上了日程。
吴道报考的学校,博士招考初试采取审核制,报名的考生只需要把自己的两篇论文连同三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寄到学校即可,学校的博导会根据这些材料确定进入复试的人员名单。吴道从自己的毕业论文初稿中节选了两个章节,修改成了论文,之后又找田莫问和另外两名导师写了推荐信,然后一起寄到了报考的学校。
外国文学专业的七个研究生,有五个打算毕业以后参加工作,两个考博士。除了吴道之外,另一个考博的人是吕茜茜,她考的学校和吴道是同一个,但不是同一个研究方向,也就不存在竞争关系。
十二月初,吴道收到了报考学校的电话回复,他通过了审核,进入复试。
到了冬天,司百芳给吴道做了第三双棉鞋。吴道想到,自己即将和司百芳分开,未来的生活难以预料,这也许是司百芳为他做的最后一双鞋了。于是,他没有穿那双鞋,而是装在一个盒子里放了起来,他要永远地珍藏着这双鞋。
寒假回到齐城县,吴道把自己考博士和已经通过初审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尽管他一再强调通过初审并不等于录取,但人们还是以为他已经考上博士了。尤其是吴河,他到处对别人说
“我的孙子小道考上北京的博士了,到九月就去北京。”
听说了吴河对村里人说的话,吴道对吴河说
“爷爷,我还没录取呢,还有复试。过了复试,才能录取。”
“这不是已经过了审核了吗,录取也是早晚的事。从小到大,你哪次考试也没有考不好的时候。爷爷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吴河说。
“吴道,有一件事情我想告诉你。”
“什么事情?”吴道说。
“我听说咱们学校的研究生有很多都在研二的时候出国去教对外汉语了,我也想报名。这样一来可以增长见识,二来还可以攒下不少钱,寄给老家。”
吴道对司百芳说的项目并不陌生,事实上他也曾经非常想报名参加,只是他为了司百芳而选择了放弃。然而他不能把这些话告诉司百芳,只能说
“百芳,我觉得你报名参加那个项目很好,我支持你的决定。能到国外生活一年,对你创作诗歌也有好处。”
“吴道,你有什么打算呢?明年你就毕业了,我出国了,就不能再陪你,你是工作还是考博士?”
司百芳的话让吴道感到很伤感,但他支持司百芳的决定,无论司百芳想要做什么,他这个心灵的朋友都会帮她去完成。在伤感之余,他也看清了自己的方向,既然司百芳要离开济州,他也应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对司百芳说
“百芳,我想好了,要考博士,将来做一个学者。”
“我支持你的决定。”
十一月初,吴道把自己决定考博的事情告诉了田莫问。田莫问一直都是支持并且希望吴道考博士的,因为他觉得吴道很适合做研究工作。吴道当初选择田莫问做导师,田莫问的心里是高兴的,因为这个研究生让他暂时保住了研究生导师的资格,但一开始他并没有对吴道抱有多么大的期望。第一次见面之后,田莫问发现吴道和年轻时的自己竟然有些相像,都有一股冲劲。后来,吴道的勤奋也让田莫问感到惊讶,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几乎没有一点法语基础的学生竟然完全依靠自学就可以运用法文资料,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吴道到了最后的关头才决定考博,田莫问虽然觉得时间有些晚了,但仍然感到很高兴,他对吴道说,他有一个同学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担任博导,吴道可以报考那里。想到好朋友荆立科就在北京,吴道欣然接受了田莫问的建议。田莫问当即联系了自己的同学,向其推荐了吴道,之后吴道通过电子邮件和这个博导也取得了联系,考博的事情正式提上了日程。
吴道报考的学校,博士招考初试采取审核制,报名的考生只需要把自己的两篇论文连同三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寄到学校即可,学校的博导会根据这些材料确定进入复试的人员名单。吴道从自己的毕业论文初稿中节选了两个章节,修改成了论文,之后又找田莫问和另外两名导师写了推荐信,然后一起寄到了报考的学校。
外国文学专业的七个研究生,有五个打算毕业以后参加工作,两个考博士。除了吴道之外,另一个考博的人是吕茜茜,她考的学校和吴道是同一个,但不是同一个研究方向,也就不存在竞争关系。
十二月初,吴道收到了报考学校的电话回复,他通过了审核,进入复试。
到了冬天,司百芳给吴道做了第三双棉鞋。吴道想到,自己即将和司百芳分开,未来的生活难以预料,这也许是司百芳为他做的最后一双鞋了。于是,他没有穿那双鞋,而是装在一个盒子里放了起来,他要永远地珍藏着这双鞋。
寒假回到齐城县,吴道把自己考博士和已经通过初审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尽管他一再强调通过初审并不等于录取,但人们还是以为他已经考上博士了。尤其是吴河,他到处对别人说
“我的孙子小道考上北京的博士了,到九月就去北京。”
听说了吴河对村里人说的话,吴道对吴河说
“爷爷,我还没录取呢,还有复试。过了复试,才能录取。”
“这不是已经过了审核了吗,录取也是早晚的事。从小到大,你哪次考试也没有考不好的时候。爷爷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吴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