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问话的对象,是一个老态十足,背偻容皱的老翁。

    老翁抱着书,立在廊下,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

    听到有人招呼,这才停下口中的呢喃,笑着望去,“小魏啊,你也不遑多让。”

    “裴兄,苏弟,瞧见没?这才是求知者该有的模样。你我简直都自愧不如啊。”魏则献闻言也侃笑着开了口。

    一番寒暄后,几人便已入了堂内。

    而方才那被称为陈老翁的老人却未跟着入内,只径自坐在了堂外檐下自己置下的小几上。

    尽力地端正着身子,捧着边角已破损地不行了的书册,如见珍宝,聚精会神地看着。

    这陈老翁如今已是花甲之年了,愿只是山下一个务农老伯,可不知为何,突然想一偿年少时就生了的夙愿,就上这景行书院寻了个洒扫劈柴一类的活儿。

    然后,便时不时来这竹行堂悄悄蹭听。

    结果,还真让其在五十二岁时中了个秀才。

    这一中,可不得了,更是激起了他心中的求学科举之愿。

    许是其心至诚感动了山长,又许是其毅力感染了书院学子。

    总之,最后就被特许入堂同学子们一同学课。

    但老人家始终觉得已沾了书院好大的光,遂而便推辞了山长好意,只在活计做完时,自行备了小几,于堂外,于廊下旁听。

    就这样,已是十多年过去了。

    书院中的学子已换了一茬又一茬了,但这位老翁却还在此处,不论风吹,莫论雨打。

    但也不知是不是人一生大多只会至多好运一次,得老天眷顾那么一回的缘故,这陈老翁自十三年中了秀才后,便再也未曾前进过一步了。

    不过,似乎也并未能影响到其对求知,求学的毅力与喜欢。

    人活一世,不就该或多或少,或小或大地在心中留存那么一份信仰吗?

    苏清宴侧头望向窗外那个在檐下正襟危坐,一脸肃容,认真捧读着书册的老人,淡笑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