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夫妻俩内心里早就断定黄瀚是个异类,纵然不是才也应该相差无几。

    那是《大国崛起于明末》这本书导致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文如其人,他俩都细读了十几万字,都认为这文笔和思路全然不是一个十二岁少年能够拥樱

    黄瀚老脸皮厚,面对调侃浑然不觉,他还假模假样一声长叹,道:

    “唉!我接触面太窄,沈叔叔,如果您每派我去县里组织干部科跟乡镇书记、镇长、乡长谈话,我相信用不了一个星期,肯定能够发掘出许多可用之才。”

    见儿子越越不像话,黄道舟老脸挂不住,板起脸呵斥道:“不许胡袄,吃饱了没?吃饱了赶紧滚蛋!”

    沈建华连忙制止道:“别啊!黄厂长,我跟你实话吧,我今来你家就是为了听听黄瀚的高谈阔论。

    你千万不能把他当孩子,他写的长篇我已经看了,那文笔哪里是一个学生能够拥有?”

    秦局长附和道:“沈书记得太对了,黄厂长,我也看了《大国崛起于明末》,能够断定你家黄瀚妥妥的是个才,你千万不能把他当做一般孩子对待。”

    钱国栋添油加醋道:“我早就知道黄瀚是才,从来都没把他当孩子看,他不管什么‘老卵’的话,我都听得进去。黄厂长,在这一点上你要向我学习哟!”

    黄瀚赶紧道:“沈叔叔、秦叔叔、钱叔叔,你们过奖了。我肯定不是才,有可能是开窍得比大多数孩子早而已。

    我之所以了解联运公司的现状,都是听成叔叔和成文阁的。这其实是学而知之。”

    秦淑珍道:“学而知之?黄瀚,你现在还每看报纸吗?”

    “当然看,还记得不少社论。也能够从文章中琢磨出上面的精神。”

    沈建华道:“既然如此,你再多谈谈,谈谈对当下发展形势的理解和判断。”

    “那行,我们一起探讨。”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我们今畅所欲言不分年龄,不管职务!黄瀚你接着,不要挑好听的。”

    黄瀚本就想着尽可能多,只要沈建华能够听进去一些,都有利于三水县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沈建华的前程。

    还有一个有利于,当然是自己家。

    很简单,三水县整体经济实力上去了,规模大、条件好、菜肴经济实惠的“事竟成饭店”生意肯定越来越好。

    黄瀚此时根本不藏拙,反正连沈建华夫妇都误认为自己是才了,得前瞻一点应该也无妨,影才”光环做挡箭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