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紫妍皱起眉,表情严肃,大有“你不先说服我休想我帮忙”的架势。

    小五哥只能打起精神,将观点全盘托出。

    粉丝这种生物,作为个体,与作为群体是截然不同的。

    个体粉丝本质上是内生认同,群体粉丝本质上是外向认同,其中的区别和共性,摊开了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方小武对此的认识是,当粉丝汇聚成群体,就会自发的凝聚、抱团,由彼此的身份认同、趣味认同,进而诞生出强烈的捆绑倾向、付出意识和自我维护使命感。

    在个体时,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粉丝,崇拜父母、崇拜周总理、崇拜先哲,本质上都是粉丝心态。

    但这个阶段的理性和独立,会让他们的行为停留在浅层界限。

    一旦抱团,情况立即大变。

    太极端的例子不敢举,只说当年的德国,几百万菁英,智力能力胜过今天的小孩子不知道多少,能够将他们简单的定义为“脑残粉”么?

    粉丝心态,是几种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天性,共同影响之下,最终形成的一套行为心理模式。

    所有的高等动物都存在这种模式,群居动物都有头领,强壮的个体可以支配更多异性,何解?

    作为非首领的一员,由于对强者的崇拜,而选择依附强者生存,将自身与集体捆绑在一起,并且自发的维护这种结构的稳定。

    这是高等生物在数千万年间的进化里形成的本能,人类亦是如此。

    或许有些狂妄的小孩子表面上不崇拜任何人,但是仔细找找,他一定有尊敬的对象,有些他觉得很酷的行为或者事。

    再次强调——在这方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必然都存在这一面。

    区别只是,有些理智的人在条件未到时可以保持自我,另外一些则特别容易被旁人带动。

    几百万德意志菁英,几亿炎黄儿女,都曾经验证过,大规模崇拜可以存在。

    大学公共课有马概、毛思、邓论、哲史等内容,小五哥读得很认真,从中体会到的是人性。

    这些东西看似百无一用,实际上是在为人建立一套科学现代的思辨思想,可以帮助学子们理解自身、认识社会、学习提炼矛盾。

    所以在他看来,运营粉丝这件事本身一点都不lo,只关乎于有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