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邓愈了解到罗本曾寓居江南,拜慈溪名士赵宝丰为师,懂写作,会戏曲,号“湖海散人”时,基本确定罗本便是古代小说界的超级牛人罗贯中。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罗贯中最善长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无一重复。赤壁之战,尤其写得精彩。

    赤壁之战的第一个特色是两国开战,三方参与,既有大量的军事活动,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动,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入这些活动之中。

    第二个特色是推进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谋为主,而不是以交锋为主,《三国演义》中大量描写和记叙的是文战而不是武战。

    第三个特色是时代特征,赤壁之战之前是诸多军阀混战时期,而赤壁之战的一把火,烧出了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历史。

    第四个特色是地理特征,曹操、孙权双方,中间横着一条长江,这条长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或大雾迷天,或惊涛拍岸。于是作战双方,都围绕这一条大江大做文章。这条大江的阴晴变化,时刻都影响着作战双方的战略战术。

    第五个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敌我之间的矛盾如曹操要灭孙权,又有盟军内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杀诸葛亮;既有明枪、有暗箭、有勾结、有背叛、有正义的伸张,又有阴谋的破灭。

    第六个特征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出人意料:最强者败,最弱者胜;兵最多者败得最惨,兵最少者获利最大。

    按理来说,历史上的罗贯中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精彩纷呈的历史军事著作,那他的军事素养应该很高,可为什么他没有像刘伯温那般,在军事、政治领域大放异彩?

    是因为罗贯中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吗?如果是这个原因,邓愈倒是愿意为他搭起这个舞台。

    当下,邓愈面容带笑地对罗本敕封道:“罗贯中,本王封你为参军,你可愿跟随本王征剿贼子,参赞军事?”

    罗本闻得敕封,当即大喜过望,连忙跪谢道:“属下谢过吴王赏识,日后必竭尽所能,不负吴王厚望!”

    ————

    邓愈亲率大军到荆涂山脉剿匪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荆涂山脉,邓愈从罗本口中得知,这荆涂山脉还有十来波山贼,数量几乎都在一两千人左右,其中又以荆涂山脉中心的自号为荆涂义军的势力最大,足有八千余人。

    而罗本又与隔壁山头的三波山贼略有交情,他便毛遂自荐,愿意去说服这三波山贼,让他们主动投降。

    尽早结束战事,尽可能降低伤亡,招降无疑是最快的途径,邓愈见罗本胸有成竹的样子,便有意一试。

    罗本离开后,邓愈为了尽快磨合收编的一千八百新力军,便和吕珍捉紧时间操练兵马。

    一天后,罗本带着三波山贼回到大营,邓愈心头大喜,当即按旧例,将三波山贼收编,除去一千多个想要下山为农的山贼,邓愈又收编了两千多新力军。

    至此,邓愈除了留守怀远县的三千吴军,单单在荆涂山脉中的兵力便达到了一万二千。

    荆涂山脉中的其他贼子见邓愈不到十天时间,便剿灭收服了五波山贼,齐齐大惊失色,纷纷通信联络,商讨如何应付邓愈这支吴国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