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齐的老家在泾阳县山区,那里的山村也有桃园,他知道一些桃树的讲究。桃树浆多,用小刀在树枝上划一道就会溢出很多半透明的汁液,很多虫子都爱吃,极易招至病虫害。桃树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几十年,植株会因为各种原因老化枯死。

    人工种植的桃树不论打理得再好,也很难长到几十年以上,产果量最高的树龄就在十余年,然后结果渐渐便少了。不论是人工种植还是山中野生的桃树,四、五十年就是生长极限,几乎没有见过百年以上的桃木,因此才会有桃无古树的说法。

    有很多生长千年的古木,要么本身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要么生长在病虫害很少的极端环境中,比如松、柏、银杏、龙血树、高山杜鹃等,而桃树显然不在此列。

    这一片桃林虽然树龄不长,但也可能就是自古有之,不断有树木枯死,但落下的桃核又重新发芽生长,至今仍然。

    听了丁齐的介绍,麻晓赞道:“丁老师真的好有学问啊!”在这个场合,她的称呼又从丁盟主变成了丁老师。而杨晨功听了这番话却笑而不语,好像另有看法却未开口。

    谈笑间穿出了这片桃林,前方一道山梁石壁挡住了去路。杨晨功笑道:“前面就快到了,需要钻一个山洞,有点窄,注意别碰着脑袋。”

    哪有洞口啊?强光手电扫过也没发现什么,但丁齐已经“看见了”方外世界的门户。随着杨晨功伸手一指,石壁上出现了一个洞口,由于是夜间,里面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他拿过一把手电率先走了进去。

    山洞果然很窄,勉强只容一人通过,时不时还得注意低下脑袋,走了大约几十步,空间豁然开朗,他们从另一端的洞口中钻了出来。

    静谧的月光下是一个山谷,前方是一条很平整的小路,应是以熟土夯实不生杂草。远处谷地中央影影绰绰是一片树林,树木稀疏高大,树下仿佛有一个村落的轮廓。

    有两名小伙子已经打着手电快步向前跑去,杨晨功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没想到你们今天夜里就会进来,这里事先也没做什么准备,就是简单收拾了一下。”

    丁齐:“我们只是来看一眼,确认畅乘福地这个方外世界的存在,用不着杨福主做什么准备。”

    这时麻晓又有些疑惑的问道:“杨福主,我怎么感觉这一路走来,就像是《桃花源记》里的描述啊?”

    她这么一说丁齐也突然回过神来,惊讶道:“对呀,难道这畅乘福地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桃花源记》中的文字随即已浮现在丁齐脑海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段文字的描述,像极了他们此刻的经历,只不过他们是天黑后来的。他们顺着河流旁的高坡行走时还路过了一个古村庄的遗迹,而陶渊明所记的那位武陵渔人,完全有可能就是古时那里的村民。

    杨晨功叹了口气道:“别说你们,我也一直有所怀疑,可惜找不到人去问啊。而且那只是一篇作品,也无从考证。”

    丁齐:“你师父呢?畅乘福地的前代福主呢?”

    杨晨功:“不瞒丁盟主说,我师父就是区里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他不知道怎么就看中我了,教我习练秘法并把我带到了这里……他也怀疑此地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但同样找不到人问啊。”

    麻晓:“这里早就没人住了吗?”

    杨晨功:“村庄遗迹还在,但恐怕已经荒废了八百年,一个人都没有,你们走过去仔细看看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