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中,所有人已然没有整理藏书的兴致。

    蔡邕索性招呼大家伙儿回家…

    等所有人散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方才从书斋一角的珠帘后,缓缓走了出来。

    她手中抱着古琴,古琴很重,几乎用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可她依旧不舍得放开,碧绿的翠烟衫,素雅的百褶裙,整个人显露出的就是端庄、娴静。

    似乎是因为见到了父亲,她嘴角微弯,静谧中偶然生出的一颦一笑,让人沉醉。

    “昭姬,刚刚那首破虏令弹得不错。

    见到了女儿,蔡邕的心情清朗了不少,却依旧不忘指出琴曲中的错误,“只是中间转折处,有几个音弦拿捏得算不得精准,应该是分神了吧?”

    蔡邕是个严厉的父亲,在他面前的这个六岁的小女孩,正是他的女儿蔡琰,蔡昭姬。

    (后世古籍中称为蔡文姬,是避讳司马昭的“昭”字,当时应称蔡昭姬。)

    “看起来,什么都瞒不过阿父呢!”蔡昭姬微微一笑,“女儿是有一些分神了,是因为…因为…”

    “因为曹铄?”蔡邕反问,知女莫若父,蔡邕岂会看不出女儿的心思。

    蔡昭姬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曹铄的名字总是被阿父提起,六岁就能博览群书,就能对诸子百家有独特的见解,甚至,这个年龄都有胆魄去生意场上闯一闯,独辟蹊径,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少年嘛!

    蔡琰自问,她也算是读书读的蛮多的,可比起曹铄来,还是差了一些胆气。

    蔡邕一缕胡须。“昭姬呀?你可是疑惑他联合商贾?囤积驴子的事儿?”

    “女儿不懂生意,却也知道市面上的商贾一个个精明的很,若是没有把握?他们断然不会跟着曹铄公子去胡闹!”

    蔡昭姬眼睛转了转,缓缓的讲道“再加上曹铄公子囤积胡器之事的朱玉在前,这么看来,女儿反倒觉得,或许曹铄公子原本就不是胡闹呢。别人笑他荒诞,是因为不懂,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洞悉力,多半曹铄公子一早就胸有成竹了呢!”

    唔…

    听到这儿,蔡邕笑了,大笑…

    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