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天巫师的建议下,西陌王为六王子更名为卢丞佑,一字之差,把佑换成了佑,虽然音同,但意思却不同。人字旁的佑,表示来自人的帮助,而示字旁的佑,则表示来自神的庇佑。

    西陌王希望六王子的新名字能让西陌能有如神助,因为此时西陌的局势正处在风口浪尖,西陌王一时焦头烂额。

    西陌国地广人稀,西陌男人虽然个个彪悍,但综合国力却远不及北隗。两国之争并非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单打独斗,靠智勇双全或是靠虚张声势就能取胜,而是旷日持久、实打实的消耗战,拼装备、拼补给,以西陌的国力恐怕连三个月都撑不下来。

    更关键的是,西陌国是由大大小小的十几个部落组成,而各个部落之间一直以来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

    西陌王早些年战功赫赫,在西陌极具威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其所统领的部落也是西陌人口最多、军事和经济实力最强的,所以才能这么多年来凭一己之力,压制和平衡着各个部落的首领们。

    西陌王靠着余威虽尚可维持现状,但这些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旦哪天驾鹤西去,恐怕西陌就面临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不是自相残杀,就是被别国蚕食。

    西陌王自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花了不小的精力夯实王权和培养王位的接班人。这也是为什么西陌王同意嫡长子去边关积累战功、树立威信的原因。

    但如今,西陌王已经力不从心。这几年有几个部落逐渐羽翼丰满,野心也随之膨胀,部落之间时有摩擦,且愈演愈烈。西陌王出面调停了几次,也是治标不治本,虽各个部落首领表面上都给足了西陌王面子,暂时握手言和,私下却依旧积蓄实力,伺机而动。

    各个部落从最初的相安无事已经演变到了后来的剑拔弩张,稍有不慎,就会分崩离析,国将不国。一旦西陌和北隗正式开战,恐怕这么难得的时机,几个部落不会错过,相互吞并,甚至是将西陌王室取而代之。恐怕还不等北隗攻打,西陌就已经四分五裂了。

    西陌王被内忧外患压的喘不过气,所以抱着侥幸的心理,听了通天巫师的建议给六王子改了名字,但没想到改名没几天,北隗竟然派使者前来谈判,竟然给西陌带来了转机。

    原来北隗帝比西陌王的境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陵璋当初继承皇位之时经历了不小的内斗,“最是无情帝王家”,父子相疑,兄弟相争,虽最终以陵璋的胜出告终,但他登基已有七八年,朝廷里一直有一些冥顽不灵的官员暗地里对他的执政有所非议,所以北隗皇帝一直谨小慎微。

    北隗的朝堂之上,对西伐一事分为了激进的主战派和保守的主和派,两派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北皇虽是一国之主、百官之首,却也有着更多的无奈,两边都不能轻易开罪。

    正在难以抉择之时,恰逢北边游牧民族遇到灾荒之年,为了生存竟然集结几万人冒险犯境,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个个都杀红了眼,屠村屠城,并把粮食财物洗劫一空。九王爷率军民奋起抵御,北地一时间烽火连天、生灵涂炭。

    而江东这边又逢大涝,淹没了许多土地和房屋。农民整年的辛苦,最后颗粒无收,整村整村的人背井离乡,流民千里,饿殍遍野。

    朝廷虽已经第一时间派了人下去赈灾,灾民太多,送过去的物资本就是杯水车薪。再加上贪官如蛀虫,侵吞赈灾物资,把灾民们最后的一点儿希望,也给啃食干净。

    人要是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管不了什么礼义廉耻,更顾不上君民之道,一人振臂,万人高呼,群情激愤,暴动作乱。

    北皇不得不分散兵力,去北方抗侵的抗侵,到江东镇压的镇压。所以北皇没得选,只能从主和派中挑选使节,火速到西陌进行和谈,趁北隗的国内危机尚未扩大和传到西陌之前,争取最大的谈判优势。

    北隗提出的要求共有三条,一是让西陌将北隗已经占领的三座城池正式割让,二是让西陌王送一王子到北隗为质,以示求和,三是向北隗进献百匹上好种马。

    条件高不高暂且不说,使节的姿态及口气极为不善,完全是战胜国的强硬姿态,根本不给西陌讨价还价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