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昔年之秘,今朝揭晓(2/3)
“你是说,江湖十大门派之一的镖门是由北安王一手创立的?”墨林又忍不住开口问道。
“在十三年前邪魅肆虐之前,还未有所谓的十大门派之分。十大门派是在那场浩劫之后才形成的格局。”顾南亭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提到镖门,表面上看似不过是打着押运镖物、护送安全的旗号,实则广泛招揽各地的英雄豪杰成为镖师。得益于北安王的皇家财库的支持,镖师们的待遇丰厚,世人无不趋利避害,于是镖行四海,不论是刀剑宗派还是其他杂派,只要身手非凡,皆愿投身镖师行列。借此,北安王巧妙地掌握了江湖中最庞大的集中心力,也离江湖一统的目标最为接近。”
两人听完彼此相视,眼中流露出一丝震惊与惊讶之色。
墨林感慨万分地道:“用金钱消弭天下各门派间的门户之争并使之为我所用,这种手段在我当前的修为层次上,根本不敢想象!”
顾南亭闻声淡然一笑,毕竟墨林自不周仙山修行归来,尚未深谙人世间的诸多大道真理。倘若叫那些各方诸侯得知,有位年轻的修士道士竟敢拿自身与北安王相提并论,恐怕会引来他们的嘲笑之声,连长江之水都会被耻笑声染得不再东流。
“然而,在镖宗尚未羽翼丰满之际,北安王已于西梁历56载魂归太虚。那位几乎完成了武林与江山双重一统伟业的传奇人物,永远地镌刻进了各国的史书之中。自他驾鹤西去后,天下局势再度动荡,陷入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群雄割据之争。”
“北安王之后,是谁继承了他的王位?”墨林插话问道。
“长临王,林弈。”提及此人的名字,顾南亭眼中的敬意虽稍减,却依然没有丝毫轻慢之意。
“西梁历56年至58年间,新即位的长临王紧缩国库,不再耗费巨额资金扶持镖宗事业,反而将财力转向重兵囤积,创设了西梁玄甲军与铁令制度,史称‘长临镖变’。自此,镖宗失去财源支持,势力迅速衰微,镖师们纷纷返回自家宗门或流落江湖占据山头成为山贼,武林陷入混乱,镖宗据点也随之从西梁城迁移到了北戎东北部的兰陵,并正式宣告脱离西梁控制,自立门户求存。”
墨林听罢,剑眉微扬:“这样说来,假如当时镖宗未遭此变故,如今的十大宗门恐难以立足。单凭镖宗一脉,就有可能统一整个武林。然而长临王终究非北安王可比,他的胸襟与智谋皆不足以驾驭这般庞大的力量,因此分化瓦解镖宗才是最明智之举。”
顾南亭轻轻点头,不再阻止墨林继续发言。他发现这名道士每每开口总能切中问题的关键所在,与其交谈反倒省去了不少口舌之力。
“道友所言极是,伴随着镖宗迁徙,武林乱象引发了一些野心家图谋复辟之心。在这三千诸国之中,有悖逆西梁一统的声音渐渐浮现,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便是中都府。”
“中都府?道门宗门便坐落在那里吧?”对于这个封国,墨林自是有一定的了解,早在与司马种道及公羊千循交往之时便已知悉此事。
或许是因自己身为道士的原因,抑或是因为其恩师葛行间曾是道门弟子的过往经历,墨林对中都府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只是具体为何,却无法清晰表述出来。
顾南亭回道:“中都府位于兰陵之东,北部接壤沙漠与荒无人烟的山脉,地理形势恰处须弥大陆的中央地带。而西梁则坐落在西北边陲之地,先前畏惧于北安王威势,各方势力均潜伏不动。待北安王逝去,借着镖宗内乱之际,中都府便率先发出了反对西梁统治天下的呼声。”
中洲中枢之地,中都府自誉为天地枢纽,当仁不让地欲成为万界共尊之地。其府主公羊镰仓,乃一尊绝代霸主,恰逢那时道宗圣地坐落在中都府境内,镰仓公得以笼络道门高人,册封为国师,并使其化身为国宾,在天下间推行以道治国之策,借道门设坛布道之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民生信仰。西梁纪元64年,大国师敖嵩真人率三千道门修士遍游寰宇,纵横捭阖,鼓动三千封国缔结盟约,以此为公羊镰仓的宏伟愿景奠定根基,此事被誉为“中都府代天伐道”。
墨林闻之,不由得嗤笑出声,他的思绪瞬息间飘向曾在金镛城诱骗民众的司马种道:“看样子道门那套哄人的手段传承得倒挺纯正,历经多年仍不曾丢弃这份‘修为’。”
笑声刚落,墨林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脑海中浮现出蚕洞内那些无辜受害的平民,他们与他和草探花共同挖掘出的巨大乱葬坑,以及那些矗立的孤坟与散落的残肢断臂...
然而,关于那一天他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顾南亭并未察觉到墨林心中的复杂情绪,品了一口灵茶后,继续讲述历史:“西梁纪元68年,战火再燃。中都府联合北方诸国,而西梁迅速拉拢西南各邦。南方的不渡江以南,桡唐国串联南部各国,三千封国割据对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大联军阵线,从渝门关一路延伸至东海岸,三大联盟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激烈交锋。”
“在十三年前邪魅肆虐之前,还未有所谓的十大门派之分。十大门派是在那场浩劫之后才形成的格局。”顾南亭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提到镖门,表面上看似不过是打着押运镖物、护送安全的旗号,实则广泛招揽各地的英雄豪杰成为镖师。得益于北安王的皇家财库的支持,镖师们的待遇丰厚,世人无不趋利避害,于是镖行四海,不论是刀剑宗派还是其他杂派,只要身手非凡,皆愿投身镖师行列。借此,北安王巧妙地掌握了江湖中最庞大的集中心力,也离江湖一统的目标最为接近。”
两人听完彼此相视,眼中流露出一丝震惊与惊讶之色。
墨林感慨万分地道:“用金钱消弭天下各门派间的门户之争并使之为我所用,这种手段在我当前的修为层次上,根本不敢想象!”
顾南亭闻声淡然一笑,毕竟墨林自不周仙山修行归来,尚未深谙人世间的诸多大道真理。倘若叫那些各方诸侯得知,有位年轻的修士道士竟敢拿自身与北安王相提并论,恐怕会引来他们的嘲笑之声,连长江之水都会被耻笑声染得不再东流。
“然而,在镖宗尚未羽翼丰满之际,北安王已于西梁历56载魂归太虚。那位几乎完成了武林与江山双重一统伟业的传奇人物,永远地镌刻进了各国的史书之中。自他驾鹤西去后,天下局势再度动荡,陷入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群雄割据之争。”
“北安王之后,是谁继承了他的王位?”墨林插话问道。
“长临王,林弈。”提及此人的名字,顾南亭眼中的敬意虽稍减,却依然没有丝毫轻慢之意。
“西梁历56年至58年间,新即位的长临王紧缩国库,不再耗费巨额资金扶持镖宗事业,反而将财力转向重兵囤积,创设了西梁玄甲军与铁令制度,史称‘长临镖变’。自此,镖宗失去财源支持,势力迅速衰微,镖师们纷纷返回自家宗门或流落江湖占据山头成为山贼,武林陷入混乱,镖宗据点也随之从西梁城迁移到了北戎东北部的兰陵,并正式宣告脱离西梁控制,自立门户求存。”
墨林听罢,剑眉微扬:“这样说来,假如当时镖宗未遭此变故,如今的十大宗门恐难以立足。单凭镖宗一脉,就有可能统一整个武林。然而长临王终究非北安王可比,他的胸襟与智谋皆不足以驾驭这般庞大的力量,因此分化瓦解镖宗才是最明智之举。”
顾南亭轻轻点头,不再阻止墨林继续发言。他发现这名道士每每开口总能切中问题的关键所在,与其交谈反倒省去了不少口舌之力。
“道友所言极是,伴随着镖宗迁徙,武林乱象引发了一些野心家图谋复辟之心。在这三千诸国之中,有悖逆西梁一统的声音渐渐浮现,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便是中都府。”
“中都府?道门宗门便坐落在那里吧?”对于这个封国,墨林自是有一定的了解,早在与司马种道及公羊千循交往之时便已知悉此事。
或许是因自己身为道士的原因,抑或是因为其恩师葛行间曾是道门弟子的过往经历,墨林对中都府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只是具体为何,却无法清晰表述出来。
顾南亭回道:“中都府位于兰陵之东,北部接壤沙漠与荒无人烟的山脉,地理形势恰处须弥大陆的中央地带。而西梁则坐落在西北边陲之地,先前畏惧于北安王威势,各方势力均潜伏不动。待北安王逝去,借着镖宗内乱之际,中都府便率先发出了反对西梁统治天下的呼声。”
中洲中枢之地,中都府自誉为天地枢纽,当仁不让地欲成为万界共尊之地。其府主公羊镰仓,乃一尊绝代霸主,恰逢那时道宗圣地坐落在中都府境内,镰仓公得以笼络道门高人,册封为国师,并使其化身为国宾,在天下间推行以道治国之策,借道门设坛布道之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民生信仰。西梁纪元64年,大国师敖嵩真人率三千道门修士遍游寰宇,纵横捭阖,鼓动三千封国缔结盟约,以此为公羊镰仓的宏伟愿景奠定根基,此事被誉为“中都府代天伐道”。
墨林闻之,不由得嗤笑出声,他的思绪瞬息间飘向曾在金镛城诱骗民众的司马种道:“看样子道门那套哄人的手段传承得倒挺纯正,历经多年仍不曾丢弃这份‘修为’。”
笑声刚落,墨林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脑海中浮现出蚕洞内那些无辜受害的平民,他们与他和草探花共同挖掘出的巨大乱葬坑,以及那些矗立的孤坟与散落的残肢断臂...
然而,关于那一天他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顾南亭并未察觉到墨林心中的复杂情绪,品了一口灵茶后,继续讲述历史:“西梁纪元68年,战火再燃。中都府联合北方诸国,而西梁迅速拉拢西南各邦。南方的不渡江以南,桡唐国串联南部各国,三千封国割据对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大联军阵线,从渝门关一路延伸至东海岸,三大联盟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激烈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