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前江北的要求,却是不能不考虑。杨震知道,科瓦廖夫刚刚的那些话,可不单单是简单的威胁,恐怕更多的还有警告的意味在内。一旦抗联真的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以江北那位领袖的为人,绝对会真的切断自己的所有对外交通线。这一点,自己早就有了深刻的体会。
但让他一下子拿出根据地内全部的细粮储备,让自己的百姓和干部、战士天天吃粗粮、啃大饼子。在去年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之下,老百姓和部队连一点细粮都见不到,又是杨震极为不情愿的。这可是相当的影响军心和民心。
想了想,杨震道:“科瓦廖夫同志,你们既然已经知道我们一年的粮食产量,那就也应该知道我们自身也需要一定的细粮。否则,对军心、民心都极为不利。你要知道,这十五万吨小麦一拿出去,整个根据地内的细粮储备就几乎全部空了。”
“的确,现在我们的根据地面积的确扩大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速度,也相当的快。但整个的农业系统还处于转型阶段。新的根据地还是以老的高粱等品种为主,种植计划只能在今年调整。小麦的总体产量,还是相当有限的。”
“这样,我们今年先向你们提供十万吨小麦,剩余的五万吨我们用玉米相抵。至于你们所需的其他农产品数量,我们可以增加供应数量。如果你们坚持的话,剩余的五万吨我们等到今年的完成种植调整,以及今年秋收后再供应给你们。”
对于杨震的要求,科瓦廖夫却是态度很坚决的道:“杨震同志,我想这个事情就不要再商量了好不好?这件事情,我们已经上报了莫斯科。而且莫斯科已经同意我们的计划,也就是现在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了。莫斯科已经决定的事情,我们也无法改变。”
就算与杨震私下的关系不错,但毕竟是苏军的一名军官,内心中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江北尤其是远东军区的利益。眼下远东地区的粮食供应远达不到自给自足的地步,主要的粮食需要无法摆脱对西部地区的依赖。
在目前与苏联盛产粮食腹地连接的运输线,只有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远东地区迟迟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粮食储备,是多年以来让远东地区领导相当头疼的事情。
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压力,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不断在扩编,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之下。近距离寻找一个可靠和稳定粮食供应渠道,已经成了摆在掌握远东地区军政大权的远东军区高层最为急迫的事情。
远东军区虽然去年杨震取得了夏季作战大捷后,陆续开始将部署在这里的几十万大军逐步西调。但在日军仍旧存在的军事压力之下,远东地区还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军队实力,这是远东军区和莫斯科共同的看法。
而对于远东军区来说,与苏联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过于薄弱,始终是一块心病。所有的补给线,全部依赖一条全长九千多公里的铁路线,换了谁有清楚,这条补给线有多脆弱。一旦这条铁路线上某一个点被摧毁,整个远东地区将陷入瘫痪。
而受制于劳动力,整个远东地区的粮食产量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当地需求的最低标准。仅仅农业条件最好的滨海边疆区,所有的各种粮食都加在一起,年产量也不到十万吨。而这个数量还不够远东地区驻军所需。
寻找一个可靠的粮食来源,以补充自身产量的不足和缓解运输上的压力,让远东军区的高层,将视线放到了根据地面积扩大了许多的抗联身上。在这件事情上科瓦廖夫与他的上级,并没有什么区别,态度更是极为的坚决。杨震将自己的想法刚一说出来,便遭到了他坚决的反对。
看着态度坚决,不可妥协的科瓦廖夫,杨震深深的皱了皱眉头。杨震知道,能让这个八面玲珑、态度圆滑的家伙,公开标明如此的态度恐怕真的像是他说的那样,这件事情已经没有调整余地。
强行压制住心头的怒火,杨震道:“科瓦廖夫同志,我说了十五万吨小麦不是不可以。但现在我们真的是拿不出来,可以先移交十万吨。剩余的等到今年秋收过后,在全部移交。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命根子,都交给你们。”
“科瓦廖夫同志,你是一个我们从弱小到强大的见证人。我希望你能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考虑、考虑。你们要吃白面包,这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的伤病员和根据地内的老人、孩子就不需要营养了?”
“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吃糠咽菜。但那些正在发育的孩子和急需营养的伤病员只吃粗粮能行吗?你们的人需要营养,要吃小麦。难道我们中国人这辈子就只配吃糠咽菜?没有资格吃细粮?”
“科瓦廖夫同志,你们这么做与那些将吃细粮的中国人,定为经济犯的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有什么区别?你们这么做,与裸的强取豪夺有什么区别?你得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时间。哪怕你们秋收后提出来这个数字,我们都会想办法去满足你们。”
“十五万吨小麦,眼下我们是实在一次性的拿不出来。在粮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保留一定的储备,这是就连傻子都知道的问题。如果你们实在是强人所难,那么我们也只能随你们了。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么做谁今后还敢跟你们做盟友?”
“还有,十五万吨小麦是一个什么数量,你也清楚。这些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价是多少,我想你们也清楚。只换两种发动机技术,而且不是你们最新的技术。科瓦廖夫同志,我们是不是有些亏大了?”
但让他一下子拿出根据地内全部的细粮储备,让自己的百姓和干部、战士天天吃粗粮、啃大饼子。在去年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之下,老百姓和部队连一点细粮都见不到,又是杨震极为不情愿的。这可是相当的影响军心和民心。
想了想,杨震道:“科瓦廖夫同志,你们既然已经知道我们一年的粮食产量,那就也应该知道我们自身也需要一定的细粮。否则,对军心、民心都极为不利。你要知道,这十五万吨小麦一拿出去,整个根据地内的细粮储备就几乎全部空了。”
“的确,现在我们的根据地面积的确扩大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速度,也相当的快。但整个的农业系统还处于转型阶段。新的根据地还是以老的高粱等品种为主,种植计划只能在今年调整。小麦的总体产量,还是相当有限的。”
“这样,我们今年先向你们提供十万吨小麦,剩余的五万吨我们用玉米相抵。至于你们所需的其他农产品数量,我们可以增加供应数量。如果你们坚持的话,剩余的五万吨我们等到今年的完成种植调整,以及今年秋收后再供应给你们。”
对于杨震的要求,科瓦廖夫却是态度很坚决的道:“杨震同志,我想这个事情就不要再商量了好不好?这件事情,我们已经上报了莫斯科。而且莫斯科已经同意我们的计划,也就是现在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了。莫斯科已经决定的事情,我们也无法改变。”
就算与杨震私下的关系不错,但毕竟是苏军的一名军官,内心中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江北尤其是远东军区的利益。眼下远东地区的粮食供应远达不到自给自足的地步,主要的粮食需要无法摆脱对西部地区的依赖。
在目前与苏联盛产粮食腹地连接的运输线,只有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远东地区迟迟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粮食储备,是多年以来让远东地区领导相当头疼的事情。
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压力,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不断在扩编,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之下。近距离寻找一个可靠和稳定粮食供应渠道,已经成了摆在掌握远东地区军政大权的远东军区高层最为急迫的事情。
远东军区虽然去年杨震取得了夏季作战大捷后,陆续开始将部署在这里的几十万大军逐步西调。但在日军仍旧存在的军事压力之下,远东地区还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军队实力,这是远东军区和莫斯科共同的看法。
而对于远东军区来说,与苏联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过于薄弱,始终是一块心病。所有的补给线,全部依赖一条全长九千多公里的铁路线,换了谁有清楚,这条补给线有多脆弱。一旦这条铁路线上某一个点被摧毁,整个远东地区将陷入瘫痪。
而受制于劳动力,整个远东地区的粮食产量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当地需求的最低标准。仅仅农业条件最好的滨海边疆区,所有的各种粮食都加在一起,年产量也不到十万吨。而这个数量还不够远东地区驻军所需。
寻找一个可靠的粮食来源,以补充自身产量的不足和缓解运输上的压力,让远东军区的高层,将视线放到了根据地面积扩大了许多的抗联身上。在这件事情上科瓦廖夫与他的上级,并没有什么区别,态度更是极为的坚决。杨震将自己的想法刚一说出来,便遭到了他坚决的反对。
看着态度坚决,不可妥协的科瓦廖夫,杨震深深的皱了皱眉头。杨震知道,能让这个八面玲珑、态度圆滑的家伙,公开标明如此的态度恐怕真的像是他说的那样,这件事情已经没有调整余地。
强行压制住心头的怒火,杨震道:“科瓦廖夫同志,我说了十五万吨小麦不是不可以。但现在我们真的是拿不出来,可以先移交十万吨。剩余的等到今年秋收过后,在全部移交。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命根子,都交给你们。”
“科瓦廖夫同志,你是一个我们从弱小到强大的见证人。我希望你能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考虑、考虑。你们要吃白面包,这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的伤病员和根据地内的老人、孩子就不需要营养了?”
“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吃糠咽菜。但那些正在发育的孩子和急需营养的伤病员只吃粗粮能行吗?你们的人需要营养,要吃小麦。难道我们中国人这辈子就只配吃糠咽菜?没有资格吃细粮?”
“科瓦廖夫同志,你们这么做与那些将吃细粮的中国人,定为经济犯的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有什么区别?你们这么做,与裸的强取豪夺有什么区别?你得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时间。哪怕你们秋收后提出来这个数字,我们都会想办法去满足你们。”
“十五万吨小麦,眼下我们是实在一次性的拿不出来。在粮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保留一定的储备,这是就连傻子都知道的问题。如果你们实在是强人所难,那么我们也只能随你们了。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么做谁今后还敢跟你们做盟友?”
“还有,十五万吨小麦是一个什么数量,你也清楚。这些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价是多少,我想你们也清楚。只换两种发动机技术,而且不是你们最新的技术。科瓦廖夫同志,我们是不是有些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