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杨震对于后勤部门这种小家子气,婆婆妈妈的作风相当的不满意。但在时间紧迫、形势危急,尤其是后勤部门主要负责人都不在的情况之下,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追究谁的责任。
在没有时间去追责的情况之下,杨震秉承着一贯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立即让叶超,将在星潭缴获的万余发子弹和四百多枚刚拆箱的手榴弹,全部调拨给了特务团。这些弹药已经是杨震手头可以机动的最大数量了。
毕竟经过夜战的消耗,杨震身边部队的弹药也不多了。后卫营在丕岭一线与一四四师渗透部队激战,星潭部队阻击战,都消耗了不少的弹药。尤其是手榴弹,现在平均每人还不到一个。
不过杨震倾尽全力调拨给特务团部分弹药的同时,将后卫营的五挺轻机枪中的三挺捷克式轻机枪。以及警卫连之前在丕岭至于星潭一线那场遭遇战中缴获的三挺法式轻机枪和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也全部调拨给了特务团。
经过临时的调拨,再加上在马渡桥一线缴获的两千多发子弹,总算让特务团剩下的这四个连好赖有了相对充足的弹药。尽管手榴弹和机枪子弹,依旧多少有些短缺。但总比让特务团用牙去硬啃强的多。
等特务团领取完临时调拨的子弹出发之后,杨震也只能在心中大骂一顿那个死脑瓜骨的后勤部门负责人出出气。眼下不是追究这件事情的时候。再说人都不在这里,追究又有什么用?要想追究责任,也得等与军部汇合之后。
尽管一夜的激战,加上两天下来的行军让所有的人都已经感觉到相当的疲惫。但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没有一个人对杨震的这个决定表示出什么异议来。因为在所有的人看来,急行军三华里的距离还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对于习惯了山地游击战的这支军队来说,进山也就意味着安全了。
而且此时整个部队重伤员和无法行走的轻伤员已经就地安置,非战斗人员已经随同主力先行出发。这支部队可以说是原来皖南部队中最为精干的一支,可谓是轻装到底。整个部队除了武器弹药,以及部分携带的干粮之外,就只有两部电台可以勉强称得上包袱。
将无法行动的重伤员就地安置的决定,对于在抗联时候,曾再三强调过不许丢掉一个伤员的杨震来说,是到皖南以来最相当艰难的一个决定。杨震很清楚,说是就地安置,但这只不过换了一个好听的说法而已。谁都知道,就地安置实际上就是等于将他们抛弃掉。
尽管这个决定对那些重伤员来说近似于残酷,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一个重伤员至少需要两个人,甚至是四个人来抬。五十多名无法行动的重伤员就需要两个多连的兵力来抬。要是手头不多的部队,都改为担架连了,这仗还怎么打?还怎么突围?
好在让杨震有些心安的是,自己当面的敌人即不是以虐杀俘虏为乐的日军,也不是残暴的西北马家军。这里又是皖南部队长期工作和战斗的地方,不是日伪军控制严密的东北,群众基础也好的多。
再加上伤员之中,干部的数量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战士。这些战士之中,皖南籍的数量有很多。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将他们留下来就地安置,罪可能要遭一些,但是生命的安全基本上还是有保证的。
在安置完毕伤员,部队按照杨震的命令彻底轻装后。刘别生将调剂过来的七挺轻机枪和手头上四挺轻机枪全部编入了第一梯队,所有机枪手将轻机枪全部挂在胸前。只要在向山区运动的过程中,与敌遭遇,这些机枪将会在第一时间使用密集的火力,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通道。
在第一梯队负责打前站的特务团出发后,杨震亲自指挥后续跟进的第二梯队,同样做好战斗准备的教导总队也是一样配置。刺刀上膛、手榴弹拧开保险盖,一挺苏式转盘机枪和两挺比利时轻机枪全部挂在胸前。
几乎就在第一梯队出发的同时,那边李明博指挥的掩护部队集中杨震留下的全部火力,已经与退至浙溪桥一线,发现这边正在向东边山地强行突围,正试图用火力封锁住山口的四十师展开激烈的交火。
在李明博不计弹药消耗的拼命掩护之下,整个皖南还留在三战区合围圈最后一个缺口上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马渡桥一线的狭小平原。所有的人都记住临出发时,杨震的一句话,进入山区就是胜利而在拼命的奔跑。
与后续部队相比,前边开道的特务团则利用手头上已经是尽可能集中的火力,与前边一切试图拦截的小股敌军激战着。好在整个马桥渡一线的敌军大部分已经南撤至于浙溪桥一线,留在马渡桥一线正面山口处两侧制高点的敌军只有四十师直属工兵营的一个连兵力。
原本驻守在马渡桥山口,是在战斗打响后被派来修筑防御工事,以防止前边的防线被突破,而准备第二道防线。压根就没有想到对手的动作工兵营的这个连,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是三战区对云岭皖南部队驻地构成的封锁圈的最后一道防线。
尽管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最后的一道封锁线,但这个临时改行成了步兵的工兵连,却依旧试图利用自己控制制高点优势,将突围部队阻击在山口处。却不想与对手刚已遭遇,就劈头盖脸的遭到了一顿密集的,中间还夹杂着大量手榴弹的弹雨横扫。
作为一个连武器都没有多少,本行就是构筑工事,却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战场态势的变化。而突然间被推到整个风口lang尖,而临时该做步兵的这个工兵连。尽管在特务团压上来之时,试图顽抗。
在没有时间去追责的情况之下,杨震秉承着一贯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立即让叶超,将在星潭缴获的万余发子弹和四百多枚刚拆箱的手榴弹,全部调拨给了特务团。这些弹药已经是杨震手头可以机动的最大数量了。
毕竟经过夜战的消耗,杨震身边部队的弹药也不多了。后卫营在丕岭一线与一四四师渗透部队激战,星潭部队阻击战,都消耗了不少的弹药。尤其是手榴弹,现在平均每人还不到一个。
不过杨震倾尽全力调拨给特务团部分弹药的同时,将后卫营的五挺轻机枪中的三挺捷克式轻机枪。以及警卫连之前在丕岭至于星潭一线那场遭遇战中缴获的三挺法式轻机枪和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也全部调拨给了特务团。
经过临时的调拨,再加上在马渡桥一线缴获的两千多发子弹,总算让特务团剩下的这四个连好赖有了相对充足的弹药。尽管手榴弹和机枪子弹,依旧多少有些短缺。但总比让特务团用牙去硬啃强的多。
等特务团领取完临时调拨的子弹出发之后,杨震也只能在心中大骂一顿那个死脑瓜骨的后勤部门负责人出出气。眼下不是追究这件事情的时候。再说人都不在这里,追究又有什么用?要想追究责任,也得等与军部汇合之后。
尽管一夜的激战,加上两天下来的行军让所有的人都已经感觉到相当的疲惫。但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没有一个人对杨震的这个决定表示出什么异议来。因为在所有的人看来,急行军三华里的距离还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对于习惯了山地游击战的这支军队来说,进山也就意味着安全了。
而且此时整个部队重伤员和无法行走的轻伤员已经就地安置,非战斗人员已经随同主力先行出发。这支部队可以说是原来皖南部队中最为精干的一支,可谓是轻装到底。整个部队除了武器弹药,以及部分携带的干粮之外,就只有两部电台可以勉强称得上包袱。
将无法行动的重伤员就地安置的决定,对于在抗联时候,曾再三强调过不许丢掉一个伤员的杨震来说,是到皖南以来最相当艰难的一个决定。杨震很清楚,说是就地安置,但这只不过换了一个好听的说法而已。谁都知道,就地安置实际上就是等于将他们抛弃掉。
尽管这个决定对那些重伤员来说近似于残酷,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一个重伤员至少需要两个人,甚至是四个人来抬。五十多名无法行动的重伤员就需要两个多连的兵力来抬。要是手头不多的部队,都改为担架连了,这仗还怎么打?还怎么突围?
好在让杨震有些心安的是,自己当面的敌人即不是以虐杀俘虏为乐的日军,也不是残暴的西北马家军。这里又是皖南部队长期工作和战斗的地方,不是日伪军控制严密的东北,群众基础也好的多。
再加上伤员之中,干部的数量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战士。这些战士之中,皖南籍的数量有很多。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将他们留下来就地安置,罪可能要遭一些,但是生命的安全基本上还是有保证的。
在安置完毕伤员,部队按照杨震的命令彻底轻装后。刘别生将调剂过来的七挺轻机枪和手头上四挺轻机枪全部编入了第一梯队,所有机枪手将轻机枪全部挂在胸前。只要在向山区运动的过程中,与敌遭遇,这些机枪将会在第一时间使用密集的火力,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通道。
在第一梯队负责打前站的特务团出发后,杨震亲自指挥后续跟进的第二梯队,同样做好战斗准备的教导总队也是一样配置。刺刀上膛、手榴弹拧开保险盖,一挺苏式转盘机枪和两挺比利时轻机枪全部挂在胸前。
几乎就在第一梯队出发的同时,那边李明博指挥的掩护部队集中杨震留下的全部火力,已经与退至浙溪桥一线,发现这边正在向东边山地强行突围,正试图用火力封锁住山口的四十师展开激烈的交火。
在李明博不计弹药消耗的拼命掩护之下,整个皖南还留在三战区合围圈最后一个缺口上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马渡桥一线的狭小平原。所有的人都记住临出发时,杨震的一句话,进入山区就是胜利而在拼命的奔跑。
与后续部队相比,前边开道的特务团则利用手头上已经是尽可能集中的火力,与前边一切试图拦截的小股敌军激战着。好在整个马桥渡一线的敌军大部分已经南撤至于浙溪桥一线,留在马渡桥一线正面山口处两侧制高点的敌军只有四十师直属工兵营的一个连兵力。
原本驻守在马渡桥山口,是在战斗打响后被派来修筑防御工事,以防止前边的防线被突破,而准备第二道防线。压根就没有想到对手的动作工兵营的这个连,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是三战区对云岭皖南部队驻地构成的封锁圈的最后一道防线。
尽管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最后的一道封锁线,但这个临时改行成了步兵的工兵连,却依旧试图利用自己控制制高点优势,将突围部队阻击在山口处。却不想与对手刚已遭遇,就劈头盖脸的遭到了一顿密集的,中间还夹杂着大量手榴弹的弹雨横扫。
作为一个连武器都没有多少,本行就是构筑工事,却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战场态势的变化。而突然间被推到整个风口lang尖,而临时该做步兵的这个工兵连。尽管在特务团压上来之时,试图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