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语气之中的坚决,把杨震吓了一跳,关内部队要整训,这是早就已经定好的,关内部队整训,换装武器装备,组建队属炮兵和直属炮兵,组建坦克部队、防空部队,专门的通讯部队,这是早就已经规划好的。
要不然自己干嘛苦心计划,來一个虎口拔牙,到整个山西战场的中心点,有着便利的铁路和公路与外界相连,日军随时可以调集重兵增援的太原日军眼皮子底下,去打劫当年晋绥军留下的军火工业基础。
不就是为了将來,在关内部队完成武器装备升级之后,减轻自身的负担,使得关内部队可以部分满足自身弹药的需要,至少能够满足轻武器弹药的需要,保证关内部队在战时不至于在出现每支枪五发子弹的困境。
此战结束之后,关内部队分批出关整训,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已经沒有什么可讨论的,可过去老总的语气,可不是像现在这样,过去谈到关内部队出关整训的时候,语气之中包含着对新装备、新编制,全军兵强马壮那一天的期待。
但今天的语气之中,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很明显老总对晋绥军区留守部队,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的表现并不满意,对于两军之间配合缺乏默契,甚至因为作战理念和观念的冲突,出现了一些隔阂的事情,老总也很头疼的同时也相当的生气。
不过虽说也正为这件事情头疼的杨震,也清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配合作战的关内部队理念上的原因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自己这次作战在计划和判断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当初在批准陈翰章去捅山西,甚至整个华北日军软肋的时候,只过于关注晋北以及整个山西的敌情,并沒有考虑太多晋北和晋西北的实际情况,有些轻视了晋北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给作战带來的麻烦。
最关键的是,自己也忽视了晋绥军区主力尽出之后留守部队的现状,忽视了关内外地方部队的训练和生存环境不同,关内部队的地方部队,可不是抗联用于保证后方安全,为主力部队提供补充,实际上担任的是总预备队角色的地方部队。
他们与主力部队一样要在敌人的夹缝之中生存,一样每天要过着战斗的生活,甚至还要承担在主力部队跳出外线作战之后,留守根据地与敌军作战,保卫根据地的重担,他们的生存环境,除了在本乡本土作战之外,并不比主力部队好的哪里去。
自己也同样忽视了经历过去年日军反复残酷大扫荡之后,关内部队元气上的损伤恢复程度,在西线投入的兵力,还多少有些不足,胃口也多少张的有些略大,造成整个西线现在明显有些打成了添油战术。
如果当初迂回穿插作战的时候,陈翰章指挥部队再多一些,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关内兄弟部队承担重担,给他们留下一段时间,哪怕是只有几天后的整训时间,这样一來,很多指挥上的不便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杨震沒有立即回答老总的想法,而是在脑海里面又客观的分析了一下问題的症结所在之后才道:“老总,我们也有一些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明知道山西是以山地为主,此次晋北作战却抽调的都是重装部队,在某些方面和计划,想的还有些不周全。”
“尤其是对战役的进展过程,判断和预想的不够长远,总部机关对战局的快速发展,预想的有些不足,沒有料想到归绥一线的战事进展,会如此的顺利,说实在的,我这个此战最高军事指挥员,也有些低估了一线指挥员的决心。”
“我们的部队建设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欠考虑的问題,全军的编制之中重装部队数量太多,除了一些地方武装之外,基本上无轻装部队,尤其是缺乏适合复杂地形条件下作战的轻装部队,以及山地作战部队,结果造成了在山区的机动性,反倒是与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
“只想着解决后勤补给,以及部队的快速机动上,却忽视了我国国土面积之中,山地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公路和桥梁的承重能力,以及路况和质量,根本无法满足大批重装部队的需要。”
“虽然部队之中编制了一定规模的工兵,但是却缺乏现代化的设备,单靠手工作业很难满足部队现有装备需要,后勤补给上,也过于依赖卡车的数量,各个部队之中,畜力编制的数量还是太少。”
“我现在总算明白和立即挺进军的两位老首长,要坚持将挺进军建成轻装部队的苦心了,我们各个师的建制,的确也有些过于庞大,不仅在机动上有些不方便,后勤补给方面,对后方的依赖性也太强,我们有些观念,也是到了该改一改的时候了。”
“而且我们的部队,现在也有些太过于娇气了,离开了汽车,难道就不能作战了,公路被破坏,完全可以下车步行吗,难道离开了卡车,就连路都不会走了,短时间沒有重装备的配合作战,这战斗就不会打了。”
“关内兄弟部队对于作战形式的发展与变化,提前设想到最坏的发展方向这不是毛病,我们不能只想着最好的结果,战局的发展与变化,也不可能总是按照我们的指针去走,多想想难处,这并不是什么毛病和缺点,配属部队的干部能想到这一层,说明他们还是很有眼光和理智的。”
“眼下的困境其实说白了,不是破坏公路造成的,而是晋绥军区武装在破坏公路的时候,缺乏一个统一部署,还是沿袭了各个部队各自为战的习惯,如果采取统一部署,在破坏公路和桥梁的时候,采取一些措施问題会少的多,选择一些重点区域进行破坏,保留大部分的公路以利我军通行,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麻烦。”
要不然自己干嘛苦心计划,來一个虎口拔牙,到整个山西战场的中心点,有着便利的铁路和公路与外界相连,日军随时可以调集重兵增援的太原日军眼皮子底下,去打劫当年晋绥军留下的军火工业基础。
不就是为了将來,在关内部队完成武器装备升级之后,减轻自身的负担,使得关内部队可以部分满足自身弹药的需要,至少能够满足轻武器弹药的需要,保证关内部队在战时不至于在出现每支枪五发子弹的困境。
此战结束之后,关内部队分批出关整训,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已经沒有什么可讨论的,可过去老总的语气,可不是像现在这样,过去谈到关内部队出关整训的时候,语气之中包含着对新装备、新编制,全军兵强马壮那一天的期待。
但今天的语气之中,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很明显老总对晋绥军区留守部队,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的表现并不满意,对于两军之间配合缺乏默契,甚至因为作战理念和观念的冲突,出现了一些隔阂的事情,老总也很头疼的同时也相当的生气。
不过虽说也正为这件事情头疼的杨震,也清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配合作战的关内部队理念上的原因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自己这次作战在计划和判断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当初在批准陈翰章去捅山西,甚至整个华北日军软肋的时候,只过于关注晋北以及整个山西的敌情,并沒有考虑太多晋北和晋西北的实际情况,有些轻视了晋北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给作战带來的麻烦。
最关键的是,自己也忽视了晋绥军区主力尽出之后留守部队的现状,忽视了关内外地方部队的训练和生存环境不同,关内部队的地方部队,可不是抗联用于保证后方安全,为主力部队提供补充,实际上担任的是总预备队角色的地方部队。
他们与主力部队一样要在敌人的夹缝之中生存,一样每天要过着战斗的生活,甚至还要承担在主力部队跳出外线作战之后,留守根据地与敌军作战,保卫根据地的重担,他们的生存环境,除了在本乡本土作战之外,并不比主力部队好的哪里去。
自己也同样忽视了经历过去年日军反复残酷大扫荡之后,关内部队元气上的损伤恢复程度,在西线投入的兵力,还多少有些不足,胃口也多少张的有些略大,造成整个西线现在明显有些打成了添油战术。
如果当初迂回穿插作战的时候,陈翰章指挥部队再多一些,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关内兄弟部队承担重担,给他们留下一段时间,哪怕是只有几天后的整训时间,这样一來,很多指挥上的不便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杨震沒有立即回答老总的想法,而是在脑海里面又客观的分析了一下问題的症结所在之后才道:“老总,我们也有一些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明知道山西是以山地为主,此次晋北作战却抽调的都是重装部队,在某些方面和计划,想的还有些不周全。”
“尤其是对战役的进展过程,判断和预想的不够长远,总部机关对战局的快速发展,预想的有些不足,沒有料想到归绥一线的战事进展,会如此的顺利,说实在的,我这个此战最高军事指挥员,也有些低估了一线指挥员的决心。”
“我们的部队建设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欠考虑的问題,全军的编制之中重装部队数量太多,除了一些地方武装之外,基本上无轻装部队,尤其是缺乏适合复杂地形条件下作战的轻装部队,以及山地作战部队,结果造成了在山区的机动性,反倒是与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
“只想着解决后勤补给,以及部队的快速机动上,却忽视了我国国土面积之中,山地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公路和桥梁的承重能力,以及路况和质量,根本无法满足大批重装部队的需要。”
“虽然部队之中编制了一定规模的工兵,但是却缺乏现代化的设备,单靠手工作业很难满足部队现有装备需要,后勤补给上,也过于依赖卡车的数量,各个部队之中,畜力编制的数量还是太少。”
“我现在总算明白和立即挺进军的两位老首长,要坚持将挺进军建成轻装部队的苦心了,我们各个师的建制,的确也有些过于庞大,不仅在机动上有些不方便,后勤补给方面,对后方的依赖性也太强,我们有些观念,也是到了该改一改的时候了。”
“而且我们的部队,现在也有些太过于娇气了,离开了汽车,难道就不能作战了,公路被破坏,完全可以下车步行吗,难道离开了卡车,就连路都不会走了,短时间沒有重装备的配合作战,这战斗就不会打了。”
“关内兄弟部队对于作战形式的发展与变化,提前设想到最坏的发展方向这不是毛病,我们不能只想着最好的结果,战局的发展与变化,也不可能总是按照我们的指针去走,多想想难处,这并不是什么毛病和缺点,配属部队的干部能想到这一层,说明他们还是很有眼光和理智的。”
“眼下的困境其实说白了,不是破坏公路造成的,而是晋绥军区武装在破坏公路的时候,缺乏一个统一部署,还是沿袭了各个部队各自为战的习惯,如果采取统一部署,在破坏公路和桥梁的时候,采取一些措施问題会少的多,选择一些重点区域进行破坏,保留大部分的公路以利我军通行,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