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日军在察东地区修建的这个筑垒地域,面积更加的广大,纵深也更宽。同时雷区的面积,要比通辽那一战的筑垒地域要大的多。仅仅在多伦至正镶白旗正面地域,就发现了四处大面积的雷场。
中间不仅有反步兵地雷,还首次发现了日军制式反坦克地雷。而反坦克壕的数量和规模,也超过通辽方向的筑垒地域。最关键的是火力密度,远远不是通辽战役时候所遭遇的日军火力密度所能相比的。
仅仅目前已经查明的,日军部署的反坦克火力密度,几乎超过他在通辽战场遭遇的数量一倍。尤其是九四式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数量,远远的超过当时通辽战场。这些还只能说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实际的数量有可能要多的多。
面对着突破地域日军火力的增强,以及部署的大纵深防御体系,陈翰章以当初在通辽战场上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多次反复的修改作战方案。侧翼迂回战术,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上只是根据日军纵深部署调整,进行一些微调。
关键是在正面对二十六师团所在筑垒地域的攻击,这才是陈翰章方案调整的重中之重。但几次修改出来的结果,却总是无法让自己满意。通辽作战对陈翰章来说,相对惨重的教训,让陈翰章在最终方案敲定上显得很犹豫。
为了拿出最好和最稳妥的作战方案,陈翰章自二月中旬开始,数次冒险前往察东两军对峙地区亲自查看日军部署调整情况。并在杨震的批准之下动用部分重炮和轰炸机,对察东地区日军修建的筑垒地域实施多次的火力侦察和破坏行动。
但多次火力侦察的结果,却并不能让他满意。除了查明日军在察东地区部署的高射炮数量,远远超过之前历次会战这个结果之外,最多也就证明了日军战场工事的抢修能力相当的强。至于其他的,所获寥寥无几。
日军在抗联实施火力侦察的时候,为了做到最大的保密,宁肯被动的挨炮也不进行任何的还击。在步兵战地受到火力打击的时候,部署在纵深的重炮阵地一言不发。其所有的火力点,即便前沿部队发动试探性的攻击,但基本上只以步机枪进行还击。所有步兵炮以上的装备,一律保持沉默。
有限情报上显示,日军在察东部署了大量的火炮,尤其是重炮部队数量不少,而且还在陆续的调进之中。但眼下日军却摆出的这么一个死挺着挨打,也坚决不还手的架势,非但没有让陈翰章放松警惕,反倒是加深了他的顾虑。
再加上从二月中旬开始,平包线异常的忙碌。从北平、石门、天津开过来的日军军列密度越来越大。尽管受到抗联不断的空袭,但是日军铁路运输的力度并未明显的减弱。以陈翰章对日军的了解,这里面没有猫腻就怪了。
看着情绪多少有些急躁的陈翰章,杨震什么都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讲。在还要制定全局作战计划的情况之下,耐着性子与郭邴勋一同协助他研究突破方案。还专门调给他也一架美制轻型双发高级教练机,专门用于他去装甲兵训练基地对战术进行实践。
其实日军在这个方向调集了大量的反坦克火力,这并未出乎杨震的意料。作为突破方向的选择,地势平坦的察东远比察南地区,更加有利于坦克集群作战。尤其是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抗联已经实施过坦克长途奔袭作战的情况之下,日军不会不考虑改变战术。
考虑到察东的地形,以及抗联可能选择的突破口,以及采取的坦克集群战术,日军想要遏制住抗联向察西、绥东地区进攻,那么短时间之内尽最大努力的增强反坦克火力,是日军一个必然的选择。
以日军的一贯反应速度来说,这个变化并不足为奇。虽说日军在装备调整上,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其战略眼光也过于狭窄和偏执。但这并不能说明日军真的一点看不出战场上暴露的问题来,一点也不知道变通。死抱着过去的经验,一条路走到黑。虽说大的方面调整是不太可能,但是在某些局部问题上,进行一些微调还是会进行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敌情的新变化:
...
中间不仅有反步兵地雷,还首次发现了日军制式反坦克地雷。而反坦克壕的数量和规模,也超过通辽方向的筑垒地域。最关键的是火力密度,远远不是通辽战役时候所遭遇的日军火力密度所能相比的。
仅仅目前已经查明的,日军部署的反坦克火力密度,几乎超过他在通辽战场遭遇的数量一倍。尤其是九四式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数量,远远的超过当时通辽战场。这些还只能说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实际的数量有可能要多的多。
面对着突破地域日军火力的增强,以及部署的大纵深防御体系,陈翰章以当初在通辽战场上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多次反复的修改作战方案。侧翼迂回战术,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上只是根据日军纵深部署调整,进行一些微调。
关键是在正面对二十六师团所在筑垒地域的攻击,这才是陈翰章方案调整的重中之重。但几次修改出来的结果,却总是无法让自己满意。通辽作战对陈翰章来说,相对惨重的教训,让陈翰章在最终方案敲定上显得很犹豫。
为了拿出最好和最稳妥的作战方案,陈翰章自二月中旬开始,数次冒险前往察东两军对峙地区亲自查看日军部署调整情况。并在杨震的批准之下动用部分重炮和轰炸机,对察东地区日军修建的筑垒地域实施多次的火力侦察和破坏行动。
但多次火力侦察的结果,却并不能让他满意。除了查明日军在察东地区部署的高射炮数量,远远超过之前历次会战这个结果之外,最多也就证明了日军战场工事的抢修能力相当的强。至于其他的,所获寥寥无几。
日军在抗联实施火力侦察的时候,为了做到最大的保密,宁肯被动的挨炮也不进行任何的还击。在步兵战地受到火力打击的时候,部署在纵深的重炮阵地一言不发。其所有的火力点,即便前沿部队发动试探性的攻击,但基本上只以步机枪进行还击。所有步兵炮以上的装备,一律保持沉默。
有限情报上显示,日军在察东部署了大量的火炮,尤其是重炮部队数量不少,而且还在陆续的调进之中。但眼下日军却摆出的这么一个死挺着挨打,也坚决不还手的架势,非但没有让陈翰章放松警惕,反倒是加深了他的顾虑。
再加上从二月中旬开始,平包线异常的忙碌。从北平、石门、天津开过来的日军军列密度越来越大。尽管受到抗联不断的空袭,但是日军铁路运输的力度并未明显的减弱。以陈翰章对日军的了解,这里面没有猫腻就怪了。
看着情绪多少有些急躁的陈翰章,杨震什么都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讲。在还要制定全局作战计划的情况之下,耐着性子与郭邴勋一同协助他研究突破方案。还专门调给他也一架美制轻型双发高级教练机,专门用于他去装甲兵训练基地对战术进行实践。
其实日军在这个方向调集了大量的反坦克火力,这并未出乎杨震的意料。作为突破方向的选择,地势平坦的察东远比察南地区,更加有利于坦克集群作战。尤其是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抗联已经实施过坦克长途奔袭作战的情况之下,日军不会不考虑改变战术。
考虑到察东的地形,以及抗联可能选择的突破口,以及采取的坦克集群战术,日军想要遏制住抗联向察西、绥东地区进攻,那么短时间之内尽最大努力的增强反坦克火力,是日军一个必然的选择。
以日军的一贯反应速度来说,这个变化并不足为奇。虽说日军在装备调整上,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其战略眼光也过于狭窄和偏执。但这并不能说明日军真的一点看不出战场上暴露的问题来,一点也不知道变通。死抱着过去的经验,一条路走到黑。虽说大的方面调整是不太可能,但是在某些局部问题上,进行一些微调还是会进行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敌情的新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