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于杨震战术意图始终猜测不透,但对于第十师团,波田重一却是不敢不救,实际上按照波田重一自身的想法是以接替第八师团防务的第二十九师团,在穆棱一线阻击已经突破第十师团的对手,其他师团暂时按兵不动,等摸清楚对方下一步行动再说。【.文字】
但第十师团的处境和眼下形势的发展,却让他不敢这么做,关东军司令部,甚至东京大本营都再三强调,眼下的与对手对峙的前沿是一条高压线,绝对不能允许对手突出这道防线一步。
而且如果不尽快改变第十师团的处境,让第十师团重蹈第二师团的覆辙,东京大本营那里自己也交待不过去,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波田重一除了第八师团已经派出的增援部队,又命令第八师团至少再增援一到两个步兵大队之外。
还调集了第六师团之十三联队的主力加上第二十三联队两个中队,师团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大队,两个山炮中队,加强第重炮第七联队、战车第五联队组成了一个快速纵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东进,增援第十师团。
同时命令第十四师团以不少于一个联队的兵力,立即东进接替第六师团抽调出增援宝清一线的部队,在该联队抵达后,调拨给第六师团指挥,立即做好北上的准备,两天之后,按照原有的计划,第六、十四两个师团先行北上。
命令原本并不打算参战的第十一师团做好战斗准备,除了担任密山至虎林之防御,严密监视乌苏里江以东的苏军动向之外,至少抽调一个联队的兵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配合西线部队北上,命令已经赶到穆棱的二十九师团在两天至少要抽调两个联队抵达密山。
在自己的部署整体已经被打乱的情况之下,波田重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最快的速度,将原有的作战计划做了一个彻底的改动。
不仅为第六师团东进部队增加了一个大队的兵力,以便与第八师团西进之兵力,形成东西对进的形势,争取先将第十师团周围的对手解决掉,按照波田重一的新计划,不仅一线的日军四个师团全部出动,而且还将原来作为预备队,以及按照计划在战时全力防御苏联,并不直接参战的第十一师团也卷了进来。
波田重一这一调整部署,预示着杨震的第一个战术意图圆满的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对于杨震来说,至少看起来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端。
就在波田重一紧急调整部署的时候,那个被他在心中骂的狗血喷头,并发誓要亲自砍下脑袋做成标本摆放在自己办公桌子上的匪首杨震,此时就坐镇在依兰县城外,珠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中,正等着他调整部署。
而按照事先的计划,杨震的两个主力纵队以及大量的装备,已经全部秘密的部署到位,并已经完成展开,随时可以按照命令南下抵达最后攻击发起地域,两个纵队加上部分独立旅一级地方部队,近七万大军,上千门各种口径火炮、迫击炮,正在像一头要捕食的狼一样,正等着面前的第六师团开始行动,以便为自己寻找到下口的机会。
实际上对于之前的杨震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并不是波田重一有没有上当,而是抵达距离前沿已经不足二十公里的各部隐蔽的问题。
在南部山区各个制高点都控制在日军手里,自己的控制内除了江北的小兴安岭余脉以及倭肯河两岸的倭肯哈达山少数山地之外,大部分都是松花江沿岸平原地形之下,如何的隐蔽这数万大军和数百门大炮,不被日军察觉,以完美的达到战役的突然性,这对于无论是杨震还是两个纵队司令员,甚至整个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好在现在的依兰境内的松花江平原虽然已经被大面积开发,但毕竟远不如后世开发的力度大,松江平原上还是有不少的成片桦树林与大量灌木丛的,依兰县城以东的倭肯哈达山虽然山势不高,面积也不够大,但也足以为部队提供部分隐蔽之地。
加上杨震所部又受过专门严格的隐蔽训练,加上隐蔽待机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以及整个依兰松花江以南的百姓全部被迁移至江北,整个江南地带已经成了无人区,所以倒也没有被日军察觉出什么动静来。
日军虽然在杜开山打响之后,集中了大量的航空兵对两军对峙的一线阵地进行了反复的轰炸,但其主要的轰炸目标集中在各个交通线上以及已经暴露的目标,那些可能成为杨震所部藏身之地的地方,只是偶尔路过时丢下一两枚小型炸弹。
尽管由于准备措施得当,眼下日军始终未发觉在对手一线阵地纵深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居然还部署数万大军以及大量的火炮等装,但现在没有发现,并不代表今后发现不了,数万大军就隐蔽在这么狭小地域之内,不可能一丝蛛丝马迹也不暴露。
如果日军迟迟在不行动,那么杨震只能抢先发动攻击了,在接到日军第六师团已经向西线调集了一个加强联队兵力西进的报告后,杨震在松了一口气后,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命令部队全线展开。
杨震的计划是在西线,敌未动,我先动,而在东线虽然制定了以攻代守的战术,但是却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必定打你的七寸。
对于杨震来说,在东线第六师团增援不增援第十师团不是问题,出动多少兵力也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自己能否通过抢先下手,将已经打乱日军的原有作战计划,将基本上完成部署的调动起来。
但第十师团的处境和眼下形势的发展,却让他不敢这么做,关东军司令部,甚至东京大本营都再三强调,眼下的与对手对峙的前沿是一条高压线,绝对不能允许对手突出这道防线一步。
而且如果不尽快改变第十师团的处境,让第十师团重蹈第二师团的覆辙,东京大本营那里自己也交待不过去,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波田重一除了第八师团已经派出的增援部队,又命令第八师团至少再增援一到两个步兵大队之外。
还调集了第六师团之十三联队的主力加上第二十三联队两个中队,师团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大队,两个山炮中队,加强第重炮第七联队、战车第五联队组成了一个快速纵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东进,增援第十师团。
同时命令第十四师团以不少于一个联队的兵力,立即东进接替第六师团抽调出增援宝清一线的部队,在该联队抵达后,调拨给第六师团指挥,立即做好北上的准备,两天之后,按照原有的计划,第六、十四两个师团先行北上。
命令原本并不打算参战的第十一师团做好战斗准备,除了担任密山至虎林之防御,严密监视乌苏里江以东的苏军动向之外,至少抽调一个联队的兵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配合西线部队北上,命令已经赶到穆棱的二十九师团在两天至少要抽调两个联队抵达密山。
在自己的部署整体已经被打乱的情况之下,波田重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最快的速度,将原有的作战计划做了一个彻底的改动。
不仅为第六师团东进部队增加了一个大队的兵力,以便与第八师团西进之兵力,形成东西对进的形势,争取先将第十师团周围的对手解决掉,按照波田重一的新计划,不仅一线的日军四个师团全部出动,而且还将原来作为预备队,以及按照计划在战时全力防御苏联,并不直接参战的第十一师团也卷了进来。
波田重一这一调整部署,预示着杨震的第一个战术意图圆满的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对于杨震来说,至少看起来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端。
就在波田重一紧急调整部署的时候,那个被他在心中骂的狗血喷头,并发誓要亲自砍下脑袋做成标本摆放在自己办公桌子上的匪首杨震,此时就坐镇在依兰县城外,珠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中,正等着他调整部署。
而按照事先的计划,杨震的两个主力纵队以及大量的装备,已经全部秘密的部署到位,并已经完成展开,随时可以按照命令南下抵达最后攻击发起地域,两个纵队加上部分独立旅一级地方部队,近七万大军,上千门各种口径火炮、迫击炮,正在像一头要捕食的狼一样,正等着面前的第六师团开始行动,以便为自己寻找到下口的机会。
实际上对于之前的杨震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并不是波田重一有没有上当,而是抵达距离前沿已经不足二十公里的各部隐蔽的问题。
在南部山区各个制高点都控制在日军手里,自己的控制内除了江北的小兴安岭余脉以及倭肯河两岸的倭肯哈达山少数山地之外,大部分都是松花江沿岸平原地形之下,如何的隐蔽这数万大军和数百门大炮,不被日军察觉,以完美的达到战役的突然性,这对于无论是杨震还是两个纵队司令员,甚至整个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好在现在的依兰境内的松花江平原虽然已经被大面积开发,但毕竟远不如后世开发的力度大,松江平原上还是有不少的成片桦树林与大量灌木丛的,依兰县城以东的倭肯哈达山虽然山势不高,面积也不够大,但也足以为部队提供部分隐蔽之地。
加上杨震所部又受过专门严格的隐蔽训练,加上隐蔽待机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以及整个依兰松花江以南的百姓全部被迁移至江北,整个江南地带已经成了无人区,所以倒也没有被日军察觉出什么动静来。
日军虽然在杜开山打响之后,集中了大量的航空兵对两军对峙的一线阵地进行了反复的轰炸,但其主要的轰炸目标集中在各个交通线上以及已经暴露的目标,那些可能成为杨震所部藏身之地的地方,只是偶尔路过时丢下一两枚小型炸弹。
尽管由于准备措施得当,眼下日军始终未发觉在对手一线阵地纵深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居然还部署数万大军以及大量的火炮等装,但现在没有发现,并不代表今后发现不了,数万大军就隐蔽在这么狭小地域之内,不可能一丝蛛丝马迹也不暴露。
如果日军迟迟在不行动,那么杨震只能抢先发动攻击了,在接到日军第六师团已经向西线调集了一个加强联队兵力西进的报告后,杨震在松了一口气后,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命令部队全线展开。
杨震的计划是在西线,敌未动,我先动,而在东线虽然制定了以攻代守的战术,但是却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必定打你的七寸。
对于杨震来说,在东线第六师团增援不增援第十师团不是问题,出动多少兵力也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自己能否通过抢先下手,将已经打乱日军的原有作战计划,将基本上完成部署的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