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为三阁六部、翰林学子们挑了一个上佳的学习之所:大善殿。

    大善殿位于乾清宫西侧,此前为太祖览读所在,环境宜人,朱允炆偶尔也会到这里看看书,不过他静不下心,圣贤的书籍他是一概不喜。

    “给这殿加个匾额。”

    朱允炆站在大善殿门口,四下打量一圈,冲身旁的双喜说道。

    双喜啊了一声,“加匾额?”

    “想什么呢你。”朱允炆瞪他一眼,然后又乐了起来,“对,加个匾额,匾额上就写:大明政治学院。”

    双喜顿时苦了脸,“陛下,您来真的呀。”

    朱允炆嘿了一声,“你今儿怎么回事,朕的话你怎么心不在焉。”

    双喜左右看了看,涩声道,“陛下,太祖当年有旨,內官不得干政,奴婢万万不敢置喙朝政,但今日陛下于文华殿所说的事,奴婢斗胆,还望陛下三思啊。”

    “朕几日在文华殿说的事?”朱允炆微怔,“你能听懂?”

    双喜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奴婢听不懂,但奴婢小的时候,府县稽查人口的吏目从来不会下到庄子里头,只有每年收粮税的时候才会来一趟,邻家的地主老爷一家有二十余口人、几百亩田,但却只上一户之税,奴婢没有什么学问,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朱允炆沉默了,他终究是小看了眼前这个太监,可能他也小看了方才文华殿里的衮衮诸公,或许他们也懂,但他们不敢说。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他们宁愿得罪自己这个皇帝,也不会得罪整个天下。

    自古刑不上大夫,皇权不下乡。这是政治的妥协,牺牲的便是天下百姓的利益。

    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将这些脏心眼子赤裸裸的曝晒在阳光下了。

    朱允炆将双喜拉起来,迈步走进大善殿,“把门看好,任何人都不许进来!”

    双喜吓了一跳,被朱允炆拽着扯进了殿中一处偏房。

    “朕今日在文华殿里说了两个问题,你都能听懂?”

    朱允炆盯着双喜,“同朕直言,朕不怪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