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凭票的年代(1/2)
刘琅坐在炕上无限的感慨,为了吃鸡蛋还要养鸡,这种事情在十几年后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在一九八零年,这个年代工资不高,父亲是工厂里的车间主任,带头干活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也就挣三十六块钱,母亲是一家机床厂的会计,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当然,鸡蛋价格也不高,一个鸡蛋是七八分钱左右,要想买也能买得起,但是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食物,还需要有粮票这种东西。
要知道在一九八零年可没有自由市场的存在,一切物品都是国家供应,买粮食要去粮站、买肉买蛋要去副食品商店,但是国家的商品非常匮乏,于是凭票供应就成了这个年代的特色。
比如你想买一斤大米,那除了要拿钱外,还得要拿一斤米票才能买到,要是没有米票,你有钱也没用。
除了米票外,还有鸡蛋票、肉票、牛奶票、油票、布票、火柴票、糖票、灯泡票等等,几乎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是要用专用票的。
而且这些票可不是想要就要的,那是按照户口本中的人头数分配下来的,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粮票是四十斤左右,鸡蛋票是三斤左右,肉票是两斤、牛奶票是一斤,布票一年是四米,你要是提前花光那就麻烦了,只能托关系去买粮票了。
比如之前刘琅父亲买的半斤糕点,花了一元钱的同时还花了一斤的鸡蛋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刘琅深知,一九八零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虽然一些政策已经松动,也提倡一些市场行为,但对社会的改变还没有太多的显现出来,尤其是北方作为国家重工业聚集的地方,计划经济早就根深蒂固,别说是现在,就是十年之后,甚至进入二十一世纪,计划经济的顽疾也在影响着北方三省,成为了东北衰败的根源。
父亲现在提出要养一些鸡,母亲虽然有些担心,但听了是为了儿子的成长,也就不怎么考虑了,毕竟报纸上也在宣传要开放要改革,即便被人知道他们家再养鸡,想必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们大肆批判,大不了不养了而已。
“东来,两只鸡仔恐怕不够吧!”
母亲想通之后又觉得刘琅的父亲只买两只鸡有些少了。
“放心,我明天再偷偷地去买两只,咱们先买六只鸡,我明天就做个鸡笼子放在外屋,没有人会发现的。”
刘琅的父亲早有打算。
第二天刘琅的父亲一下班,果然又带回来两只鸡仔,还有几根木头,接下来的周日放假,他找出斧头、锯子、刨子,花了半天的时间做成几个鸡笼子放在外屋,顺便又把被铁屑扎破了的自行车车胎补好。
做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和一位父亲,在这个年代里要是不会两样“手艺活”,那这一家人都会被人耻笑。
他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儿子会把几只鸡仔弄死,可是看到的是刘琅和它们玩的高兴,几天的工夫下来,几只小鸡看到刘琅就围着他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刘琅也“学着”父母拿些小米喂它们吃。
有了几只小鸡,让刘琅的生活少了几分沉闷,平添了一分乐趣。
这个年代的学生非常幸福,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一放假就是疯狂的玩,暑假刚一开始,刘琅的老叔早上起床吃饭后就窜出家门不见踪影,中午十二点左右准时的出现在刘琅的家里,划拉一口饭后再次消失,直到晚上,天都黑了下来才回到家里,满脸满身的臭汗,尤其那一双臭脚,一进屋就是臭气熏天,爷爷奶奶也不去管他。
姑姑是高中生,作为一名文艺少女,暑假里是不会像老叔那样疯跑,她整天拿着孤城的诗集看呀看呀,有时还带几位“闺蜜”到家中高声朗诵诗歌,刘琅在隔壁都听得真真切切。
二叔和三叔现在已经工作了,每天早八晚五,不过听说他们现在只是学徒,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十几块钱,虽然少点,但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了。
刘琅老叔的玩伴里有不少刘琅认识的人,其中隔壁老兰家的老儿子给他印象很深刻。
要知道在一九八零年可没有自由市场的存在,一切物品都是国家供应,买粮食要去粮站、买肉买蛋要去副食品商店,但是国家的商品非常匮乏,于是凭票供应就成了这个年代的特色。
比如你想买一斤大米,那除了要拿钱外,还得要拿一斤米票才能买到,要是没有米票,你有钱也没用。
除了米票外,还有鸡蛋票、肉票、牛奶票、油票、布票、火柴票、糖票、灯泡票等等,几乎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是要用专用票的。
而且这些票可不是想要就要的,那是按照户口本中的人头数分配下来的,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粮票是四十斤左右,鸡蛋票是三斤左右,肉票是两斤、牛奶票是一斤,布票一年是四米,你要是提前花光那就麻烦了,只能托关系去买粮票了。
比如之前刘琅父亲买的半斤糕点,花了一元钱的同时还花了一斤的鸡蛋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刘琅深知,一九八零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虽然一些政策已经松动,也提倡一些市场行为,但对社会的改变还没有太多的显现出来,尤其是北方作为国家重工业聚集的地方,计划经济早就根深蒂固,别说是现在,就是十年之后,甚至进入二十一世纪,计划经济的顽疾也在影响着北方三省,成为了东北衰败的根源。
父亲现在提出要养一些鸡,母亲虽然有些担心,但听了是为了儿子的成长,也就不怎么考虑了,毕竟报纸上也在宣传要开放要改革,即便被人知道他们家再养鸡,想必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们大肆批判,大不了不养了而已。
“东来,两只鸡仔恐怕不够吧!”
母亲想通之后又觉得刘琅的父亲只买两只鸡有些少了。
“放心,我明天再偷偷地去买两只,咱们先买六只鸡,我明天就做个鸡笼子放在外屋,没有人会发现的。”
刘琅的父亲早有打算。
第二天刘琅的父亲一下班,果然又带回来两只鸡仔,还有几根木头,接下来的周日放假,他找出斧头、锯子、刨子,花了半天的时间做成几个鸡笼子放在外屋,顺便又把被铁屑扎破了的自行车车胎补好。
做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和一位父亲,在这个年代里要是不会两样“手艺活”,那这一家人都会被人耻笑。
他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儿子会把几只鸡仔弄死,可是看到的是刘琅和它们玩的高兴,几天的工夫下来,几只小鸡看到刘琅就围着他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刘琅也“学着”父母拿些小米喂它们吃。
有了几只小鸡,让刘琅的生活少了几分沉闷,平添了一分乐趣。
这个年代的学生非常幸福,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一放假就是疯狂的玩,暑假刚一开始,刘琅的老叔早上起床吃饭后就窜出家门不见踪影,中午十二点左右准时的出现在刘琅的家里,划拉一口饭后再次消失,直到晚上,天都黑了下来才回到家里,满脸满身的臭汗,尤其那一双臭脚,一进屋就是臭气熏天,爷爷奶奶也不去管他。
姑姑是高中生,作为一名文艺少女,暑假里是不会像老叔那样疯跑,她整天拿着孤城的诗集看呀看呀,有时还带几位“闺蜜”到家中高声朗诵诗歌,刘琅在隔壁都听得真真切切。
二叔和三叔现在已经工作了,每天早八晚五,不过听说他们现在只是学徒,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十几块钱,虽然少点,但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了。
刘琅老叔的玩伴里有不少刘琅认识的人,其中隔壁老兰家的老儿子给他印象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