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州城内,东北军区督军熊廷弼和总兵满桂还有许成名默然而坐,都在看着皇太极的这封有示威味道的信发呆。熊廷弼以前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满朝文武除了他看得顺眼的人外,其他人他谁都不服,但他看得顺眼的几乎沒有,所以他犯了事以后沒有人替他说话差一点儿被砍掉脑袋,经受过这番挫折后他也变得不肯多说话。满桂是蒙古人本來就是行动多过语言的人,许成名是从贵州新來的地皮子沒踩热还不敢乱放肆,所以三个人都不怎么多说话。
熊廷弼看了看许成名的衣服说道:“鸭绒做的衣服暖和不?”
许成名说:“比棉花暖和跟羊皮差不多,但是比羊皮袄薄些穿在身上利落。”
熊廷弼点头说:“既然暖和我就放心了,我就担心衣服不暖和把你的人全冻僵在山上。”
许成名说:“这是皇上特意给的,为的就是冬天打仗时好套甲,有暖和的衣服和趁手的武器,我们完全可以把两边的山上全驻扎上人,让皇太极寸步难行,为什么只守西边不守东边呢?”
熊廷弼说:“这是军务院的命令你执行就是了,只要敌人不來进攻你就守在山上,敌人如果进攻你就慢慢地退,你在山上他在山下路都挖断了的不怕他上來。”
见熊廷弼不说原因许成名只得应承下來,满桂这时候说:“既然皇太极中午就要攻城,城中的兵也撤得不多了,熊大人现在就跟我一起走吧。”
熊廷弼摇头说:“先不忙,皇太极既然要先礼后兵,我就再拖延他一阵再说。还有四天才过年,我怕他沿东边走给你们带去麻烦。”
满桂说:“我看城外的女真人不过两三万,可能皇太极还有人沒有到齐,他如果沿东边走不靠近西边的山,那他的部队就是一字长蛇阵。我想他不可能不先清除许总兵的人,轻率地把他自己的一字长蛇阵摆在我们随时能发起攻击的山道里。”
熊廷弼摇头说:“我给他回一封信,不要让人笑话我们不懂礼尚往來,离过年还有四天能拖一天是一天。”
接近正午的时候,皇太极接到义州城里射出的回信,信中熊廷弼说大明朝廷已经作了巨大让步,军队也是一退右屯再退大凌河三退到义州,足见大明爱好和平避免争斗的诚意。而女真兵先是攻占皮岛继而又在金州杀我大明将士,现在占取锦州后又兵临义州,一副好勇斗狠的样子让人齿冷,不知道女真人有什么目的。假如皇太极真要这义州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请先停止攻城并说明真正意图是什么。
见熊廷弼说义州也可以相让,皇太极立时就有点糊涂了,右屯、大凌河堡、锦州等地明军都沒有真正跟自己硬拼过,跟以往死拼到底的风格相比就像换了一群人,这其中必然有诈。按书上说的例子说这种且战且退的战术多半是想诱敌深入,难道明军是想一步步把自己诱如圈套里消灭,皇太极有些疑惑了。明军的实力是有提升,但时要想把八万女真兵全部歼灭还是沒有可能,除非自己钻进最不利的地形里。
皇太极看了看眼前的义州,在看了看义州城两边身旁的山,他心里有了一定的盘算。根据情报说东边山上沒有发现有人,现在正是冬季山上的雪地里沒有发现人的脚印,说明明军根本沒有在东边山上驻守的打算。西边的山上是明军经营了几年的地方,所有上下山的路都被人为破坏,截断地截断削平的削平,整座山沿线从外面看就像一条实心加厚型长城,沒有一条可以走上去的路,要上去除非挖一条路或者搭梯子。
哨探回來说西边山上虽然不能上去,但是能够看到上面有明军而且人数不少,难道明军真想在这里设伏?但是如此公开又不像是要打埋伏的样子,皇太极实在是想不出來明军有什么阴谋诡计。
想不出來就不想,皇太极打定主意先拿下义州,然后等到后续部队还有多尔衮等人到后,沿两边山前进将明军赶回老家去。当然如果明军识相愿意自己走是上策,在不利地形跟敌人拼消耗纯属不智,两万人在金州跟毛文龙拼掉了,皇太极现在还有些心疼,打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做这种傻事。
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是为了等后续部队全部到來,皇太极让文书再次给熊廷弼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早就听过熊廷弼的大名,为了双方的和平遵循上天的好生之德,大金天聪汗决定推迟一天攻城。熊廷弼如果愿意投降可以早來,如果不愿意投降就必须在一天之内退出义州,大金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明军全部退到宁远以西去。
熊廷弼这边接到皇太极的书信后也沒有耽搁,立即回信说可以暂时退出义州,但是是不是退到宁远以西要看大明皇帝的意思自己作不了主。因为人员众多有四万多人撤退不易,一天时间难以全部撤走,望多宽限到三天再说。
皇太极当既回信表示不同意,天聪汗的话跟大明皇帝的话都一样也是金口,说一天就一天绝不改变,也就是说明天中午肯定会攻城。这一次熊廷弼沒有再回信,皇太极也安营扎寨等待后续部队的到來,双方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和平之夜。
第二天一早多尔衮來了,为了表示自己的勇猛多尔衮请求立即攻打义州,皇太极想了想沒有同意,他只是让多尔衮试着进攻一下义州西边的山头,如此一來既遵守了信义又能试探明军的虚实。多尔衮沒有搞先礼后兵那一套,带上三千人就直奔西边的山头而去,进攻的部队除了兵器还抬有长梯,准备一鼓作气爬上山头将可恶的明军赶走。
多尔衮的人马刚刚來到义州西边山脚下还离着一段距离,还沒有展开就见山头上扔下一个个冒着白烟的铁疙瘩,知道厉害的立即大声呼叫,说明军的利器來了爆炸开会炸死很多人。可能是为了配合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山头上明军丢下的铁疙瘩立即“呯呯呯”地炸了起來,声音巨响且烟雾弥漫让人害怕,参加过宁远之战的人更是胆颤心惊。
熊廷弼看了看许成名的衣服说道:“鸭绒做的衣服暖和不?”
许成名说:“比棉花暖和跟羊皮差不多,但是比羊皮袄薄些穿在身上利落。”
熊廷弼点头说:“既然暖和我就放心了,我就担心衣服不暖和把你的人全冻僵在山上。”
许成名说:“这是皇上特意给的,为的就是冬天打仗时好套甲,有暖和的衣服和趁手的武器,我们完全可以把两边的山上全驻扎上人,让皇太极寸步难行,为什么只守西边不守东边呢?”
熊廷弼说:“这是军务院的命令你执行就是了,只要敌人不來进攻你就守在山上,敌人如果进攻你就慢慢地退,你在山上他在山下路都挖断了的不怕他上來。”
见熊廷弼不说原因许成名只得应承下來,满桂这时候说:“既然皇太极中午就要攻城,城中的兵也撤得不多了,熊大人现在就跟我一起走吧。”
熊廷弼摇头说:“先不忙,皇太极既然要先礼后兵,我就再拖延他一阵再说。还有四天才过年,我怕他沿东边走给你们带去麻烦。”
满桂说:“我看城外的女真人不过两三万,可能皇太极还有人沒有到齐,他如果沿东边走不靠近西边的山,那他的部队就是一字长蛇阵。我想他不可能不先清除许总兵的人,轻率地把他自己的一字长蛇阵摆在我们随时能发起攻击的山道里。”
熊廷弼摇头说:“我给他回一封信,不要让人笑话我们不懂礼尚往來,离过年还有四天能拖一天是一天。”
接近正午的时候,皇太极接到义州城里射出的回信,信中熊廷弼说大明朝廷已经作了巨大让步,军队也是一退右屯再退大凌河三退到义州,足见大明爱好和平避免争斗的诚意。而女真兵先是攻占皮岛继而又在金州杀我大明将士,现在占取锦州后又兵临义州,一副好勇斗狠的样子让人齿冷,不知道女真人有什么目的。假如皇太极真要这义州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请先停止攻城并说明真正意图是什么。
见熊廷弼说义州也可以相让,皇太极立时就有点糊涂了,右屯、大凌河堡、锦州等地明军都沒有真正跟自己硬拼过,跟以往死拼到底的风格相比就像换了一群人,这其中必然有诈。按书上说的例子说这种且战且退的战术多半是想诱敌深入,难道明军是想一步步把自己诱如圈套里消灭,皇太极有些疑惑了。明军的实力是有提升,但时要想把八万女真兵全部歼灭还是沒有可能,除非自己钻进最不利的地形里。
皇太极看了看眼前的义州,在看了看义州城两边身旁的山,他心里有了一定的盘算。根据情报说东边山上沒有发现有人,现在正是冬季山上的雪地里沒有发现人的脚印,说明明军根本沒有在东边山上驻守的打算。西边的山上是明军经营了几年的地方,所有上下山的路都被人为破坏,截断地截断削平的削平,整座山沿线从外面看就像一条实心加厚型长城,沒有一条可以走上去的路,要上去除非挖一条路或者搭梯子。
哨探回來说西边山上虽然不能上去,但是能够看到上面有明军而且人数不少,难道明军真想在这里设伏?但是如此公开又不像是要打埋伏的样子,皇太极实在是想不出來明军有什么阴谋诡计。
想不出來就不想,皇太极打定主意先拿下义州,然后等到后续部队还有多尔衮等人到后,沿两边山前进将明军赶回老家去。当然如果明军识相愿意自己走是上策,在不利地形跟敌人拼消耗纯属不智,两万人在金州跟毛文龙拼掉了,皇太极现在还有些心疼,打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做这种傻事。
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是为了等后续部队全部到來,皇太极让文书再次给熊廷弼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早就听过熊廷弼的大名,为了双方的和平遵循上天的好生之德,大金天聪汗决定推迟一天攻城。熊廷弼如果愿意投降可以早來,如果不愿意投降就必须在一天之内退出义州,大金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明军全部退到宁远以西去。
熊廷弼这边接到皇太极的书信后也沒有耽搁,立即回信说可以暂时退出义州,但是是不是退到宁远以西要看大明皇帝的意思自己作不了主。因为人员众多有四万多人撤退不易,一天时间难以全部撤走,望多宽限到三天再说。
皇太极当既回信表示不同意,天聪汗的话跟大明皇帝的话都一样也是金口,说一天就一天绝不改变,也就是说明天中午肯定会攻城。这一次熊廷弼沒有再回信,皇太极也安营扎寨等待后续部队的到來,双方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和平之夜。
第二天一早多尔衮來了,为了表示自己的勇猛多尔衮请求立即攻打义州,皇太极想了想沒有同意,他只是让多尔衮试着进攻一下义州西边的山头,如此一來既遵守了信义又能试探明军的虚实。多尔衮沒有搞先礼后兵那一套,带上三千人就直奔西边的山头而去,进攻的部队除了兵器还抬有长梯,准备一鼓作气爬上山头将可恶的明军赶走。
多尔衮的人马刚刚來到义州西边山脚下还离着一段距离,还沒有展开就见山头上扔下一个个冒着白烟的铁疙瘩,知道厉害的立即大声呼叫,说明军的利器來了爆炸开会炸死很多人。可能是为了配合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山头上明军丢下的铁疙瘩立即“呯呯呯”地炸了起來,声音巨响且烟雾弥漫让人害怕,参加过宁远之战的人更是胆颤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