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走出房间来透口气。
刘几负责南线的战事,由于南线战事引动的局势变化,则是杜中宵要清楚并作出应对的。逃到了党项的番户在哪里,战事发生后他们如何做,周边党项州军的应对,对旁边麟府路的影响,诸如此类,都不是前线指挥官的职责,而是杜中宵要了解、预判并应对的。
旁边的房间里面,杜中宵之下分成几案,各自负责几项,进行总结整理。这就是案牍工作,许多官员深恶痛绝,但其实非常重要的实务。韩琦就没有杜中宵的耐心,事事过问。
韩琦正饶有兴致地看参谋人员进行图上作业,见到杜中宵出来,道:“经略辛苦。”
杜中宵拱手:“一场战事,千头万绪,辛苦是应该,不辛苦那就不对了。天气晴好,出去坐一坐。”
说完,随步出了官厅,到了院子里。院中大枣树下有一张石桌,旁边几张石凳。杜中宵坐下,让士卒泡一壶茶来。茶是近些年信阳军出的发酵茶,有的是散茶,有的压成茶砖,北地极受欢迎。杜中宵也不知道这是算红茶、白茶还是黑茶,还是记忆中鼎鼎大名的普洱茶,反正自己喝的是上口就是了。
今天阳光正好,天上朵朵白云,微风吹来,没有一丝寒意。
过了一会,韩琦步出官厅,到石桌对面坐下,道:“经略好惬意。”
杜中宵替韩琦倒了茶,道:“独轮寨首战获胜,后面再无大战,可以放下一半心来了。”
韩琦点头:“经略说的不错,那一带党项兵马多在独轮寨。其余寨子,多者一二百兵卒,少者不过二三十,再无大仗了。对了,经略以为,党项若救援,会在哪里点集兵马?”
杜中宵道:“多半是在夏州和银州。没藏部在那一带,没藏讹庞根基深厚,救他自家财产,自然会格外出力。而且党项横山兵吃苦耐劳,最是能打,每有大战必用那里人。”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兵自横山出,而不是兴庆府来,不得不备。”
杜中宵道:“本来,最好是让麟延路出兵呼应,让横山党项兵不敢大举北上。只是那里属于陕西路治下,麟延帅夏学士又不熟识,只好作罢。”
杜中宵与夏竦是公事上的交情,知道杜中宵性格,夏竦与他并没有太多私人联系。夏安期是夏竦之子,此时为鄜延路经略使,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河东路只是知会,没有让他配合。
韩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跟夏竦的关系本来不好,就更加没有联系夏安期的道理了。
喝了口茶,杜中宵道:“不过相公不必担心,横山点集兵马也没有什么。等他们出兵,我们大军早已回金肃军了。若是党项北上攻来,攻金肃军和河清军,则麟府路蹑其后路。攻麟府路,则有我们南路军攻其侧翼。本朝占了河曲数州,与以前不同,与麟府路连成一线,党项非出动大军,倾国之力,无力攻我一点。横山兵来,并无大的威胁。再者寨堡已焚,无落脚之地,如何久住?”
韩琦道:“道理是如此,可党项每次大举入寇,无不震动中外,不得不防。”
杜中宵给韩琦重新倒上茶,道:“相公,道理是如此,那就该如此。哪个出了乱子,就找哪个。”
每次党项入寇,宋朝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必有宋将出事。要么用兵不慎,被党项伏击,要么阵前怯阵,不战而逃。不说人人用命,只要守将正常发挥,党项多是无功而返。
这几乎成了宋军的不治之症,不管怎么精选将领,每次大战,都有掉链子的。韩琦曾经为麟延路经略使,对此自然深有体会。横山一带的寨堡防御是一个整体,一处出了问题,就被党项打开缺口,堵上漏洞不知道要花上多少倍的精力。
刘几负责南线的战事,由于南线战事引动的局势变化,则是杜中宵要清楚并作出应对的。逃到了党项的番户在哪里,战事发生后他们如何做,周边党项州军的应对,对旁边麟府路的影响,诸如此类,都不是前线指挥官的职责,而是杜中宵要了解、预判并应对的。
旁边的房间里面,杜中宵之下分成几案,各自负责几项,进行总结整理。这就是案牍工作,许多官员深恶痛绝,但其实非常重要的实务。韩琦就没有杜中宵的耐心,事事过问。
韩琦正饶有兴致地看参谋人员进行图上作业,见到杜中宵出来,道:“经略辛苦。”
杜中宵拱手:“一场战事,千头万绪,辛苦是应该,不辛苦那就不对了。天气晴好,出去坐一坐。”
说完,随步出了官厅,到了院子里。院中大枣树下有一张石桌,旁边几张石凳。杜中宵坐下,让士卒泡一壶茶来。茶是近些年信阳军出的发酵茶,有的是散茶,有的压成茶砖,北地极受欢迎。杜中宵也不知道这是算红茶、白茶还是黑茶,还是记忆中鼎鼎大名的普洱茶,反正自己喝的是上口就是了。
今天阳光正好,天上朵朵白云,微风吹来,没有一丝寒意。
过了一会,韩琦步出官厅,到石桌对面坐下,道:“经略好惬意。”
杜中宵替韩琦倒了茶,道:“独轮寨首战获胜,后面再无大战,可以放下一半心来了。”
韩琦点头:“经略说的不错,那一带党项兵马多在独轮寨。其余寨子,多者一二百兵卒,少者不过二三十,再无大仗了。对了,经略以为,党项若救援,会在哪里点集兵马?”
杜中宵道:“多半是在夏州和银州。没藏部在那一带,没藏讹庞根基深厚,救他自家财产,自然会格外出力。而且党项横山兵吃苦耐劳,最是能打,每有大战必用那里人。”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兵自横山出,而不是兴庆府来,不得不备。”
杜中宵道:“本来,最好是让麟延路出兵呼应,让横山党项兵不敢大举北上。只是那里属于陕西路治下,麟延帅夏学士又不熟识,只好作罢。”
杜中宵与夏竦是公事上的交情,知道杜中宵性格,夏竦与他并没有太多私人联系。夏安期是夏竦之子,此时为鄜延路经略使,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河东路只是知会,没有让他配合。
韩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跟夏竦的关系本来不好,就更加没有联系夏安期的道理了。
喝了口茶,杜中宵道:“不过相公不必担心,横山点集兵马也没有什么。等他们出兵,我们大军早已回金肃军了。若是党项北上攻来,攻金肃军和河清军,则麟府路蹑其后路。攻麟府路,则有我们南路军攻其侧翼。本朝占了河曲数州,与以前不同,与麟府路连成一线,党项非出动大军,倾国之力,无力攻我一点。横山兵来,并无大的威胁。再者寨堡已焚,无落脚之地,如何久住?”
韩琦道:“道理是如此,可党项每次大举入寇,无不震动中外,不得不防。”
杜中宵给韩琦重新倒上茶,道:“相公,道理是如此,那就该如此。哪个出了乱子,就找哪个。”
每次党项入寇,宋朝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必有宋将出事。要么用兵不慎,被党项伏击,要么阵前怯阵,不战而逃。不说人人用命,只要守将正常发挥,党项多是无功而返。
这几乎成了宋军的不治之症,不管怎么精选将领,每次大战,都有掉链子的。韩琦曾经为麟延路经略使,对此自然深有体会。横山一带的寨堡防御是一个整体,一处出了问题,就被党项打开缺口,堵上漏洞不知道要花上多少倍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