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晏柳,则是皇帝一早便埋在珩王那里的暗线,负责给皇帝传递消息。

    直到某天,晏柳向皇帝传递了珩王想对厉家动手,抢夺兵权的消息,希望皇帝能尽快想法子应对时,皇帝眉眼带笑地看了晏柳很久,而后轻声对他说:“此事可成。”

    恶人由珩王去做,他一个可怜的,手无实权的皇帝,只是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未加劝阻罢了。

    皇帝下旨,晏柳不得不照做。

    这之后,晏柳努力爬进了珩王的幕僚队伍里,做了珩王的心腹谋士,一边假意周旋,一边在暗地里屡次助厉家脱困。

    然而珩王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即便晏柳的言行举止都毫无破绽,珩王依旧不信他。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晏柳,珩王找到了晏柳同母异父的幼弟,将其收养在自己身旁,看似宠爱,实则每日喂之以毒药,想用这种方法逼晏柳永远忠于自己。

    珩王查到厉老将军在边关打仗时,曾与一蛮族副将几番较量,二人惺惺相惜,亦敌亦友,直到厉老将军班师回朝后,还与那名副将有着些书信往来,便想出了利用这些书信,诬告厉老将军通敌叛国的馊主意。

    珩王不知道晏柳是皇帝的人,便让晏柳去弹劾厉老将军,只因晏柳和厉无归走得近,说话比别人更可信些。

    晏柳当时想,厉老将军与那副将的书信之中,只谈风土人情,名山大川,丝毫不见机密之事,所以弹劾一下也没什么的。届时侍卫们去搜了,搜不着什么真正有用的证据,只找出那些聊山水的书信来,即便是皇帝也不好随便定罪。

    顶多,皇帝会不轻不重的敲打他一下,降他的职,把他从刑部指派到别处。

    当时,皇帝和珩王都在向晏柳施压,晏柳琢磨了半宿,觉着弹劾厉家,厉家不一定会出事,但若抗命不弹劾,不仅他弟弟会死,他也捞不着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晏柳写了折子。

    为了保险起见,晏柳还特意写了封匿名信给厉父,让厉父尽快烧毁那些书信,莫要给旁人留下一丁点口舌。

    晏柳原本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哪知第二天一早,晏柳刚在朝堂上把弹劾厉老将军的话头提出来,一众珩王党竟站出来纷纷应和,要皇帝立刻派御林军去搜将军府。

    晏柳懵了,但他仍然自我安慰道:没关系,我已经给厉老将军写过信,让他烧了那些东西,退一万步说,就算厉老将军没有烧,仅凭几封记载塞外风光的书信,也成不了什么事。

    晏柳不停地安慰着自己,直到侍卫们将一大摞写满南周机密,还没来得及寄出去的书信带到殿前。

    信是厉老将军亲笔写的,不是仿品,大家伙儿专门找人来验过,错不了。

    不单有厉老将军亲笔写的信,还有那敌国副将写给厉老将军的回信,回信中,厉老将军被许以高官厚禄,良田千顷。

    晏柳傻在了朝堂上。

    直到这时候,晏柳才知道珩王早已笃定了他不敢下手给厉家挖坑,于是将计就计,让他的匿名信顺利传进了厉府,传到了厉老将军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