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九霄前世生于武林世家,自幼酷爱习武,在武术修炼中不断寻求上进、寻求突破,今日得遇高手传授,此等良机他岂能错过,于是一躬身给白衣人施了一礼。

    “可惜老夫不能亲自教诲与你!”白衣人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老夫盘吉,其身早死,在你面前的不过是残存的一缕神念,今日之后,将会彻底消失于这片天地间。”

    满眼的惊诧闪烁在易九霄的脸上,原来站在面前的这位前辈不是活人,只是残存神念,神念又是什么,是鬼魂吗?在宋朝时鬼魂之说颇为流传。

    “神念就是神念,不是鬼魂,武道修行到一定境界,自会产生神念,我的魂魄早已消散,此山谷就是我当年殒身之地。”

    盘吉接着说“我武道传承于开天辟地之际,乃是盘古规则所化,后为天道所忌惮,先后教唆修真者与武道为敌,我当年就是被祝融氏所杀,坠落在这山中,砸出这个山谷。”

    原来这个人形山谷是你砸出的,易九霄觉得不可思议,山谷长度百丈有余,宽度也是几十丈,这要多大的人才能砸出。但怀疑之余,却又有几分相信。

    “老夫当年的法身就有百丈高,如你将来武道有成,亦可达到甚至超过。唉我等待今日已经很久了,岁月差不多耗尽了我的神念,不能再与你多说了,马上就传授你武道秘籍,以后自行修炼吧。”

    只见白衣人的身形虚幻了起来,化作一本经书模样,落到了易九霄的头顶后消失不见,就连周边的空间也一起消失,易九霄再次回到谷中,面对还是七个水潭,一切如同大梦初醒。与做梦不同的是,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部经书,封面上有三个大字“开天经”。

    易九霄意念一动,想看一下经书中的内容,谁知经书居然就自行翻开,进入意识中的是一些上古的文字和图形。好在易九霄是世家子弟,自幼除了习武还饱读诗书,那些上古文字大多认识,至于图形更是直观易懂。

    作为世家子弟,易九霄前世对武学也算精通,各类典籍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其中有外家功夫也有内家修炼。但是《开天经》序言中记载的所谓武道,跟他前世的武术修炼迥然不同。

    首先的区别是在境界划分上,武术修炼没有明显的境界,只有新手、熟手、高手之区别。而武道修炼在境界上有着鲜明的划分,分为武师、武宗、武王、武帝、武皇、武仙、武神、武圣、武尊共九个层次。

    其次在修炼方法也有区别,普通武术的修行讲究“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通过站桩、马步、沙包、石锁等练习来提高身体的强度和柔韧性,或者通过打坐和呼吸吐纳修炼体内真气,达到以气御力的效果。而武道的修行则是通过炼体、炼脉、炼神来实现。

    同为炼体,武道又不同于武术的外家功法,外家功夫主要着重于身体强度和力量的训练,再辅以一定的武技,闪展腾挪,以动制静,刚猛霸道。在宋朝军队外家功夫最为盛行,那些武将多数是外家高手。

    武道的炼体,是从人的肉身改造开始,所谓人之出生,肉身处于混沌状态,如同土坯一般,只有不断凝练,不断焚烧,才能变成瓷质和玉质般坚硬和密实,再加以洗精伐髓,去除体内杂质,让身体变得柔韧轻盈,如同鸿羽一般。炼体大成之际,身体如玉之硬,如金之柔,如羽之轻。

    炼脉一说,武道也不同于武术的内家功夫,内家功夫讲究的是气的修炼,让体内真气游走身体各处,提升局部和全部的身体强度和柔韧度。其修炼核心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在大宋的江湖门派和术士中颇为盛行。

    武道的炼脉,是指人体血脉的修炼,人体各部位都是靠血脉联通在一起,通过血脉进行滋润和修缮。而人之初生时,血脉单薄纤细,或堵塞,或淤积,如同洪荒伊始的江河,泛滥不可控。

    所谓炼脉就是对血脉的疏通、扩张、巩固,同时让体内的三百六十五处穴位,与血脉串联在一起,成为血脉的节点。如果说肉身是山,那么血脉就是江河,江河冲刷着山体的杂质,带走了山体的污垢,同时也滋养着山川树木,山川更为灵秀。

    武道所说的炼神,是指在炼体和炼脉到一定境界后,可以修炼出识海,识海可以放出神念。常人观察万物,都是通过五官进行的,武道修炼出神念之后,不再单纯依赖五官,通过神念外放,就可以对外部进行感知,随着境界的提高,神念感知的范围不断增大,这是武术修炼所没有的。

    粗略浏览了前言和部分章节之后,易九霄不由得心生感慨,却又半信半疑。武道竟然如此之强大,修炼到一定境界之后,竟然可以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甚至可以衍生万物,简直就跟传说中的神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