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司长和董副司长都是老水电,到过很多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尤其是已经习惯工地那种乱哄哄的场面,道路坑洼不平,材料四处堆放,满地泥浆积水,可以说是见怪不惊了。这次到了日本人承包的引水系统工程工作面一看,调研小组的人,人人震惊。梁司长也忍不住频频点头赞许,董建设不由得说,嗬,这日本人还真有两下。

    走进隧洞,姜雄华立刻看到现场干净平整,材料堆放有序,洞内日光灯及电线布设、风水管道的安装,整整齐齐一条线。排水通畅,地面平坦干燥,使人有一种整洁舒适的感觉。其干净整洁的程度,可以穿着布鞋到作业面,到过水电施工现场的人都能明白这点意味着啥子。通常的水电施工现场,去过的人都晓得,那是高低不平,泥水一片,不要说穿布鞋,穿胶鞋都恼火,得穿水靴子。

    后来姜雄华又跟部长来过一次,部长穿着布鞋进了隧洞,考察之余,对日本人文明施工表示赞赏。国人都晓得,上级领导要来之前,下头早就准备好了,而日本人还是照平常的程序干事。这是后话。

    在调研中,姜雄华他们了解到这种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是因为日方把文明施工、清理现场作为每一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一道工序。这种要求不是临时的,也不是针对某一生产环节的,而是一种工作制度。运来的材料必须按要求堆放整齐。每个工种都做到工完料清,如电工架线后必须收拾好废线和包装布,再如炮工装填炸药后的药箱及塑料袋必须拉走。

    陪同他们一起看现场的皇甫深,感触特别深。作为施工队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过去脑壳里考虑的是进度、质量、安全。除此之外,啥子材料堆放,临时管线的敷设,都是随意处置,咋个方便咋个来,根本就没有用过心思去考虑啥子文明施工这些名堂。至于工地上高一脚低一脚,一洼水、一坑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更没有人去考虑了。相反还认为如果把精力分散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会影响工程进度。一直到看到日本人组织的施工现场后,才明白了啥叫文明施工,不由得在心头叫了一声:惭愧。国内跟国际水平差得实在是太远。

    董建设在工地干了二十年,担任过工地指挥长,习惯了工地上人流滚滚。让他震撼的是,日方施工队伍精干,就只有三四百人,这又跟国内施工队伍动辄千人乃至万人以上的施工大场面截然不同。

    皇甫深对调研组的众人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否清楚,这四百多号人也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从日本本土远道而来,他们就是我们水电工程局在职的职工,熟悉得来相互能叫出“外号”。是日本天程公司从水电工程局聘用的四百多人,这四百来人也不是日本人挑选的,就是普通职工。而这些职工原来在水电工程局干活时,就没有创造过所谓的世界纪录。

    听到皇甫深的介绍,姜雄华和其他调研人员的脑壳里立刻浮现两个为什么:

    一是日本人为啥能以如此低的报价承包该工程?

    二是同样的一拨员工,在水电工程局干活的效率与在天程公司干活的效率,为啥有如此大的差异?

    后来在座谈会的讨论中,皇甫深说,其实很容易找到答案。日本人的施工理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都是世界一流,他当然敢于以低报价承包工程。我们的职工到了他们那里一个个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也好理解。日本人靠奖金激励,工人的积极性自然激发出来了,天程公司认为中方工资分配刺激不够,又另给奖励,因此隧洞施工人员,每月还可再拿到500元。

    一个月多拿五百元,这笔钱在八十年代中期的份量,哪个都能掂量得出来。相当于十个月的工资,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姜雄华在工地曾经问一个工人:愿意给哪个干?回答是日本人给的钱多就给日本人干嘛。他又问:要是日本人开除你咋办?回答是那我还是给自己人干,钱虽然少点,好歹是一个铁饭碗。

    姜雄华看到,都是水电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日本人组织管理的一个开挖工作面,只配备了20个人,而我们自己同等情况的一个工作面,配备了83个人。结果,日本人的工效还比我们高一倍。

    别看天程公司派到黄牛角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只有二三十个人,而他们身后拥有上万名员工的天程公司本部作为后盾的。天程公司是一个国际知名企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企业,派到国外工程的人员,都是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处理交通隧道断层中,体现出他们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他们也从不掉以轻心,遇到重大问题立即向公司本部技术中心请示,中心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天之内就给予回复,最棘手的问题也必须在三天内作出答复。本部还会及时派出有经验的专家及时赶赴现场指导工作。

    姜雄华暗想,如此高的工作效率,在国内根本不可想象。他把自己这种感受讲给梁仲夏听,梁仲夏不像他那样动感情,沉思了一会儿说,建设体制不改变,工作机制不改变,短期内难以见到效果。而改变这些又不仅仅是一个水电部的事,涉及到很多部委,甚至更高层,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董建设在现场看到,水电工程局的机械设备并不比日本人的差,如钻孔机、装载机、喷浆机等都是从瑞典、苏联进口的,其性能都是世界一流的。就问皇甫深:“我看你们的设备也不错嘛。”

    他长期搞工程,对施工设备熟悉,在工地上听有人提到,我们的设备不行,所以有此疑问。皇甫深回答:

    “董司长,我们的设备不差,但配套性差,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全都得停工。有的需要向国外订货时,还得等待层层机构的审核,要拖多久,心头一点数都没有。日本人不像我们搞三边工程,前期工作一点不马虎,日本人要求在正式开工前必须修好道路,既提高了机械的效率又减轻了磨损。而我们的施工队伍对道路就不那么重视。”

    董建设若有所思,点点头。接着,皇甫深给调研小组的人讲了一个小故事:

    按合同规定,由我方向日方提供一条三级沥清碎石路。因路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造成日方汽车轮胎损失严重,于是日方提出索赔200多条轮胎。刚开始我方人员还不以为然,认为这就是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连一点小钱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