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养在深闺(1/2)
暑假,张济夫正在筹划一次川西之行。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横断山原始林区考查,看看自然生态的变化。为他的课题提供一些基本数据和实例。这次不同于以往的,是沈娟坚决要跟去。
到乐山后,张济夫准备溯大渡河而上,调查大渡河流域自然生态遭破坏的情况。这一带张济夫比较熟,他来过几次,而沈娟是第一次来。原来张济夫是不同意她来的,因为野外考察很辛苦,需要体力,有时也很危险,需要毅力、细心。
沈娟坚决要去,说了两条理由,一是不愿意坐而论道,要到实地看看,才有深切的感受。二是自己还年青,体力上没啥大问题。万一要是坚持不下去,见好就收,不勉强。第一条没有说服张济夫,他说干事情,是有分工的,坐而论道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一定都要去实地。第二条的“见好就收”说动了他,他干事就喜欢有张有弛,立刻痛快地说;好,我们约定见好就收。在他看来,干事情不到一定的时候,纵然费了不少劲,难见功效。而机遇要来了,可能会事半功倍。
沈娟心头还有一个想要去的原因,没有对张济夫说。她跟丈夫离婚了,解脱了当然感到轻松,随之而来又感到一些心烦意乱,近年来,跟张济夫在一起搞绿色之友协会,才感到开心起来。所以,想要出去走走。
其实她的情况,张济夫晓得,也没有说破。把行程安排得从容点,太险的地方不去,沿途多看看几个景点。此行不会太辛苦,因为不是徒步,有一辆越野车。
车是姜二娃提供的。
张济夫曾希望姜二娃赞助此行,姜二娃对张济夫的行为不赞同,说张哥子,不在大学好好教你的书,东跑西颠的干啥子。再说,你这些事都是砸别人饭碗的事,遭人烦,跟老子顶起碓窝跳加官——吃力不好看的事。你这是何苦嘛!
因为是老朋友,彼此说话都很随便,张济夫眉头一皱说:姜二娃,你啥子都不懂!你舍不得掏钱,就算喽!不要给我扯靶子。
姜二娃笑嘻嘻地说,张哥子,你个人要有事,我没得话说。这也花不了几个钱。你这算哪门子事?我看你们是吃饱了胀得慌,人的事都管不过来,还去管啥自然嘛。
张济夫懒得理他了。后来姜二娃听说沈娟要去,立即表示提供一辆车,还慷慨地说,车是我的,你们尽管用。坏了,修理费也算我的。他私下还对张济夫说,张哥子,你不心疼人家美女,我还心疼啊!我出车,你们少走点路。张济夫说,你出车,我们当然欢迎。但需要走的路,我们还得走,你不懂,我也懒得给你解释。姜二娃一晃脑壳说,你也不要给我解释,我也懒球得听。你们注意安全就要得喽!
那时,被称为“大哥大”的手机刚面世不久,姜二娃对沈娟说,我给你们提供一部,有事好联系。张济夫说,你那玩艺,不要说在山区没信号,就是在城郊都悬。你还是自己留着用吧。沈娟一听有道理,也不好再坚持,就说算了。
行前,张济夫给沈娟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其实大渡河比岷江长,岷江长七百多公里,大渡河长一千多公里,按照“江河唯远”的原则,大渡河应该是正源,但历史上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叫下来了。
汽车离开乐山后,向南往西昌方向行,很快就经过龙嘴电站。这条从悬崖中辟出的公路,从龙嘴电站开始,一直和大渡河结伴而行。公路对面就是成昆铁路,当年怕洪水淹没成昆铁路,把原来准备建一百四十多米高的龙嘴大坝,只建了八十多米高。
张济夫听瞿峻峰摆过,老成昆铁路就是用原始森林的木头堆出来的。1958年成昆铁路开工时,第一代的四川林业工人,就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凉山林区,投身到原始森林的开发和建设。当年瞿峻峰就是其中一员,初中一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就来了。开山筑路,砍树伐木,为成昆铁路提供了大量木材。当时伐木就是从靠近铁路的地方砍,逐步向深处砍,因此沿线的地方先砍光。大炼钢铁时期,又毁掉不少原始森林。
道路在两峰挟持的河谷中穿行,这一线,张济夫比较熟,看着那些山坡绿色没有了,水土流失逐渐严重。他很是感叹,当时的人们只顾到眼前火热朝天的建设浪潮,只想到要“一天等于二十年”,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摘掉一穷二白的帽子。没有想到子孙后代的福祉,更没有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概念。
到龙嘴电站时,张济夫带着沈娟一起看望同学王卫。王卫现在已经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了,正好刚开完会回家,一进王家,张济夫就幽默地问:
“妹夫,咋不见我那位漂亮的妹妹?多少年了,还养在深闺?不出来见见大哥?”
十年前,张济夫见到王卫时,王卫还是小青年一个,正在耍女朋友,张济夫见过姑娘一面。女朋友姓张,张济夫就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们张家的妹妹,你要对得起我们张家人啊!后来王卫和小张两个人还真成了。
“老张,看你说的,不像你们住大城市嘛。我们呆在深山沟里,不养在‘深沟’,你让我养哪里?不过,她前两天离开‘深沟’,到大城市出差去了。其实,我们电站就是‘养在深闺’嘛!”王卫故意把“深闺”和“深沟”混着说,把“大城市”三个字说得响亮。
果然,张济夫哈哈一笑,表示理解。然后转向沈娟,跟王卫介绍:这是我……”
到乐山后,张济夫准备溯大渡河而上,调查大渡河流域自然生态遭破坏的情况。这一带张济夫比较熟,他来过几次,而沈娟是第一次来。原来张济夫是不同意她来的,因为野外考察很辛苦,需要体力,有时也很危险,需要毅力、细心。
沈娟坚决要去,说了两条理由,一是不愿意坐而论道,要到实地看看,才有深切的感受。二是自己还年青,体力上没啥大问题。万一要是坚持不下去,见好就收,不勉强。第一条没有说服张济夫,他说干事情,是有分工的,坐而论道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一定都要去实地。第二条的“见好就收”说动了他,他干事就喜欢有张有弛,立刻痛快地说;好,我们约定见好就收。在他看来,干事情不到一定的时候,纵然费了不少劲,难见功效。而机遇要来了,可能会事半功倍。
沈娟心头还有一个想要去的原因,没有对张济夫说。她跟丈夫离婚了,解脱了当然感到轻松,随之而来又感到一些心烦意乱,近年来,跟张济夫在一起搞绿色之友协会,才感到开心起来。所以,想要出去走走。
其实她的情况,张济夫晓得,也没有说破。把行程安排得从容点,太险的地方不去,沿途多看看几个景点。此行不会太辛苦,因为不是徒步,有一辆越野车。
车是姜二娃提供的。
张济夫曾希望姜二娃赞助此行,姜二娃对张济夫的行为不赞同,说张哥子,不在大学好好教你的书,东跑西颠的干啥子。再说,你这些事都是砸别人饭碗的事,遭人烦,跟老子顶起碓窝跳加官——吃力不好看的事。你这是何苦嘛!
因为是老朋友,彼此说话都很随便,张济夫眉头一皱说:姜二娃,你啥子都不懂!你舍不得掏钱,就算喽!不要给我扯靶子。
姜二娃笑嘻嘻地说,张哥子,你个人要有事,我没得话说。这也花不了几个钱。你这算哪门子事?我看你们是吃饱了胀得慌,人的事都管不过来,还去管啥自然嘛。
张济夫懒得理他了。后来姜二娃听说沈娟要去,立即表示提供一辆车,还慷慨地说,车是我的,你们尽管用。坏了,修理费也算我的。他私下还对张济夫说,张哥子,你不心疼人家美女,我还心疼啊!我出车,你们少走点路。张济夫说,你出车,我们当然欢迎。但需要走的路,我们还得走,你不懂,我也懒得给你解释。姜二娃一晃脑壳说,你也不要给我解释,我也懒球得听。你们注意安全就要得喽!
那时,被称为“大哥大”的手机刚面世不久,姜二娃对沈娟说,我给你们提供一部,有事好联系。张济夫说,你那玩艺,不要说在山区没信号,就是在城郊都悬。你还是自己留着用吧。沈娟一听有道理,也不好再坚持,就说算了。
行前,张济夫给沈娟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其实大渡河比岷江长,岷江长七百多公里,大渡河长一千多公里,按照“江河唯远”的原则,大渡河应该是正源,但历史上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叫下来了。
汽车离开乐山后,向南往西昌方向行,很快就经过龙嘴电站。这条从悬崖中辟出的公路,从龙嘴电站开始,一直和大渡河结伴而行。公路对面就是成昆铁路,当年怕洪水淹没成昆铁路,把原来准备建一百四十多米高的龙嘴大坝,只建了八十多米高。
张济夫听瞿峻峰摆过,老成昆铁路就是用原始森林的木头堆出来的。1958年成昆铁路开工时,第一代的四川林业工人,就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凉山林区,投身到原始森林的开发和建设。当年瞿峻峰就是其中一员,初中一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就来了。开山筑路,砍树伐木,为成昆铁路提供了大量木材。当时伐木就是从靠近铁路的地方砍,逐步向深处砍,因此沿线的地方先砍光。大炼钢铁时期,又毁掉不少原始森林。
道路在两峰挟持的河谷中穿行,这一线,张济夫比较熟,看着那些山坡绿色没有了,水土流失逐渐严重。他很是感叹,当时的人们只顾到眼前火热朝天的建设浪潮,只想到要“一天等于二十年”,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摘掉一穷二白的帽子。没有想到子孙后代的福祉,更没有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概念。
到龙嘴电站时,张济夫带着沈娟一起看望同学王卫。王卫现在已经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了,正好刚开完会回家,一进王家,张济夫就幽默地问:
“妹夫,咋不见我那位漂亮的妹妹?多少年了,还养在深闺?不出来见见大哥?”
十年前,张济夫见到王卫时,王卫还是小青年一个,正在耍女朋友,张济夫见过姑娘一面。女朋友姓张,张济夫就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们张家的妹妹,你要对得起我们张家人啊!后来王卫和小张两个人还真成了。
“老张,看你说的,不像你们住大城市嘛。我们呆在深山沟里,不养在‘深沟’,你让我养哪里?不过,她前两天离开‘深沟’,到大城市出差去了。其实,我们电站就是‘养在深闺’嘛!”王卫故意把“深闺”和“深沟”混着说,把“大城市”三个字说得响亮。
果然,张济夫哈哈一笑,表示理解。然后转向沈娟,跟王卫介绍: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