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公主躲进房独自伤心或者琢磨事儿去后,陈易并没马上离去,而是被慕容清和慕容平这两个美人儿拉着说了好一会的话。两女当然是害怕,期望陈易给给予她们帮助,陈易答应了,也让她们好生劝慰一下弘化公主,让她不要逆着皇后娘娘的心思行事。只要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事。有强盛的大唐为她作后盾,什么事都不要去担心。皇后娘娘希望她们一家子以后能世代居住在长安,就如契苾何力、执思失力、阿史那社尔等归附的胡人一样,将荣耀一直延续下去。陈易的话让两女终于释然,并说她们喜欢长安的繁华,想在这里呆久一点,不愿意再回青海去了。
陈易闻之大喜,也顺势与她们说了武则天希望她们有闲时候绘制一副青海全景图的要求,两女也是痛快地答应了。
陈易也放心下来,当然他心里也知道,现在马上让她们绘制,并不合适,他希望是在这件事有了一个初步结果,也就是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意见明朗之后,再去做这件相对不是很重要的事。
……
慕容诺曷钵虽然带着几百名手下去青海了,但青海郡王府中还是有人监看的。
据监看的人回报,在陈易与弘化公主会谈后的第二天,有几骑从郡王府出发,急驰往青海方向去了。而弘化公主的情绪似乎也恢复了正常,不再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陈易只能把这事往好的方面想。因为他从慕容清和慕容平那时打探到了一些弘化公主情绪方面的变化,还有她对她们所说的一些话。从这些变化中陈易猜测到弘化公主有点被她当天的话说动了。
青海的军事行动已经停自己下来,环青海一带的局势已经完全被大唐军队控制,掌控朝政的武则天不去担心青海再有乱了,她现在只是在等待,等待慕容诺曷钵的反应,不过也不会等太久,意思已经传达到了,理不理会是慕容诺曷钵自己的事。在国家利益层面上。没有太多的讨价还价余地。
她有太多的事要考虑了!
兵制改革的事已经慢慢展开,大唐军队的募兵方式将渐渐由以前的府兵制向募兵制转变。
国家富足了,财政上已经完全能负担起数十万军队的开支。这些年,因为采纳了陈易在农业上的建议,大唐天下的粮食产量随之猛增,据户部的统计,三年之内粮食总产量竟然翻了一番。这个增速是任何人都感觉到吃惊的,而且很高的增速一直保持着,再过几年又会再翻一翻。
随着粮食的增产,赋税收入也随之快速增加,国库殷实。对于天下间这样的变化,武则天更是欣喜若狂。不再要为粮食担心,不要担心财政上捉襟见肘,天下没有大饥,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慢慢提高,这是她统治下的成就。她非常有自傲感。而让大唐天下出现如此巨大变化的,正是因为陈易这个异于常人的人到来。武则天觉得陈易是她的福音,因此也对他进一步的宠信。
陈易的许多提议她几乎没多加考虑就采纳了,即使有一两个后来证明可取之处并不是非常多的建议,武则天也从来没认为有什么不对。能做到陈易这样,在朝政大计上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放眼大唐一朝,又有几人?谁也不知道陈易是穿越人,他有着后世千多年知识积累的学习,许多后世时候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他知道,这些措施在唐朝时候并未施实,拣现成的拿来,效果当然明显,而这一切只能被武则天及其他朝中大臣认为,这是一个治国理世的天才。
陈易年纪轻轻就被委以三品的要职,并不是说他是武则天的情人,因为肉体的关系而如此的,如果没有诸多才能方面的表现,怎么可能短短几年就任如此要职?
陈易到青海郡王府与弘化公主说的那一通话,也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知道后并没责怪什么,她默许了陈易对弘化公主这种程度上的“威胁”。“子应,你说慕容诺曷钵到了青海,他还会回来吗?他要是不回来,会做些什么?要是回来,又会做些什么?”
面对武则天这样的问询,陈易想了想后,才小心翼翼地回答:“依臣所想,弘化公主肯定有了劝慕容诺曷钵真正归附的念头,慕容诺曷钵在接到弘化公主的信,再看到青海的情况后,应该会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何况,他已经没有了选择,要是他不听从娘娘你的安排,那他将什么都没有。识时务者为俊杰,慕容诺曷钵肯定不会是不识趣的人,他一定会听从娘娘你的安排的!他也一定会回长安来的,从此在长安过他逍遥王爷的太平日子。”
“希望如此!”武则天微微地点点头,叹了口气后,再道:“青海太大了,一时间难以完全控制,此次一乱后,可能会好一些,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们要迁徙数量众多的汉人,进入那一片地,加强汉人的影响力,筑城守卫!本宫可不希望那里再起乱事,那里将成为大唐的腹地,希望如你说的那样,让美丽的青海永远成为大唐的领土,呵呵!”话说完之时,武则天已经心情轻松了。
武则天和陈易所料的没有错,慕容诺曷钵抵达青海后,看到那一带的局势完全被唐军掌控,他手下的几个头领和大量的族人已经身死,余部只不过剩下几百帐,人口几千人,大受打击,竟然一气之下生病了。病中他向朝廷紧急上了一份奏表,表示吐谷浑愿意除国内附。
让他下如此决心,除了青海的局势已经变得如此后,还因为接到弘化公主紧急使人送来的信。信中所写内容让他知道,做什么事都要顺应大势,吐谷浑的大势已经去了,他们再也没机会单独立国了。要是逆着大势行事,结果会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慕容诺曷钵上表朝廷,表示愿意除吐谷浑国内附,他也将率家人长住长安,听候朝廷的差遣。
陈易闻之大喜,也顺势与她们说了武则天希望她们有闲时候绘制一副青海全景图的要求,两女也是痛快地答应了。
陈易也放心下来,当然他心里也知道,现在马上让她们绘制,并不合适,他希望是在这件事有了一个初步结果,也就是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意见明朗之后,再去做这件相对不是很重要的事。
……
慕容诺曷钵虽然带着几百名手下去青海了,但青海郡王府中还是有人监看的。
据监看的人回报,在陈易与弘化公主会谈后的第二天,有几骑从郡王府出发,急驰往青海方向去了。而弘化公主的情绪似乎也恢复了正常,不再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陈易只能把这事往好的方面想。因为他从慕容清和慕容平那时打探到了一些弘化公主情绪方面的变化,还有她对她们所说的一些话。从这些变化中陈易猜测到弘化公主有点被她当天的话说动了。
青海的军事行动已经停自己下来,环青海一带的局势已经完全被大唐军队控制,掌控朝政的武则天不去担心青海再有乱了,她现在只是在等待,等待慕容诺曷钵的反应,不过也不会等太久,意思已经传达到了,理不理会是慕容诺曷钵自己的事。在国家利益层面上。没有太多的讨价还价余地。
她有太多的事要考虑了!
兵制改革的事已经慢慢展开,大唐军队的募兵方式将渐渐由以前的府兵制向募兵制转变。
国家富足了,财政上已经完全能负担起数十万军队的开支。这些年,因为采纳了陈易在农业上的建议,大唐天下的粮食产量随之猛增,据户部的统计,三年之内粮食总产量竟然翻了一番。这个增速是任何人都感觉到吃惊的,而且很高的增速一直保持着,再过几年又会再翻一翻。
随着粮食的增产,赋税收入也随之快速增加,国库殷实。对于天下间这样的变化,武则天更是欣喜若狂。不再要为粮食担心,不要担心财政上捉襟见肘,天下没有大饥,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慢慢提高,这是她统治下的成就。她非常有自傲感。而让大唐天下出现如此巨大变化的,正是因为陈易这个异于常人的人到来。武则天觉得陈易是她的福音,因此也对他进一步的宠信。
陈易的许多提议她几乎没多加考虑就采纳了,即使有一两个后来证明可取之处并不是非常多的建议,武则天也从来没认为有什么不对。能做到陈易这样,在朝政大计上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放眼大唐一朝,又有几人?谁也不知道陈易是穿越人,他有着后世千多年知识积累的学习,许多后世时候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他知道,这些措施在唐朝时候并未施实,拣现成的拿来,效果当然明显,而这一切只能被武则天及其他朝中大臣认为,这是一个治国理世的天才。
陈易年纪轻轻就被委以三品的要职,并不是说他是武则天的情人,因为肉体的关系而如此的,如果没有诸多才能方面的表现,怎么可能短短几年就任如此要职?
陈易到青海郡王府与弘化公主说的那一通话,也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知道后并没责怪什么,她默许了陈易对弘化公主这种程度上的“威胁”。“子应,你说慕容诺曷钵到了青海,他还会回来吗?他要是不回来,会做些什么?要是回来,又会做些什么?”
面对武则天这样的问询,陈易想了想后,才小心翼翼地回答:“依臣所想,弘化公主肯定有了劝慕容诺曷钵真正归附的念头,慕容诺曷钵在接到弘化公主的信,再看到青海的情况后,应该会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何况,他已经没有了选择,要是他不听从娘娘你的安排,那他将什么都没有。识时务者为俊杰,慕容诺曷钵肯定不会是不识趣的人,他一定会听从娘娘你的安排的!他也一定会回长安来的,从此在长安过他逍遥王爷的太平日子。”
“希望如此!”武则天微微地点点头,叹了口气后,再道:“青海太大了,一时间难以完全控制,此次一乱后,可能会好一些,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们要迁徙数量众多的汉人,进入那一片地,加强汉人的影响力,筑城守卫!本宫可不希望那里再起乱事,那里将成为大唐的腹地,希望如你说的那样,让美丽的青海永远成为大唐的领土,呵呵!”话说完之时,武则天已经心情轻松了。
武则天和陈易所料的没有错,慕容诺曷钵抵达青海后,看到那一带的局势完全被唐军掌控,他手下的几个头领和大量的族人已经身死,余部只不过剩下几百帐,人口几千人,大受打击,竟然一气之下生病了。病中他向朝廷紧急上了一份奏表,表示吐谷浑愿意除国内附。
让他下如此决心,除了青海的局势已经变得如此后,还因为接到弘化公主紧急使人送来的信。信中所写内容让他知道,做什么事都要顺应大势,吐谷浑的大势已经去了,他们再也没机会单独立国了。要是逆着大势行事,结果会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慕容诺曷钵上表朝廷,表示愿意除吐谷浑国内附,他也将率家人长住长安,听候朝廷的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