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击退了入侵的鞑子骑兵,巡抚刘天和的奏折很快便传到京城。
刘天和在奏折中将此次鞑子入侵的过程做了详细的奏报,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过程貌似都是向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的而已。
一开始他便判断鞑子必将突袭大同镇西北的玉林卫,所以,他事先率大同镇边军精锐赶往玉林卫驻防。
果然,鞑子骑兵主力随即便跨过关外长城,直奔玉林卫而来,好在他已率军在玉林卫严阵以待,鞑子骑兵主力初战失利,很快便退回了塞外,只可惜鞑子骑兵还有两路偏师分别从突入阳和卫和镇虏卫附近突入,流窜至大同府城和蔚州附近。
他收到消息,当即便向朝廷汇报,请求援军,并亲率大同镇边军精锐回防大同府城。
还好,鞑子骑兵两路偏师并未在大同镇肆虐多久,窜入蔚州境内的鞑子骑兵很快便被奉命前来支援的宣府镇边军精锐击退,随后,窜入大同府城附近的鞑子骑兵也被大同镇、太原镇和宣府镇三路边军精锐一起赶走。
此次鞑子入寇前后不到五天时间,大同镇军户和平民并没有什么伤亡,倒是窜入蔚州境内的鞑子骑兵被宣府巡抚杨聪所率的边军精锐围堵在广灵县境内,伤亡惨重。
他在奏折中还详细列举了广灵之战宣府巡抚杨聪的斩获,而其他两处,他则言明因为接战时间太短,鞑子骑兵退的太快,斩获颇微。
这奏折看上去倒不像是大同镇被鞑子骑兵攻破了,而是大同镇、太原镇和宣府镇三路边军精锐联合阻击鞑子骑兵入侵,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奏折中所述大部分都是实情,杨聪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他并没有造假,也没有将杨聪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他只是转换了一下概念,将鞑子骑兵攻破大同镇一事描绘成他联合太原镇和宣府镇的边军精锐积极抵御鞑子骑兵入侵。
这样算起来,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毕竟鞑子骑兵入侵在西北边镇是很常见的事情,只要边镇军户和平民没什么损失,并及时将鞑子骑兵击退,那就算不错了,如果能有斩获,那便算是有功了。
他这奏折着实写的有水平,只可惜,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不该在奏折中为杨聪表功。
这年头就是这样,能力和功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站队,只要你站队正确,哪怕是个贪官污吏也能平步青云,如果你站错队了,就算你劳苦功高都没用。
这会儿内阁当家做主的可是夏言一党,奏折的票拟自然是夏言说了算,而杨聪跟夏言那是妥妥的对头,他在奏折中为杨聪表功,那就是典型的站错队了。
夏言看到奏折,当即就怒了,什么玩意儿,你竟然敢给杨聪说好话,当我这个内阁首辅是假的吗?
他当即便在票拟上写道:“巧言令色,掩过饰非,大同镇失守之罪不可恕,当革职查办,捉拿回京,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
这家伙,如果朝中是夏言的一言堂,刘天和就真完蛋了。
还好,这时候阳明一脉在朝中还是有点势力的,杨聪的关系网更是遍布整个朝堂,杨聪看了刘天和的奏折便预料到了,夏言肯定会跟其过不去。
所谓“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杨聪感觉,刘天和这人还不错,值得拉拢,所以,刘天和将奏折递上去的时候,他也写了封密信,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送给陆炳。
他在信中也将大同镇发生的事情详细描述了一遍,就连刘天和奏折的内容他都概述了一遍,总之,就一意思,刘天和此人恩怨分明,值得一保。
刘天和在奏折中将此次鞑子入侵的过程做了详细的奏报,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过程貌似都是向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的而已。
一开始他便判断鞑子必将突袭大同镇西北的玉林卫,所以,他事先率大同镇边军精锐赶往玉林卫驻防。
果然,鞑子骑兵主力随即便跨过关外长城,直奔玉林卫而来,好在他已率军在玉林卫严阵以待,鞑子骑兵主力初战失利,很快便退回了塞外,只可惜鞑子骑兵还有两路偏师分别从突入阳和卫和镇虏卫附近突入,流窜至大同府城和蔚州附近。
他收到消息,当即便向朝廷汇报,请求援军,并亲率大同镇边军精锐回防大同府城。
还好,鞑子骑兵两路偏师并未在大同镇肆虐多久,窜入蔚州境内的鞑子骑兵很快便被奉命前来支援的宣府镇边军精锐击退,随后,窜入大同府城附近的鞑子骑兵也被大同镇、太原镇和宣府镇三路边军精锐一起赶走。
此次鞑子入寇前后不到五天时间,大同镇军户和平民并没有什么伤亡,倒是窜入蔚州境内的鞑子骑兵被宣府巡抚杨聪所率的边军精锐围堵在广灵县境内,伤亡惨重。
他在奏折中还详细列举了广灵之战宣府巡抚杨聪的斩获,而其他两处,他则言明因为接战时间太短,鞑子骑兵退的太快,斩获颇微。
这奏折看上去倒不像是大同镇被鞑子骑兵攻破了,而是大同镇、太原镇和宣府镇三路边军精锐联合阻击鞑子骑兵入侵,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奏折中所述大部分都是实情,杨聪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他并没有造假,也没有将杨聪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他只是转换了一下概念,将鞑子骑兵攻破大同镇一事描绘成他联合太原镇和宣府镇的边军精锐积极抵御鞑子骑兵入侵。
这样算起来,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毕竟鞑子骑兵入侵在西北边镇是很常见的事情,只要边镇军户和平民没什么损失,并及时将鞑子骑兵击退,那就算不错了,如果能有斩获,那便算是有功了。
他这奏折着实写的有水平,只可惜,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不该在奏折中为杨聪表功。
这年头就是这样,能力和功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站队,只要你站队正确,哪怕是个贪官污吏也能平步青云,如果你站错队了,就算你劳苦功高都没用。
这会儿内阁当家做主的可是夏言一党,奏折的票拟自然是夏言说了算,而杨聪跟夏言那是妥妥的对头,他在奏折中为杨聪表功,那就是典型的站错队了。
夏言看到奏折,当即就怒了,什么玩意儿,你竟然敢给杨聪说好话,当我这个内阁首辅是假的吗?
他当即便在票拟上写道:“巧言令色,掩过饰非,大同镇失守之罪不可恕,当革职查办,捉拿回京,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
这家伙,如果朝中是夏言的一言堂,刘天和就真完蛋了。
还好,这时候阳明一脉在朝中还是有点势力的,杨聪的关系网更是遍布整个朝堂,杨聪看了刘天和的奏折便预料到了,夏言肯定会跟其过不去。
所谓“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杨聪感觉,刘天和这人还不错,值得拉拢,所以,刘天和将奏折递上去的时候,他也写了封密信,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送给陆炳。
他在信中也将大同镇发生的事情详细描述了一遍,就连刘天和奏折的内容他都概述了一遍,总之,就一意思,刘天和此人恩怨分明,值得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