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父母都已经回家了,叶丛回到屋里拿了笔筒,顺便说了一声不回来吃饭了,就急匆匆地又跑了出去。

    孙淑敏想拉住问问干什么这么慌张,却没拉住。

    叶红军笑道:“孩子已经不小子,你都准备给他说媳妇了,还这么紧张干什么?”

    孙淑敏白了他一眼,道:“再大也是我儿子,这么晚还出去,我问一下还有错啊。”

    叶丛军安慰她道:“没事的,儿子心里有数,肯定不会干坏事的。”

    孙淑敏想想也是,于是就放下心来。

    叶丛拎着笔筒跑回宾馆,和门卫打了个招呼,就直接冲了进去。

    在很多国人身上存在着一种劣根性,那就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实际上这种强弱对比往往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错觉,这种错觉在很多时候构成了社会交往中的标签记号。

    比如这些门卫,守在宾馆门口,总以为自己也是上流社会的一员,已经有了对普通人表现出一些趾高气扬的资格了,于是常常是强硬无比。但当他发现自己强硬对待的对象已经是上流社会的一员的时候,他又会突然想起来,自己原来只是处于似而非似之间啊,于是又一下子变得卑躬屈膝起来。

    这段时间,由于叶丛经常到这里来,门卫对他已经很熟悉了,对这个貌似下流却仿佛比他更接近上流社会的小孩子,再也不敢小视,点点头就放行了。

    叶丛气喘嘘嘘地跑了进去,陈家华正在屋里焦急地转着圈,看到他进来,也顾不上客气,一把抢过叶丛手里的东西,放到桌子上和原来的笔筒并排摆到一起,仔细对照起来。

    看了半晌,他猛地抬头,骂道:“丢你老母,这次真走眼了。”

    叶丛怕他看错了,追问道:“真看仔细了?”

    陈家华指着那两个笔筒道:“你看这两个东西,画面虽然不同,但釉色、笔法、器形则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底面的仿款也一样,你说我怎么这么笨呢。”

    叶丛接过陈家华手里的放大镜也仔细看了起来。的确,这两件东西除了花色不一样之外,外型上基本上算是极相似。只不过叶丛的那个釉面要亮一些,底面摸起来要粗糙一起,因此显得较新,而陈家华的那个,釉面略显昏暗,底面光滑,上下沿还多了几处沁色。

    两下一对照,叶丛猛然想起,怪不得觉的不对,原来自己前世还真见过似类的仿品,并且还见识过其做旧的过程。

    说不说呢?叶丛犹豫了一下。陈家华还懊恼不已,叫道:“怎么会仿得这样真呢?”

    叶丛一愣,问道:“你平时没见过类似的仿品吗?”

    “平时哪里见过啊,那些早年间的红卫兵小将,还有乡下的农民,手里的真货成堆,收都收不完,谁会费力做仿品来卖。”陈家华摇头道:“这要是被人发现了,以后谁还会收他们的东西啊?”

    想到现在的时间,叶丛顿时明白了。现在才是八十年代中期,只有南方个别城市才有古玩市场,并且也是才刚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