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连绵的山峦都被白雪所覆盖,据说这西海北方的湖水早已结冰,唯独南方的湖水能够通航。北风夹着冰雪劲吹,尖尖的船尾后面,白茫茫的东岸越来越远,与天际融为一体。承影营的军士们许多趴在船身后方,向矗立在风雪中的徐上将军挥手欢呼。因为船身狭小,百夫长赵行德不得不下令大家轮流起身,免得船只翻覆。
赵行德从渡船的船舷望出去,心头涌起一股怅然,低声吟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杜吹角和简骋不明所以,司马君防低声道:“这是眷念故土之意。”这一船百余名军士,此时无不面朝着故土,贪婪地看着最后一眼风光。行至湖中,北风更紧,狭长帆船劈波斩浪,向西方而去。赵行德望着东方,任由细盐般的大雪厚积在黑色大氅上。
徐文虎遥望着十艘满载承影营军卒的渡船渐渐消失在天际风雪中,问身旁行军长史道:“与太和岭南北的部落联络得如何?”
这太和岭乃是黑海与西海之间的一片山地,高山密林中间,栖居这无数的蛮夷部落。相隔百里,语言风俗便是迥异,有的甚至还在茹毛饮血。这些部落间时而相互仇杀,时而有结盟抗敌。仿佛室韦、女真诸部和契丹是宿世的仇敌一样。太和岭蛮族也有个共同的敌人,就是意图将征服他们的罗斯军队。原先夏国朝廷以为太和岭的蛮夷难以教化,不太理会他们与罗斯人之间的战争,只默许商人贩卖给他们一些兵刃铠甲,换取山中的珍禽和皮毛。就在当下,为将罗斯国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行军司准备调派两个久经历练的承影军老营过去,要让在南方的罗斯军队吃几个大亏。
行军长史令狐器之秉道:“已经和几个部落都搭上了线,提起相助他们伏击进山掳掠的罗斯军队的事情,这些部落首领都欢喜异常,恨不得马上和我们订立盟约。详细的安排,还在商谈中。”夏国商旅常年行走在这些蛮夷部落当中,买卖公道。夏国军队素来与罗斯国为敌,也不企图征服这些山地民族,让他们对夏国多少有些信任与好感。
徐文虎点点头,沉声道,“禀报大将军府,将河中地的的卢军调防到西海来驻守,以策万全。”他在刚才在风雪中矗立不动,这一举手抬足,雪花纷纷扬扬从铁甲上落了下来。西北方向,但见黑云低垂,天地间一片萧杀的景象。
到处是噼噼啪啪爆竹声,这也是李若雪独自在敦煌度过的第二个除夕了。她前几日忙忙碌碌的。将家中被褥整理了一遍,庭院打扫也干净,擦去门窗尘秽,换了门神,挂上钟馗像,钉上新桃符,贴上春联。也准备了迎神香花等供物,祈祷新岁之安。
新年赵行德不在家中,正堂中供着赵家先祖的牌位。赵家三代皆是单传,赵行德出门在外常常忘了时令。虽然已没有长辈在世,李若雪身为嫡妇,每逢祭祀先祖的时令,都要代夫君尽一份孝道。她自己的卧室里,又为父母设了长生牌位,时时善颂善祷,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只不过,一个人面着年夜饭,总是没有什么食欲。
新年前夕,芦夫人、孙老板娘都曾带着礼物前来探望,倒也不觉得孤单。唯独到了除夕这夜,家家户户都团聚一起,李若雪却只能独守在空空荡荡,干净整齐的宅院,夜风寒冷,不觉有些黯然神伤。
“不知汴京家中父母可好,幼弟学业如何了?他如今又在哪里了呢?”李若雪倚在窗前,出神地想着,前日得到赵行德的家书,向她描述了许多西域的奇景,唯独他的叙说越有意思,便越是令人相思刻骨。想起二人之间恩爱旖旎,她的俏脸微烫,顺手理了理垂落的发绺,纵有千般风情,亦无人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放,正与伊人形似。
汴京的李府,过年时的欢快氛围,也淡了许多。李格非每日从国子监授业回来,便读书著述,泰然若素,仿佛家中丝毫没有发生什么变故一样。唯独到了清明除夕的时令,吩咐夫人,饭桌上多放三双碗筷,便仿佛一家团聚时一样。
王夫人一想到遥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和女儿,总会唉声叹气。李若冰还好些,时常会有家书传回。李若雪则因为赵行德谋反之罪在身的连累,连家书也不敢写。“真不知道我这苦命的女儿,如今过得怎样了。”想到此处,王夫人便忍不住轻抹眼泪,还是得在背着老爷的时候。
李若冰和李若雪被迫离家,以及紧随而来揭帖大案,让原先尚有些懵懂的少年李若虚成熟了许多。他正式拜在了晁补之的门下,每日不再只想着虚无飘渺之事,不须长辈督促,便能刻苦攻书,少小年纪,竟然有了一丝旁人所不具备的沉稳。
除夕这天,隐居在泉州忘归崖的陈东收到了一封遥远的书信。他早已被父亲宗谱除名,过年的时候更无人相扰。忘归崖这里偏僻,有个好处,每天他都要收到各地许多书信,却不会惊扰了乡里。
来信者叙述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又提到了在夏国所见的各种制度。信的末尾虽然没有具名,但那瘦硬凌厉,方正严谨的字迹,相互勉励的话语,陈东都十分熟悉,对来信者的身份也确凿无疑。
“元直还活着!”陈东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将这书信珍而重之的叠好。他又从屋角的密格里起出一个密匣。这密匣里面,平放数册账簿,这是理社众人收集各地官员的阴私之事,只待乾坤翻转,便是让奸贼党羽万劫不复的利器。这大半年来,他大名远播,在东南州县,隐隐间竟超过其座师邵武。就算是谋反作乱的明教教众,提起悲天悯人,为民请命的泉州陈少阳,也要尊一声“陈先生”。
陈东将这些账簿取出来,又再次小心翼翼地将密匣的底板抽开,里面赫然还有一个暗屉,里面那本账簿记录着理社乡绅胁迫各地官员的行径。陈东便将这封信函夹在这本簿记中,小心地又放了回去。
收好万余党人身家性命所系的密匣后,陈东这才开始逐一检视其它的书信。
有封书信是光泽县一个叫做富淳士绅写来的,陈东和他见过一面,是个老学究,在当地开了间书院,有教无类,为学童启蒙,为人迂腐正直,也算是薄有声名。陈东用纸刀放在一旁,信纸放在松油灯下,本打算一目十行地看过去,谁知刚刚读了几句,他的眼神便凝重起来,信中提兴泽县一家开矿山渔利的乡绅,因为与附近农家的纠纷,竟然仗势将多人殴击致残,官府不了了之的事情。而那仗势欺人,逍遥法外的家族所倚仗的,正是恩师邵武。郭淳在信中所述之事甚为确凿,只要稍加查访就能证明。
邵武不但是恩师,更是自己与朝堂权奸做生死周旋的倚仗和援手。邵武隐然清流领袖已经十数年,和他交好的官员遍布中枢和各地州县,更被赵相引为羽翼,即便蔡公相也奈何他不得。
赵行德从渡船的船舷望出去,心头涌起一股怅然,低声吟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杜吹角和简骋不明所以,司马君防低声道:“这是眷念故土之意。”这一船百余名军士,此时无不面朝着故土,贪婪地看着最后一眼风光。行至湖中,北风更紧,狭长帆船劈波斩浪,向西方而去。赵行德望着东方,任由细盐般的大雪厚积在黑色大氅上。
徐文虎遥望着十艘满载承影营军卒的渡船渐渐消失在天际风雪中,问身旁行军长史道:“与太和岭南北的部落联络得如何?”
这太和岭乃是黑海与西海之间的一片山地,高山密林中间,栖居这无数的蛮夷部落。相隔百里,语言风俗便是迥异,有的甚至还在茹毛饮血。这些部落间时而相互仇杀,时而有结盟抗敌。仿佛室韦、女真诸部和契丹是宿世的仇敌一样。太和岭蛮族也有个共同的敌人,就是意图将征服他们的罗斯军队。原先夏国朝廷以为太和岭的蛮夷难以教化,不太理会他们与罗斯人之间的战争,只默许商人贩卖给他们一些兵刃铠甲,换取山中的珍禽和皮毛。就在当下,为将罗斯国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行军司准备调派两个久经历练的承影军老营过去,要让在南方的罗斯军队吃几个大亏。
行军长史令狐器之秉道:“已经和几个部落都搭上了线,提起相助他们伏击进山掳掠的罗斯军队的事情,这些部落首领都欢喜异常,恨不得马上和我们订立盟约。详细的安排,还在商谈中。”夏国商旅常年行走在这些蛮夷部落当中,买卖公道。夏国军队素来与罗斯国为敌,也不企图征服这些山地民族,让他们对夏国多少有些信任与好感。
徐文虎点点头,沉声道,“禀报大将军府,将河中地的的卢军调防到西海来驻守,以策万全。”他在刚才在风雪中矗立不动,这一举手抬足,雪花纷纷扬扬从铁甲上落了下来。西北方向,但见黑云低垂,天地间一片萧杀的景象。
到处是噼噼啪啪爆竹声,这也是李若雪独自在敦煌度过的第二个除夕了。她前几日忙忙碌碌的。将家中被褥整理了一遍,庭院打扫也干净,擦去门窗尘秽,换了门神,挂上钟馗像,钉上新桃符,贴上春联。也准备了迎神香花等供物,祈祷新岁之安。
新年赵行德不在家中,正堂中供着赵家先祖的牌位。赵家三代皆是单传,赵行德出门在外常常忘了时令。虽然已没有长辈在世,李若雪身为嫡妇,每逢祭祀先祖的时令,都要代夫君尽一份孝道。她自己的卧室里,又为父母设了长生牌位,时时善颂善祷,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只不过,一个人面着年夜饭,总是没有什么食欲。
新年前夕,芦夫人、孙老板娘都曾带着礼物前来探望,倒也不觉得孤单。唯独到了除夕这夜,家家户户都团聚一起,李若雪却只能独守在空空荡荡,干净整齐的宅院,夜风寒冷,不觉有些黯然神伤。
“不知汴京家中父母可好,幼弟学业如何了?他如今又在哪里了呢?”李若雪倚在窗前,出神地想着,前日得到赵行德的家书,向她描述了许多西域的奇景,唯独他的叙说越有意思,便越是令人相思刻骨。想起二人之间恩爱旖旎,她的俏脸微烫,顺手理了理垂落的发绺,纵有千般风情,亦无人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放,正与伊人形似。
汴京的李府,过年时的欢快氛围,也淡了许多。李格非每日从国子监授业回来,便读书著述,泰然若素,仿佛家中丝毫没有发生什么变故一样。唯独到了清明除夕的时令,吩咐夫人,饭桌上多放三双碗筷,便仿佛一家团聚时一样。
王夫人一想到遥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和女儿,总会唉声叹气。李若冰还好些,时常会有家书传回。李若雪则因为赵行德谋反之罪在身的连累,连家书也不敢写。“真不知道我这苦命的女儿,如今过得怎样了。”想到此处,王夫人便忍不住轻抹眼泪,还是得在背着老爷的时候。
李若冰和李若雪被迫离家,以及紧随而来揭帖大案,让原先尚有些懵懂的少年李若虚成熟了许多。他正式拜在了晁补之的门下,每日不再只想着虚无飘渺之事,不须长辈督促,便能刻苦攻书,少小年纪,竟然有了一丝旁人所不具备的沉稳。
除夕这天,隐居在泉州忘归崖的陈东收到了一封遥远的书信。他早已被父亲宗谱除名,过年的时候更无人相扰。忘归崖这里偏僻,有个好处,每天他都要收到各地许多书信,却不会惊扰了乡里。
来信者叙述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又提到了在夏国所见的各种制度。信的末尾虽然没有具名,但那瘦硬凌厉,方正严谨的字迹,相互勉励的话语,陈东都十分熟悉,对来信者的身份也确凿无疑。
“元直还活着!”陈东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将这书信珍而重之的叠好。他又从屋角的密格里起出一个密匣。这密匣里面,平放数册账簿,这是理社众人收集各地官员的阴私之事,只待乾坤翻转,便是让奸贼党羽万劫不复的利器。这大半年来,他大名远播,在东南州县,隐隐间竟超过其座师邵武。就算是谋反作乱的明教教众,提起悲天悯人,为民请命的泉州陈少阳,也要尊一声“陈先生”。
陈东将这些账簿取出来,又再次小心翼翼地将密匣的底板抽开,里面赫然还有一个暗屉,里面那本账簿记录着理社乡绅胁迫各地官员的行径。陈东便将这封信函夹在这本簿记中,小心地又放了回去。
收好万余党人身家性命所系的密匣后,陈东这才开始逐一检视其它的书信。
有封书信是光泽县一个叫做富淳士绅写来的,陈东和他见过一面,是个老学究,在当地开了间书院,有教无类,为学童启蒙,为人迂腐正直,也算是薄有声名。陈东用纸刀放在一旁,信纸放在松油灯下,本打算一目十行地看过去,谁知刚刚读了几句,他的眼神便凝重起来,信中提兴泽县一家开矿山渔利的乡绅,因为与附近农家的纠纷,竟然仗势将多人殴击致残,官府不了了之的事情。而那仗势欺人,逍遥法外的家族所倚仗的,正是恩师邵武。郭淳在信中所述之事甚为确凿,只要稍加查访就能证明。
邵武不但是恩师,更是自己与朝堂权奸做生死周旋的倚仗和援手。邵武隐然清流领袖已经十数年,和他交好的官员遍布中枢和各地州县,更被赵相引为羽翼,即便蔡公相也奈何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