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是做什么决定,也从来都会问大嫂的意见,把大嫂交给他办的事情,他嘴上说着不乐意,跑得却比谁都快。

    三弟跟着二弟,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据说已经正式入了学堂,开始跟着先生读书了。他读书好像比二弟还厉害,非常得先生的夸奖。

    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里就买了丫鬟、下人,地也不用自己种了,交给下面的人就行了。

    因为做生意,他们手里的银子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广,买的地也越来越多。

    等二弟准备考秀才的时候,家里已经在镇上买了房子,住上了的青瓦房。

    同年,郑家的第一个孩子从杨香薇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等二弟考上了进士,大侄子已经能够满地跑了。她的两个妹妹因为成了进士的妹妹,开始相看人家。

    大嫂在搬到镇上时,就给她们请了女先生,学习认真。

    没有要求她们掌握琴棋书画,但怎么也要挑一样,学成一技之长。

    除此外,二丫因为性格更活泼一点,把点心学得非常好,有了自己的点心铺,认真打理,手里也小有余钱。

    三丫更为安静,刺绣非常出彩,就开了一家刺绣铺。现在她自己也只是偶尔接一些高端定制,诗小铺里的东西多是请的绣娘所作。

    她们比不得京师里从小就开始调养的千金小姐,但是比一些七八品官员家的小姐,却是绰绰有余。

    因此,姻缘到是不错,嫁到了小官之家,清闲自在。

    她自己,原本是不想再嫁的,却不想被二弟的一位上司看上,娶了做继妻,第二年就一胎报两,儿女都有了,把那个男人给喜得。

    要知道他已经30多岁了,这个年龄的男人孩子都十多岁了,他却一直无子。

    虽是继妻,但其实儿女都是她生的,又有何区别?

    待三弟也中了进士,被派到外地做县太爷的二弟回了京师,升了官。有同僚想嫁女儿给他,他就说:“我家嫁娶得经过大嫂同意。”

    一打听,他大哥是农民,大嫂是泼妇,他又只是一个七品小官罢了,立马就有一大堆人打了退堂鼓。

    后来的那个弟妹还是他自己看对眼的,温婉贤淑,知情达理,虽然不够聪明,但胜在听话,尤其是听夫君的。

    他说:“我叫大嫂脾气不好,刀子嘴豆腐心,于我郑家有大功,我只希望以后我的另一半,能够与我一起敬着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