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正的贞烈忠孝之才不会背弃君父(1/3)
“竟敢罢考?!”
朱由校先问了一句。
然后,朱由校不屑地道:“罢考就意味着无报效朝廷之心,其宗族、父母教养不当,其本人有负朝廷养士之心,罢考可以,但也别想得到朝廷优待,其家族也不配列为大明士族;
拟旨,凡罢考者革除功名,永不叙用,其宗族三代之内不准再参加科考,并追回朝廷给予其本人与宗族的所有优免之赋税。”
朱由校表现的很淡定。
朱由校这样淡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可不是一个真的只在深宫里长大的天子那么简单。
他很清楚大明朝在承平两百余年后,大明的士子数量有多么泛滥。
据朱由校所知,在有些县光是准备考童生的人都有数千人。
而朱由校在前世看过关于明朝科举方面的研究,也知道大明的科举无论是生员还是举人亦或是进士的录取比例都不高。
进士基本上一万人中取三到五个。
所以,朱由校知道大明有的是想考中功名的士子。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八十多岁还坚持参加科举考试的。
在朱由校看来,科举制度就是朝廷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法宝,而不是天下读书人拿来要挟皇帝的工具。
因为大明又不是世家门阀时代。
可以提供给士人掌握权势的官职与士人数量是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僧多粥少的格局。
何况这个时代,有社会地位的职位就只有做官。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担心几百个士子罢考。
而韩爌、孙如游、钱谦益三人听朱由校这么说自然是很诧异也很愤怒,他们没想到这个竟然没有把天子吓住。
甚至天子还因此直接要革除罢考者功名,永不叙用,甚至不让其三代之人参加科举。
朱由校先问了一句。
然后,朱由校不屑地道:“罢考就意味着无报效朝廷之心,其宗族、父母教养不当,其本人有负朝廷养士之心,罢考可以,但也别想得到朝廷优待,其家族也不配列为大明士族;
拟旨,凡罢考者革除功名,永不叙用,其宗族三代之内不准再参加科考,并追回朝廷给予其本人与宗族的所有优免之赋税。”
朱由校表现的很淡定。
朱由校这样淡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可不是一个真的只在深宫里长大的天子那么简单。
他很清楚大明朝在承平两百余年后,大明的士子数量有多么泛滥。
据朱由校所知,在有些县光是准备考童生的人都有数千人。
而朱由校在前世看过关于明朝科举方面的研究,也知道大明的科举无论是生员还是举人亦或是进士的录取比例都不高。
进士基本上一万人中取三到五个。
所以,朱由校知道大明有的是想考中功名的士子。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八十多岁还坚持参加科举考试的。
在朱由校看来,科举制度就是朝廷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法宝,而不是天下读书人拿来要挟皇帝的工具。
因为大明又不是世家门阀时代。
可以提供给士人掌握权势的官职与士人数量是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僧多粥少的格局。
何况这个时代,有社会地位的职位就只有做官。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担心几百个士子罢考。
而韩爌、孙如游、钱谦益三人听朱由校这么说自然是很诧异也很愤怒,他们没想到这个竟然没有把天子吓住。
甚至天子还因此直接要革除罢考者功名,永不叙用,甚至不让其三代之人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