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建文帝下落是明朝一大历史悬案。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不知所终,官修历史与民间野史众说纷纭,且互相抵牾,莫衷一是。

    我虽然不研究历史,但也知道这幅壁画和残碑的重大意义。暂且不管真假,也让我莫名地兴奋起来。

    倘若壁画与残碑记载不是人为编造,而是确有其事,那可是足以震惊整个历史学界的重大发现!

    别的不说,只要把这个消息发表出去,就能够留名史册,下半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何况张三丰在历史上也是迷雾重重,学术界也争论不休。如今这壁画和残碑,竟然牵扯到两个让多少历史学家魂萦梦牵的人物,这意义绝不亚于曹操墓的重见天日!

    老烟枪自然不太关心学术问题,但关于建文帝的传说,他还是耳熟能详,当下说道:“历史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单凭一幅壁画和一块残碑,还难下定论。你们知识分子,就是有听风就是雨的臭毛病!”

    我知道老烟枪不是故意给我泼冷水,他真实的意图,是提醒我不要轻信,得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说。

    “你们磨磨蹭蹭做啥子,舍不得走?下雨天披蓑衣拉肚子,拉稀摆带嘞!”赵五爷一叠声催促道。

    我和老烟枪只得继续往前走,毕竟我们的任务不是研究历史悬案,没必要过多纠结。

    过了石碑,隧道尽头现出一方石门,左右门柱上各盘踞着一条五爪金龙。

    这金龙凶猛威武,其发飘扬涌动如御风而行,身子粗壮,爪子如同锋利的鹰爪,鼻翼扩张作如意状,两侧长须翻飞正是典型的明朝前期龙形图案。

    我看着这两条金龙,不禁血脉喷张,心驰神往。但凡对龙图腾留意过的人,都知道历朝历代龙形图案其实大为迥异。

    大体说来,国运昌盛时期,比如汉唐时,龙形图腾也大致神采奕奕;国祚衰薄之时,比如清朝晚期,龙的形象大抵暮气沉沉。

    这就是国家气运在艺术文化上的直接反映,可以说,见一叶而知秋。

    明朝初期,历经洪武、永乐两朝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一往直前的开疆扩土,国力蒸蒸日上,整个国家洋溢着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因而这一时期的龙形图案,便显得与众不同,颇有俾睨天下之慨!

    老烟枪听我这么一说,也频频点头,说道:“我赞成你部分观点,但你要牢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你可不要为封建统治阶级唱赞歌,只有劳苦大众,才值得我们讴歌。”

    我不置可否,不想与老烟枪展开唇枪舌剑般的辩论,便迈步进了石门。

    石门后是几道石阶,往下走几步,便进入了一个墓室之中。这墓室里灰尘遍地,蛛网丛生,一具石棺横放中央。

    石棺背后是一条幽暗的甬道,隐隐还能听到水声轰鸣,仿佛是瀑布之声。

    赵五爷等得百无聊赖,正在墓室里四处摸索,嘴里嘀嘀咕咕:“老子九死一生,既然来到此地,啷个说也得找一两件宝贝,没想到却遇见个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