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浔一路赶到北京,先叫人送小樱回馆驿,自己则直接赶向行宫。
皇帝行宫就是原来的燕王府,也是当年的大元皇宫。未来的大明皇宫就是这里,不过这里不用推倒一切建筑完全重建,主要是进行扩建和改建前宫正殿,后宫里需要拆除改建的部分不是很多,所以这里是最先动工的部分,现在这里早已建筑完成,皇帝到了北京后,就住在这里。
夏浔入宫见皇帝时,皇帝身边正有众多的伴驾大臣,一起商量着营建北京和南粮北运的一些问题。一听夏浔到了,朱棣欣喜异常,马上停了讨论,唤他觐见。
夏浔一见圣驾,便就擅离职守,赴瓦剌救人的事向皇帝陛下请罪,朱棣本就无意治罪于他,笑吟吟地答道:“文轩谋略北疆有功,舍公就私固然有过,不过功过相抵嘛,就不予追究了。”
皇帝既然主动替他开脱,旁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朱棣赐了座给夏浔,便向他问起辽东情形。
通过奏章和各种情报的汇集,朱棣对北方的情形其实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当然比不得夏浔这样详细介绍来得细致、全面。
朱棣听得很用心,不时还就一些当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以后需要根据时局变化进行调整的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叫人记下来,以便回来再叫众大臣就这些问题商议个妥当的办法出来。
这一番汇报,大约用了一个半时辰,皇帝才欣然道:“北疆之事,现在算是打开了局面,文轩劳苦功高,未来的改造和建设,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不必急于一时。你刚刚赶回,一路疲乏。先回馆驿歇息去吧,明日再来见朕,陪朕一块去看看天坛的建设!”
夏浔躬身应是,朱棣又对殿上众大臣道:“诸位爱卿也都散了吧!”
众臣工纷纷答应,向皇帝躬身告辞,夏浔虽然答应着。却留在那儿直到其他人都走光了也没动,朱棣见他欲言又止,不禁问道:“怎么,文轩还有事要对朕说?”
“是!”
夏浔下定了决心,向朱棣深深一揖。沉声道:“皇上,方才人多口杂,臣不便问起。臣决定赴瓦剌救人之前。不知此行能否安全返回,是以曾于驿署留下诀笔书信一封,不知皇上可曾看到?”
朱棣沉默片刻,答道:“你想说什么,朕已经知道了。朝廷有法纪,可法纪需要证据,朕不能据你一言,便处置大臣!”
夏浔道:“那么。臣请旨察办此案,臣一定会把此案查个真相大白,还公道于辽东军民!”
朱棣微微蹙了蹙眉。说道:“这件事,朕已吩咐下去,派人调查了。文轩静候消息便是!”
夏浔无奈,只得拱手道:“是,既如此,那么……臣告退!”
朱棣看着夏浔缓缓退出去的身影,轻轻地叹了口气。
夏浔那封交代后事的书信他当然看过了,他根本不需要调查,就知道此事十有**是真的。
抱着必死之志赶赴瓦剌的夏浔,决不会在“遗书”中信口胡言,夏浔和纪纲没有私仇,如果说是为了争权争宠,一个心萌死志的人,到了这一步也就淡了,岂会诬告他人。再者,以纪纲的为人和性格,做出这样的事,大有可能。他很清楚,夏浔这是胸有不平之气,在为无端牺牲的众多将士鸣不平。
可是,直到目前为止,他对纪纲还是相当信任和倚重的,事情已经发生,北疆大局又没有因此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结局还是相当完美的。有必要再追究此事,自斩心腹么?纪纲邀功心切不假,可做臣子的若是个个都没有邀功之心,皇帝如何驱策群臣呢?
皇帝行宫就是原来的燕王府,也是当年的大元皇宫。未来的大明皇宫就是这里,不过这里不用推倒一切建筑完全重建,主要是进行扩建和改建前宫正殿,后宫里需要拆除改建的部分不是很多,所以这里是最先动工的部分,现在这里早已建筑完成,皇帝到了北京后,就住在这里。
夏浔入宫见皇帝时,皇帝身边正有众多的伴驾大臣,一起商量着营建北京和南粮北运的一些问题。一听夏浔到了,朱棣欣喜异常,马上停了讨论,唤他觐见。
夏浔一见圣驾,便就擅离职守,赴瓦剌救人的事向皇帝陛下请罪,朱棣本就无意治罪于他,笑吟吟地答道:“文轩谋略北疆有功,舍公就私固然有过,不过功过相抵嘛,就不予追究了。”
皇帝既然主动替他开脱,旁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朱棣赐了座给夏浔,便向他问起辽东情形。
通过奏章和各种情报的汇集,朱棣对北方的情形其实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当然比不得夏浔这样详细介绍来得细致、全面。
朱棣听得很用心,不时还就一些当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以后需要根据时局变化进行调整的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叫人记下来,以便回来再叫众大臣就这些问题商议个妥当的办法出来。
这一番汇报,大约用了一个半时辰,皇帝才欣然道:“北疆之事,现在算是打开了局面,文轩劳苦功高,未来的改造和建设,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不必急于一时。你刚刚赶回,一路疲乏。先回馆驿歇息去吧,明日再来见朕,陪朕一块去看看天坛的建设!”
夏浔躬身应是,朱棣又对殿上众大臣道:“诸位爱卿也都散了吧!”
众臣工纷纷答应,向皇帝躬身告辞,夏浔虽然答应着。却留在那儿直到其他人都走光了也没动,朱棣见他欲言又止,不禁问道:“怎么,文轩还有事要对朕说?”
“是!”
夏浔下定了决心,向朱棣深深一揖。沉声道:“皇上,方才人多口杂,臣不便问起。臣决定赴瓦剌救人之前。不知此行能否安全返回,是以曾于驿署留下诀笔书信一封,不知皇上可曾看到?”
朱棣沉默片刻,答道:“你想说什么,朕已经知道了。朝廷有法纪,可法纪需要证据,朕不能据你一言,便处置大臣!”
夏浔道:“那么。臣请旨察办此案,臣一定会把此案查个真相大白,还公道于辽东军民!”
朱棣微微蹙了蹙眉。说道:“这件事,朕已吩咐下去,派人调查了。文轩静候消息便是!”
夏浔无奈,只得拱手道:“是,既如此,那么……臣告退!”
朱棣看着夏浔缓缓退出去的身影,轻轻地叹了口气。
夏浔那封交代后事的书信他当然看过了,他根本不需要调查,就知道此事十有**是真的。
抱着必死之志赶赴瓦剌的夏浔,决不会在“遗书”中信口胡言,夏浔和纪纲没有私仇,如果说是为了争权争宠,一个心萌死志的人,到了这一步也就淡了,岂会诬告他人。再者,以纪纲的为人和性格,做出这样的事,大有可能。他很清楚,夏浔这是胸有不平之气,在为无端牺牲的众多将士鸣不平。
可是,直到目前为止,他对纪纲还是相当信任和倚重的,事情已经发生,北疆大局又没有因此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结局还是相当完美的。有必要再追究此事,自斩心腹么?纪纲邀功心切不假,可做臣子的若是个个都没有邀功之心,皇帝如何驱策群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