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二十世纪末,准确地说,是1995年,我们在机场的车站,你借我,而我不想归还……那什么,串词儿了。总之那一年,有两个未成年人加入了子夜——十岁的理亚迪和十二岁的艾伦。

    他们是三年前从底特律的一所孤儿院逃出来的,理由并不复杂,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学案例,完全可以套用在成人世界中,当然,在孩子们的身上表现出来就更加直白和露骨。

    故事不长,其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随着年龄增长,理亚迪表现出的智慧让除了他哥哥以外的所有孩子感到恐惧,随之而来的嫉妒和厌恶;然后就会有高大的孩子来找茬,比如在餐厅被绊倒,玩具被弄坏之类的事情;接着,可以想象,理亚迪是不会哭着去找大人诉苦求助的,他会运用他的智慧,以一切可利用之条件进行还击。其效果无疑是显著的,因为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孩子们吃到了苦头,哭着去找大人诉苦求助,并且对这两兄弟采取冷暴力的态度,将他们排挤到大群体的外面。

    对此理亚迪觉得不以为然,他清楚地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他比那些当事人更加清楚这种状况将如何发展。

    举个例子,当人类发现有一种比自己更优秀的物种出现在了地球上,虽然数量极少,但其能力无疑已经和自己处于两个维度了。那时,人类会怎么办?

    欣然接受这些异类?不,大错特错!

    人类会趁着这个物种羽翼未丰时将其控制起来,设法发掘这个物种比自己优秀的秘密,如果不成功,就将其种族灭绝。而当这些计划全部失败,人类明白过来,自己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注定将被这更优秀物种所取代时,人类又会改变态度,摇尾乞怜。丝毫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并期待着对方能够反过来仁慈地对待自己。

    这就是这个孤儿院里发生的事情,当然了,孩子们还没有那么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只是遵循本能决定着每一步的行动。是的,这就是人类,自私、残忍而且厚颜无耻的动物,即便在孩童时期这些特征也是无法掩盖的。

    理亚迪能看得很远,所以他也能推算出,只要这些孩子们当中有任何一个,率先来拍他们两兄弟的马屁,接下来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过来献殷勤,脱离那个看似壮大的群体,投入这个明显更有前途和优势的小群体中来。

    不需要太长时间,他就会成为孩子们当中的头儿。这就是可悲的现状,是这个宇宙的自然法则。

    于是,旬月过后,当理亚迪就成了孤儿院中的狱老大一般。新来的孩子会被别的孩子告知,“嘿,看见那个家伙了吗,他是这儿的头儿,和他说话要格外小心。”

    有一天,毫无征兆的,理亚迪忽然对艾伦说:“哥哥,我们离开这鬼地方吧。”

    艾伦只想了几秒钟,便很快答应了。

    其实这番对话的背后,有着非常多的缘由。理亚迪明白,艾伦已经快十岁了,而且偏胖,这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些。即便是很小的孤儿也知道,年纪越大,被收养的机会就越渺茫。大人们更愿意收养婴儿或是五岁以下的孩子,这样可以隐瞒他们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的事实。

    至于理亚迪自己,曾经有好几对夫妇想要收养他,但每次到面谈时,都被他过分成熟的谈吐和近乎激进的观念给吓得落荒而逃。只有艾伦心里清楚,是弟弟不想和自己分开才故意搞砸的。

    因此,兄弟俩心照不宣地在孤儿院里从学龄前混到了学龄后,直到这天,理亚迪作出了决定,既然早晚要离开,根本没必要拖到十六岁那年。因为这个世界哪怕再过一百六十年,人终究得靠自己才能生存下去。

    不过在临走以前,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杀死这里每一个认识他们兄弟的人。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行为只有变态杀人狂会干,两个不足十岁的孩子如果有这种想法,那简直就是天生的恶魔。

    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非常符合情理,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七岁半的理亚迪对整个现代人类社会的认知已经足够多了,至少在他看来,自己完全可以在成年以前就成为一个哲学家。因此,一个从小就对世界看得非常透彻的人,他对自己的将来肯定是有一定规划的(猫爷除外,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在这套规划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其通往最上层社会的途中,势必会有所谓的“犯罪”行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