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于湖至牛渚的长江中,有三大江洲自北向南相连,以致江洲与北岸之间的水道狭窄,而南面水道宽阔,历来自北向南渡江者,无不选择此处,这里也成了建康之西的屏障险要之地。
南岸牛渚与北岸历阳之间的江中是一片稍小些的小黄洲,到彦之的水师主寨在历阳城南横江口,在小黄洲上也修建有一座副寨隔江相望,并与南岸的檀道济步骑大营相呼应。
当刘义符率船队抵达小黄洲之南时,江面上还有成群的船队巡回游戈,牛渚大营连绵成片,旌旗招展,士卒戒备森严。江堤上也有成队的游骑隔水遥望着船队跟随,并有散骑在岸边放箭,见箭矢落入水中只得作罢而去。
到了这一步,刘义符已是有恃无恐,不过他仍没有调兵登岸,而是命紧邻彭连洲浅滩处抛锚,各船队之间击响战鼓,声势喧天震慑残敌,坐看檀道济和到彦之的反应。
午时,各船士兵们停止击鼓,各在战斗序位就着温水吃用携带的干粮,这时檀道济的大营总算有动静了,先是水面巡视哨船和岸防游骑全部撤回,随之那大营上飘扬的旗帜也渐渐降下,外围守卫的士卒也变得稀薄起来。
刘义符也在旗舰楼船舱室中用午膳,闻讯跑到船头甲板观望了一会儿,正要派将领前去宣诏招抚,远处那营门大开,一队士卒押着一大群卸去盔甲的将领出营,步行至江堤下,远远对着这边跪了呼啦啦一大片。
随之百十名士卒顺栈板登上一艘约三百石的小型战船,撑浆缓缓地划行过来,巡哨军官率小船队迎上前拦住,问明情况后带着一卷文书登船,很快就被侍卫接过,转递到了刘义符的手中,他展开来一看,竟是一纸降表。
这降表正是檀道济的笔迹,前半部份大谈自己追随先帝出生入死的北伐经历,然后受先帝托孤,迫于政局险恶不得己从王弘所请行谋逆之事,总之一切都王弘在幕后主导,暗中与宜都王书信往来,先向谢晦施压,迫使徐羡之、傅亮等协从,他檀道济是被逼的,不然要被解除兵权,而先帝带出来的北府兵老班底就要失控。
刘义符看完,嘴角浮起一丝冷笑,见毛德祖、郭叔融、高道谨也出了舱室,便顺手将降表递给三人,心中则盘算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处理。
就事实来,檀道济说的基本属实,但要说王弘以解除其兵权相威胁绝无可能,自先帝驾崩,檀道济已成为北府兵为班底的禁军实际上唯一统帅,他不过是在谋求更高的地位而参与其事,有多少公义之心还得两说。
“既如此,待到彦之那边有消息了,再一并派兵登岸接管,檀道济、到彦之、萧承之、萧思话等大将就此解职卸印,带到京城待审论罪,先把局面稳住。”郭叔融看完,面色平静,这些变化都在预料之中。
此刻,刘义符却是心潮起伏,只觉自己已经真正地改变了历史,他踱步寻思片刻,忽然回身问道:“是否要拜谒先帝与太后陵寝”
“不必陛下从未失德,只是逢亲政有小人作祟,出了一番波折,而巡幸荆州,北伐陇西,一雪失关中之耻,功在社稷,足以告慰太庙,彪炳史册。”
郭叔融意味深长地一笑,这其中的含义就大了,毛德祖也连连点头称善,显然也不愿意将局面闹的太僵。
也就是说,刘义符正位后,将在法统上不承认刘义隆在位一年零八个过月的事实,那么将来的起居注和史书本纪上,就会轻描淡写地带过这两年来的事,而刘义隆的事更只能隐藏在廖廖数语之间。
作为功臣,郭叔融、吉翰、朱景符、刘粹、李德元、高道谨、王公度、沈叔狸等人更是正面意义上的从征文武,而不是投机从龙者,尽管这样从宣力正统功臣变成了从征效命功臣,但是青史美名更好听,肮脏龉龊的事不足为后人道也。
这本就是个悖论,刘义符却有点不太满意,如果进一步宣扬自己复位,那就有利于将来遏制门阀士族,可这样一来,承认自己失位那就曝出失德,大失人心就很不利,而要怎么削弱门阀,这就是刘义符要面临的一个长期事情。
而郭叔融是从大局上考虑,为尽快稳定人心,消除矛盾所作出的两全其美之策,否则真要一次性彻底剪除对方,那恐怕后续政局四五年都稳不下来,而中府虽命各州设立州学,但时日太短,所培养的人才太少。
中府搬迁过来还只能打造新的班底,不足以将原班旧臣全部汰换,这就要作出一定的妥协,吸纳一定的旧臣,甚至是高门子弟,这样双方都能安心共事,而高门也必将作出一定的牺牲来挽回声誉,否则将难以在朝堂上立足。
几人正商议间,江北也来了一支小型战船,到彦之的降表也随后递上了,一班自认有罪的将领也被送到南岸,在江边跪成巨大的一片。
南岸牛渚与北岸历阳之间的江中是一片稍小些的小黄洲,到彦之的水师主寨在历阳城南横江口,在小黄洲上也修建有一座副寨隔江相望,并与南岸的檀道济步骑大营相呼应。
当刘义符率船队抵达小黄洲之南时,江面上还有成群的船队巡回游戈,牛渚大营连绵成片,旌旗招展,士卒戒备森严。江堤上也有成队的游骑隔水遥望着船队跟随,并有散骑在岸边放箭,见箭矢落入水中只得作罢而去。
到了这一步,刘义符已是有恃无恐,不过他仍没有调兵登岸,而是命紧邻彭连洲浅滩处抛锚,各船队之间击响战鼓,声势喧天震慑残敌,坐看檀道济和到彦之的反应。
午时,各船士兵们停止击鼓,各在战斗序位就着温水吃用携带的干粮,这时檀道济的大营总算有动静了,先是水面巡视哨船和岸防游骑全部撤回,随之那大营上飘扬的旗帜也渐渐降下,外围守卫的士卒也变得稀薄起来。
刘义符也在旗舰楼船舱室中用午膳,闻讯跑到船头甲板观望了一会儿,正要派将领前去宣诏招抚,远处那营门大开,一队士卒押着一大群卸去盔甲的将领出营,步行至江堤下,远远对着这边跪了呼啦啦一大片。
随之百十名士卒顺栈板登上一艘约三百石的小型战船,撑浆缓缓地划行过来,巡哨军官率小船队迎上前拦住,问明情况后带着一卷文书登船,很快就被侍卫接过,转递到了刘义符的手中,他展开来一看,竟是一纸降表。
这降表正是檀道济的笔迹,前半部份大谈自己追随先帝出生入死的北伐经历,然后受先帝托孤,迫于政局险恶不得己从王弘所请行谋逆之事,总之一切都王弘在幕后主导,暗中与宜都王书信往来,先向谢晦施压,迫使徐羡之、傅亮等协从,他檀道济是被逼的,不然要被解除兵权,而先帝带出来的北府兵老班底就要失控。
刘义符看完,嘴角浮起一丝冷笑,见毛德祖、郭叔融、高道谨也出了舱室,便顺手将降表递给三人,心中则盘算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处理。
就事实来,檀道济说的基本属实,但要说王弘以解除其兵权相威胁绝无可能,自先帝驾崩,檀道济已成为北府兵为班底的禁军实际上唯一统帅,他不过是在谋求更高的地位而参与其事,有多少公义之心还得两说。
“既如此,待到彦之那边有消息了,再一并派兵登岸接管,檀道济、到彦之、萧承之、萧思话等大将就此解职卸印,带到京城待审论罪,先把局面稳住。”郭叔融看完,面色平静,这些变化都在预料之中。
此刻,刘义符却是心潮起伏,只觉自己已经真正地改变了历史,他踱步寻思片刻,忽然回身问道:“是否要拜谒先帝与太后陵寝”
“不必陛下从未失德,只是逢亲政有小人作祟,出了一番波折,而巡幸荆州,北伐陇西,一雪失关中之耻,功在社稷,足以告慰太庙,彪炳史册。”
郭叔融意味深长地一笑,这其中的含义就大了,毛德祖也连连点头称善,显然也不愿意将局面闹的太僵。
也就是说,刘义符正位后,将在法统上不承认刘义隆在位一年零八个过月的事实,那么将来的起居注和史书本纪上,就会轻描淡写地带过这两年来的事,而刘义隆的事更只能隐藏在廖廖数语之间。
作为功臣,郭叔融、吉翰、朱景符、刘粹、李德元、高道谨、王公度、沈叔狸等人更是正面意义上的从征文武,而不是投机从龙者,尽管这样从宣力正统功臣变成了从征效命功臣,但是青史美名更好听,肮脏龉龊的事不足为后人道也。
这本就是个悖论,刘义符却有点不太满意,如果进一步宣扬自己复位,那就有利于将来遏制门阀士族,可这样一来,承认自己失位那就曝出失德,大失人心就很不利,而要怎么削弱门阀,这就是刘义符要面临的一个长期事情。
而郭叔融是从大局上考虑,为尽快稳定人心,消除矛盾所作出的两全其美之策,否则真要一次性彻底剪除对方,那恐怕后续政局四五年都稳不下来,而中府虽命各州设立州学,但时日太短,所培养的人才太少。
中府搬迁过来还只能打造新的班底,不足以将原班旧臣全部汰换,这就要作出一定的妥协,吸纳一定的旧臣,甚至是高门子弟,这样双方都能安心共事,而高门也必将作出一定的牺牲来挽回声誉,否则将难以在朝堂上立足。
几人正商议间,江北也来了一支小型战船,到彦之的降表也随后递上了,一班自认有罪的将领也被送到南岸,在江边跪成巨大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