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不了,将来还会为你报仇呢。”

    李沧海原本不太赞成郝酒作壁上观的做法,明明就知道幕后凶手是慕容博,为什么又让那么多人枉死呢?

    郝酒对李沧海这种想法只能报以真诚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善良的人就是事多,管那些不相干的人干嘛。

    不过,现代不是有句话叫做‘我劝你善良’吗?善良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稀缺品质,越善良的越稀有,越容易受伤啊。

    受伤过后,大概善良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去善良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人间冷冰冰,善良被嘲笑。

    郝酒也想善良,也想把这些还算正派的人救下来,但那样的话后来的人剧情不就没了吗?

    关键是萧远山做的也不过分啊,就算萧远山宣判了那些人死刑,那也是缓期三十年执行,对于这帮已经三四十岁的人来说,很可以了。

    误杀就不需要负责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别说是埋伏误杀,就算是防卫过当致人死亡都是需要负责的。

    以前就听过这样一个事,小偷偷东西逃跑,然后被追赶他的人推了一把,小偷倒霉摔了一跤,磕到石头上死了,结果追他的人被判过失杀人,尽管那人可能根本没看到前边有石头,更不知道小偷那么倒霉。

    还有一句话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的是东晋时期有个叫王导的官犯了错,请同僚周顗帮忙求情,但周顗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就像没听见一样。

    王导心生怨恨,但实际上周顗已经把这事给王导办了,而且是不求回报,做好事不留名的那种。

    后来王导的亲戚王敦总揽朝政,觉得周顗有才想重用他,就询问王导对周顗的看法,周顗适合当什么官,结果从上问到下,王导都不说话。

    王敦一想这肯定是周顗空有才华却品行不端啊,就说,‘如果周顗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没吭声。

    周顗死后,王导发现了当初周顗为他求情的奏章后悔不已,有一股强烈的负罪感。

    因为周顗字伯仁,王导就对家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一个人的行为本不构成犯罪,但却有人被他间接害死了。

    这种情况法律审判不了,但还有良知审判,如果那人有的话。

    不过,在这个武侠世界,只要你够强,就可以快意恩仇,不用去管什么法律和良知。

    杨心婉知道萧远山是什么样的人,报仇也在情理之中,可如今自己和他人鬼殊途,又哪里管得了萧远山报不报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