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连山果(1/7)
青水发源于澜州北部的群山,穿过扶风峡后逐渐平缓,又有浮络山脉与昆吾山脉流出的无数支流汇聚,冲刷出了肥沃的青水平原,因而乘船是可以从下游一路跑得扶风峡。
当年为了攻伐羽族,青水做为水运的捷径,黄帝在羽族昔日统治的基础上对青水下了很大功夫,扶风峡据说便是黄帝动用数十万人力开凿的。
考察地理的话,人力开凿不出扶风峡这样奇观,黄帝只是原本完全不能通行的天险变成了可以通航的地方,连接起了澜北和兖南,这两地的商贸往来靠的便是青水这根大血管。
也因此,天险可以通航后被换了个名字——扶风峡。
黄帝的名字便是扶风。
尽管黄帝努力改造了扶风峡,但能通航并不代表就是坦途了。
船只在青水中下游时十分平稳,一方面是船大,另一方面则是青阳的兖南伯之位是打出来的,打服了青水流域诸国,而战争少了,自然不会频繁出现故意蓄水淹这淹那的事,有利于青水的稳定,不会随随便便就改道。
君离有些奇怪,既然这么能打,为何只是南伯而非兖州牧。
他来的时候经过了穷桑国,感觉穷桑国并没有青阳国力强盛。
对此,连山果的回答是:穷桑国曾经比青阳强大,是兖州最强大的方国,只是裂姓之乱和少昊部打了几百年,流得血太多,不论是穷桑国还是别的风姓氏族都被大大削弱,这也导致了沃州地界上非风姓氏族的兴起,青阳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展起来的。
青阳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它不是风姓国族,而沃州和兖州以及西荒是风姓国族扎堆的地方,风姓的密度高得惊人,因而异姓想在这几个地方混,都不得不和风姓打好交道。
青阳做得很好,通过联姻和战争的方式获得大量的支持,若非现在这位王和巫女辛夷联手令得帝都重新强盛起来,青阳说不好早已取代穷桑国。
只是,帝都重新强盛了起来,而帝都和地方是对立的,前者强盛后者就必然衰弱,后者强盛压过前者....大写的乱世。
王和巫女虽然也有政治方面的分歧,但在集权和打压地方这一点却是目标一致的。
彼时在位的青阳侯被扔进镬鼎里活烹了,但青阳的强盛不是弄死一个青阳侯就能解决的,因而王在兖州牧之余又增设了四伯,而在权责方面,兖州牧和四伯是高度重合的,直白点就是有你没我的那种。
兖州牧的位置仍旧由已经衰弱的穷桑国继承,四伯中的南伯之位则给了青阳,让青阳和穷桑国如火如荼的斗了很多年,最后发现再打下去帝都就该占大便宜了才不得不止战。
虽然青阳侯因为穷桑国的谗言而被烹杀,但在面对帝都时,方国的立场又是一致的。
闲着也是闲着,连山果干脆给儿子分析了下九州牧和三十六伯的原因。
九州牧是在四岳和方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青帝时期。
当年为了攻伐羽族,青水做为水运的捷径,黄帝在羽族昔日统治的基础上对青水下了很大功夫,扶风峡据说便是黄帝动用数十万人力开凿的。
考察地理的话,人力开凿不出扶风峡这样奇观,黄帝只是原本完全不能通行的天险变成了可以通航的地方,连接起了澜北和兖南,这两地的商贸往来靠的便是青水这根大血管。
也因此,天险可以通航后被换了个名字——扶风峡。
黄帝的名字便是扶风。
尽管黄帝努力改造了扶风峡,但能通航并不代表就是坦途了。
船只在青水中下游时十分平稳,一方面是船大,另一方面则是青阳的兖南伯之位是打出来的,打服了青水流域诸国,而战争少了,自然不会频繁出现故意蓄水淹这淹那的事,有利于青水的稳定,不会随随便便就改道。
君离有些奇怪,既然这么能打,为何只是南伯而非兖州牧。
他来的时候经过了穷桑国,感觉穷桑国并没有青阳国力强盛。
对此,连山果的回答是:穷桑国曾经比青阳强大,是兖州最强大的方国,只是裂姓之乱和少昊部打了几百年,流得血太多,不论是穷桑国还是别的风姓氏族都被大大削弱,这也导致了沃州地界上非风姓氏族的兴起,青阳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展起来的。
青阳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它不是风姓国族,而沃州和兖州以及西荒是风姓国族扎堆的地方,风姓的密度高得惊人,因而异姓想在这几个地方混,都不得不和风姓打好交道。
青阳做得很好,通过联姻和战争的方式获得大量的支持,若非现在这位王和巫女辛夷联手令得帝都重新强盛起来,青阳说不好早已取代穷桑国。
只是,帝都重新强盛了起来,而帝都和地方是对立的,前者强盛后者就必然衰弱,后者强盛压过前者....大写的乱世。
王和巫女虽然也有政治方面的分歧,但在集权和打压地方这一点却是目标一致的。
彼时在位的青阳侯被扔进镬鼎里活烹了,但青阳的强盛不是弄死一个青阳侯就能解决的,因而王在兖州牧之余又增设了四伯,而在权责方面,兖州牧和四伯是高度重合的,直白点就是有你没我的那种。
兖州牧的位置仍旧由已经衰弱的穷桑国继承,四伯中的南伯之位则给了青阳,让青阳和穷桑国如火如荼的斗了很多年,最后发现再打下去帝都就该占大便宜了才不得不止战。
虽然青阳侯因为穷桑国的谗言而被烹杀,但在面对帝都时,方国的立场又是一致的。
闲着也是闲着,连山果干脆给儿子分析了下九州牧和三十六伯的原因。
九州牧是在四岳和方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青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