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辞见
杨改革手里,正拿着一份邸报看。
邸报上面,满篇都是斥责盐商无耻的文章,更是有不少是揭东林党老底的文章,这都可以看成官员和盐商割裂的表现,然后就是一些褒奖的文章,某某藩王又献上盐引窝本了,那个勋贵又献上盐引窝本了等等,总之,所有的矛头,都是指向盐商,盐课。
一则消息,杨改革看了,笑了笑。
前几日,有几篇“报道”将矛头对准了琉璃斋,说是晋商通虏案里的罪证之一,东虏虏酋居然也使琉璃斋的千里镜,有人就此事做文章,说是琉璃斋也“可能”“不知觉”“管理不当”等可能和晋商案扯得上那么一点点关系,当然也仅仅是那么一丝丝的关系,这其实是杨改革安排放出的风声,结果立刻就有无数的人替琉璃斋辩护,杨改革本来是安排了“枪手”的,那里知道,这维护琉璃斋的事,根本就不用找“枪手”,一大堆的人都写文章为琉璃斋辩护,登都登不过来,杨改革也再次感叹,这利益共同体的威力,当真不是吹的。
这件事的结果也出来了,琉璃斋以自表清白为由,“自愿”捐出白银二十万两以助皇帝剿灭东虏,以示清白,一下子,琉璃斋借着这次晋商案、盐商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走在了舆论和历史的风口浪尖,这不,邸报上如今,放死的吹嘘琉璃斋多么多么的忠君爱国什么的,乃是天下商人学习的楷模,对比盐商,盐商们都该羞愧而死,号召天下商人都跟琉璃斋学习云云。
几篇文章,就给杨改革名正言顺的赚了二十万两银子,这文章,当真是再值钱不过了,好歹也算过了个肥年,今日开始,琉璃斋开始分红,在邸报上刊登了大大的消息,让持有股票的人到琉璃斋去领银子去。
杨改革看着这消息,笑了,这估摸得万人空巷吧。将琉璃斋如此高调的推到这个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杨改革更多的考虑是大力推广股票这种新的利益合作方式,为将来的改革打下更多的基础,再就是为日后的盐课改革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商人之中,谁可靠,谁不可靠,如今,已经在给人们心中种下一个种子。
“陛下,该上早朝了……”王承恩见皇帝一个人对着邸报发呆,不得不提醒皇帝,要上早朝。
“唔!……”杨改革回过神来,道:“……走吧,也别让大臣们等太久。”说完,看了看穿衣镜里面的自己,大步踏出乾清宫。
……
杨改革还是那副平常的模样,不过在群臣眼中,却是多了些让人畏惧的威严。
在一片繁杂的礼仪中,今日的早朝开始了。
首辅施凤来先是欢快的说了一些事,不外乎又有那个藩王和勋贵上缴了盐引窝本什么的,请求皇帝给予褒奖等等。
杨改革也是纷纷笑纳,这里面,除了勋贵们大多是自愿上缴盐课,藩王里面有自己安排的托,也有顺着潮流,真正自愿上缴盐引窝本的藩王。
群臣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这几日,邸报上,街头巷尾,大臣们之间的谈资,莫过于此,无不和盐商、盐课有关,大臣们也都知道,皇帝改盐课的步伐,越来越近了,只是在于什么时候动手而已,不少大臣也纷纷预测,这次早朝,应该会有人提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一个大臣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众臣一看,原来是刘宗周,纷纷一愣,这家伙前一夜还是东林党,第二天,就上了头版头条去批判盐商七可杀,给了东林党残余重重的一击,在这次倒盐商,倒东林党的事上,也算是重量级的人物了。
“哦,有何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盐商通虏,人神共愤,罪在不赦,如今天下人是物议纷纷,纷纷耻于与盐商有瓜葛,盐商借着盐引窝本获利,天下人更是羞于持有盐引窝本,纷纷将盐引窝本缴回,陛下,此乃大好,可也不可不考虑天下百姓吃盐的问题,天下人都将盐引窝本缴回,天下百姓吃盐岂不是成了问题,故此,为天下百姓吃盐计,臣恳请陛下,尽快想办法,及早做准备,以免他日天下百姓吃盐出现问题……”刘周宗也算狡猾,自家知道自家的事,皇帝承诺了他二成盐课的办学款,他就知道,这改盐课的事,必定要由他出头提出来,否则,皇帝这办学款可能就要吹了,想要办学款,想要名流青史,不担当一些,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得皇帝授意,在这次早朝上提出改盐课的事,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没有直接急急忙忙的说改盐课,而是以天下百姓吃盐为由,问怎么办,实际,也算是将改盐课的事摆上了桌面了。
刘宗周这一说,大臣们纷纷侧目,没料到,改盐课这一步,走出来的居然会是他,确实有些出人意料,本以为还会是哪位帝党,比如一直对盐商有意见的毕自严,没料到却是刘宗周,看了刘宗周,大家又纷纷抬头看皇帝。
杨改革手里,正拿着一份邸报看。
邸报上面,满篇都是斥责盐商无耻的文章,更是有不少是揭东林党老底的文章,这都可以看成官员和盐商割裂的表现,然后就是一些褒奖的文章,某某藩王又献上盐引窝本了,那个勋贵又献上盐引窝本了等等,总之,所有的矛头,都是指向盐商,盐课。
一则消息,杨改革看了,笑了笑。
前几日,有几篇“报道”将矛头对准了琉璃斋,说是晋商通虏案里的罪证之一,东虏虏酋居然也使琉璃斋的千里镜,有人就此事做文章,说是琉璃斋也“可能”“不知觉”“管理不当”等可能和晋商案扯得上那么一点点关系,当然也仅仅是那么一丝丝的关系,这其实是杨改革安排放出的风声,结果立刻就有无数的人替琉璃斋辩护,杨改革本来是安排了“枪手”的,那里知道,这维护琉璃斋的事,根本就不用找“枪手”,一大堆的人都写文章为琉璃斋辩护,登都登不过来,杨改革也再次感叹,这利益共同体的威力,当真不是吹的。
这件事的结果也出来了,琉璃斋以自表清白为由,“自愿”捐出白银二十万两以助皇帝剿灭东虏,以示清白,一下子,琉璃斋借着这次晋商案、盐商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走在了舆论和历史的风口浪尖,这不,邸报上如今,放死的吹嘘琉璃斋多么多么的忠君爱国什么的,乃是天下商人学习的楷模,对比盐商,盐商们都该羞愧而死,号召天下商人都跟琉璃斋学习云云。
几篇文章,就给杨改革名正言顺的赚了二十万两银子,这文章,当真是再值钱不过了,好歹也算过了个肥年,今日开始,琉璃斋开始分红,在邸报上刊登了大大的消息,让持有股票的人到琉璃斋去领银子去。
杨改革看着这消息,笑了,这估摸得万人空巷吧。将琉璃斋如此高调的推到这个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杨改革更多的考虑是大力推广股票这种新的利益合作方式,为将来的改革打下更多的基础,再就是为日后的盐课改革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商人之中,谁可靠,谁不可靠,如今,已经在给人们心中种下一个种子。
“陛下,该上早朝了……”王承恩见皇帝一个人对着邸报发呆,不得不提醒皇帝,要上早朝。
“唔!……”杨改革回过神来,道:“……走吧,也别让大臣们等太久。”说完,看了看穿衣镜里面的自己,大步踏出乾清宫。
……
杨改革还是那副平常的模样,不过在群臣眼中,却是多了些让人畏惧的威严。
在一片繁杂的礼仪中,今日的早朝开始了。
首辅施凤来先是欢快的说了一些事,不外乎又有那个藩王和勋贵上缴了盐引窝本什么的,请求皇帝给予褒奖等等。
杨改革也是纷纷笑纳,这里面,除了勋贵们大多是自愿上缴盐课,藩王里面有自己安排的托,也有顺着潮流,真正自愿上缴盐引窝本的藩王。
群臣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这几日,邸报上,街头巷尾,大臣们之间的谈资,莫过于此,无不和盐商、盐课有关,大臣们也都知道,皇帝改盐课的步伐,越来越近了,只是在于什么时候动手而已,不少大臣也纷纷预测,这次早朝,应该会有人提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一个大臣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众臣一看,原来是刘宗周,纷纷一愣,这家伙前一夜还是东林党,第二天,就上了头版头条去批判盐商七可杀,给了东林党残余重重的一击,在这次倒盐商,倒东林党的事上,也算是重量级的人物了。
“哦,有何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盐商通虏,人神共愤,罪在不赦,如今天下人是物议纷纷,纷纷耻于与盐商有瓜葛,盐商借着盐引窝本获利,天下人更是羞于持有盐引窝本,纷纷将盐引窝本缴回,陛下,此乃大好,可也不可不考虑天下百姓吃盐的问题,天下人都将盐引窝本缴回,天下百姓吃盐岂不是成了问题,故此,为天下百姓吃盐计,臣恳请陛下,尽快想办法,及早做准备,以免他日天下百姓吃盐出现问题……”刘周宗也算狡猾,自家知道自家的事,皇帝承诺了他二成盐课的办学款,他就知道,这改盐课的事,必定要由他出头提出来,否则,皇帝这办学款可能就要吹了,想要办学款,想要名流青史,不担当一些,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得皇帝授意,在这次早朝上提出改盐课的事,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没有直接急急忙忙的说改盐课,而是以天下百姓吃盐为由,问怎么办,实际,也算是将改盐课的事摆上了桌面了。
刘宗周这一说,大臣们纷纷侧目,没料到,改盐课这一步,走出来的居然会是他,确实有些出人意料,本以为还会是哪位帝党,比如一直对盐商有意见的毕自严,没料到却是刘宗周,看了刘宗周,大家又纷纷抬头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