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北方南下的船队和从浏阳郡南下的船几乎同时出发,但还是游伏率先带人到达了承康郡的岸边,不仅是因为这段航程更短的原因,还因为他们所搭乘的船全是飞鱼快船,航速要比北方押送战俘的三桅船快的多。

    不过这样也就更加方便了汉部落对承康郡的建设,上岸的工人们立刻就可以开始建设工厂,先把木材加工厂建造起来,用来给建筑队提供大量的枕木和房屋建材,把那些蒸汽设备安装到位,立刻就能开工。

    后续的铁路铺设也可以从卫山郡源源不断的运输铁轨过来,单向航程最快只需五个昼夜,这样的运输速度放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枕木和钢轨有了,铁路就可以先铺起来用了,至于所需要的道砟碎石,可以等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采石场再做打算。

    因为那些道砟碎石本来也不是铁路的必需品,它只是起到了一个缓冲减震散压的作用,其实就是减少一些火车行驶时的震动,但这对目前主要用于货运而不是客运的铁路来说,那就是可有可无,现在没有道砟也能先跑着,等以后有了石头再补上也是一样。

    上岸的队伍分成了两批,一批聚集在河边,先找了一个河面开阔,约有两公里宽的河段,然后再挑选水深的地方建设码头,用于停靠吃水很深的重载帆船,防止船舶搁浅坐底。

    那一千人的工匠和两千人的铁路工人基本上都留在了码头上。

    承康郡的这个码头还是很大的,因为它不止是一个码头那么简单,还要成为一个内陆河港口,同时也是一座大型的火车站,而且这还是一个主要运输矿物类货物的重载码头,其承载能力和规模都将是很大的。

    好在汉部落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不管是浏阳郡还是卫山郡,亦或是东薪郡,都差不多是这个规模,不过更为贴切一点的,还是像卫山郡那样的码头一样,因为那里也有一座大型火车站,同时往来运输的也都是矿石,铁锭,钢筋水泥,甚至是火车和钢轨这样的重型装备,非常有借鉴意义。

    那些被派来的工匠也是参考着卫山郡和东薪郡的成功经验,再根据当地的地形,最后再改进一些以前在码头+火车站模式的运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这才设计出了承康郡水陆运输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