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宋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宋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李介宾最初看伤寒,是按照条文顺序看的。

    很多教材喜欢把一个方子的条文调到一起看,比如说某山,而这个习惯被不少医家批评,胡希恕跟刘渡舟都是认为,伤寒有时间序贯性,打乱次序后,体会不到仲景原意。

    这点意思很重要,类似他们学英语所说的语感,也类似那些玄幻小说里面说的什么真意呀神意呀,反正挺玄的,但还属于自然范畴。

    建议初学者,看不看的懂,先按顺序看,记着顺序后,再将相同的方子对比,就能看出很多新的东西,就比如说这个葛根汤,看多了会发现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不管这是个什么病,只要脖子僵硬不舒服,就可以用葛根。

    需要辨证吗?李介宾觉得是不需要的。

    这里很像小柴胡汤证条文里的一句话,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或者说,这其实就是张仲景区别于唐宋之后医家的用药思路跟习惯。

    原始而古朴的用药理念,娄绍昆称之为“野性思维”……有点不文雅了。

    现在李介宾还没上《伤寒论选读》课呢,等轮到上课,肯定要给授课老师整个大活儿。

    此时李介宾已经出好了方子。

    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白芍、大枣……这方子跟前面大强自己开的差不多,思路也很简单,不是很明显的麻桂证,又不是柴胡证,还没有到阳明里热证,那么就可以用这个脚踏两只船的葛根汤。

    葛根是退热的,但是药性平和,药力并不峻烈,而且张仲景用葛根这个药它是解肌,肌肉尤其在颈背部发痉挛,葛根是有特效的。

    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肌不和的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热伤津液,津液枯燥,组织营养失调就发痉挛;有的由于湿,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

    但不管什么原因,葛根这个药它是专门解肌,治肌肉痉挛。

    这就是张仲景跟唐宋后医家用药的思路差别。

    李介宾开完后,想了想,加上了龙胆、细辛、防风、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