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名医,有多有名呢?太史公修《史记》,没有记载《黄帝内经》,但是专门为扁鹊修传,记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开山祖师,世人敬他为神医。

    从司马迁的永存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能够看到扁鹊既实在又带有传奇色彩的终身。

    扁鹊发明了望、闻、问、切的确诊办法,奠定了中医临床确诊和医治办法的根底。

    何老师说:“我们现在所知的脉诊,其实已经是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后的脉诊,在过去,诊法并不是这样的。”

    中医脉诊的部位现在中医所采用的脉诊法,基本都是以桡动脉为主要部位,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桡侧(靠拇指侧),这个部位在中医上也称为“寸口”。

    因为我们所摸到的桡动脉的中心部位,离手掌的距离大约在1寸左右。

    中医在脉诊上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寸口”诊脉的,在《内经》的记载中,就是通过诊察人体所有的体表动脉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的。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说:人迎扶阳三部不参,那是因为张仲景用的是三部九侯。

    那么我们现在的脉诊是怎么发展来的呢?

    “在《难经》提出单用‘寸口’作为脉诊的部位以后,特别是晋朝医家王叔和在他着的《脉经》中极力推广用“寸口”诊脉以后,中医才逐渐将脉诊部位固定在‘寸口’。”

    有很多人认为,诊脉是一种神奇的技术,医生通过简单的摸脉,就能洞悉人的疾病情况、体质、生活习惯等诸多信息,所以常常调侃道:“摸脉之后,身体就再无秘密可言。”那么,摸脉到底在“摸”些什么呢?

    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历代医家不仅对脉诊的手法,定位千差万别,就连脉象的数量也是并不统一。

    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细分为二十四脉,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太过复杂,苦涩难懂。

    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为二十七脉,还附带体状诗,最为方便上手,李介宾便是看此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