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仲景原本,避尊者讳(2/3)
传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时,坚持一边做官,一边为人治病,一边撰写医学着作。
凡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便停止一切公务,专门在大堂之上设案为老百姓治病,称之为坐堂,故至今在药店设座行医者仍然称为坐堂医生。
“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有个研究生不解,花了那么大的功夫去讨论张仲景当长沙太守的时间跟真假,这有什么意义呢?
说到这个,陈教授突然开始激动起来了:“《伤寒论序》云,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也就是不到建安十年。而我们判断出了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的时间地点,就能确定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的时间地点!”
“假设张仲景建安七年之后当上长沙太守,那么到了建安十年成书,这时间是完全合理的!”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但少于曹操、刘表。曹操是建安二十五年去世的,那么此后十几年,张仲景活着的时候,他的着作不至于亡失。”
李介宾接话道:“张仲景去世后,《伤寒杂病论》散落,而这个时候,曹魏太医令王叔和出场了。”
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难道,王叔和整理出来的《伤寒论》,就是张仲景的原本!
一想到这个可能,陈教授连被李介宾带来的降维打击都不顾了,恨不能马上回家开始查阅资料!
晋代王叔和撰有《脉经》,其序言中首次提到张仲景:“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这是古籍中最早出现张仲景的名字。
所以王叔和所见的《伤寒论》,大概是最接近原貌的。
一想到有可能一观仲景原始方书,在座的那个不是心头火热。
然而李老再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王叔和整理了仲景方药,确实功绩斐然。但是在他之后,直到宋林亿,期间八百多年,怎么能确定有何变迁呢?
更何况王叔和编纂中,并非将原文附录于上,而是编入了自己的《脉经》,杂然期间,又如何分辨呢?”
李介宾没有直接反对李老的说法,而是讲了另外一个不搭边的事情:“李太白有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众人不解其意,这跟伤寒论有什么关系?
而陈教授则是快速反应了过来,差点要站起来。
“敬亭山是名山,但是在晋之前不叫敬亭山,而叫昭亭山,后来为了避晋司马昭之名讳而改为了敬亭山。”
孟超凡也反应过来,思路跟上:“宋本伤寒论里第135条出现的石硬,其实是石‘坚’,为了避隋文帝杨坚的名讳,所以改‘坚’为‘硬’!
凡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便停止一切公务,专门在大堂之上设案为老百姓治病,称之为坐堂,故至今在药店设座行医者仍然称为坐堂医生。
“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有个研究生不解,花了那么大的功夫去讨论张仲景当长沙太守的时间跟真假,这有什么意义呢?
说到这个,陈教授突然开始激动起来了:“《伤寒论序》云,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也就是不到建安十年。而我们判断出了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的时间地点,就能确定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的时间地点!”
“假设张仲景建安七年之后当上长沙太守,那么到了建安十年成书,这时间是完全合理的!”
“张仲景生卒年不详,但少于曹操、刘表。曹操是建安二十五年去世的,那么此后十几年,张仲景活着的时候,他的着作不至于亡失。”
李介宾接话道:“张仲景去世后,《伤寒杂病论》散落,而这个时候,曹魏太医令王叔和出场了。”
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难道,王叔和整理出来的《伤寒论》,就是张仲景的原本!
一想到这个可能,陈教授连被李介宾带来的降维打击都不顾了,恨不能马上回家开始查阅资料!
晋代王叔和撰有《脉经》,其序言中首次提到张仲景:“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这是古籍中最早出现张仲景的名字。
所以王叔和所见的《伤寒论》,大概是最接近原貌的。
一想到有可能一观仲景原始方书,在座的那个不是心头火热。
然而李老再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王叔和整理了仲景方药,确实功绩斐然。但是在他之后,直到宋林亿,期间八百多年,怎么能确定有何变迁呢?
更何况王叔和编纂中,并非将原文附录于上,而是编入了自己的《脉经》,杂然期间,又如何分辨呢?”
李介宾没有直接反对李老的说法,而是讲了另外一个不搭边的事情:“李太白有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众人不解其意,这跟伤寒论有什么关系?
而陈教授则是快速反应了过来,差点要站起来。
“敬亭山是名山,但是在晋之前不叫敬亭山,而叫昭亭山,后来为了避晋司马昭之名讳而改为了敬亭山。”
孟超凡也反应过来,思路跟上:“宋本伤寒论里第135条出现的石硬,其实是石‘坚’,为了避隋文帝杨坚的名讳,所以改‘坚’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