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君陈慎的离去,就好像打开了一个莫名的开关一样。

    与陈慎同一个时代的贤才们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接二连三的逝去,就连陈氏也在短短的一年内离世了好几个人。

    陈氏的第二代中,仅剩下第二子“陈靖”,第三子“陈安”尚且还在人世。

    祠堂中,安国公陈野的灵位下,已然有了三个位置,分别是“文安公”陈慎,“武安公”陈瞻,“守安君”陈守。

    一门三公一君,这乃是莫大的荣耀。

    所有前来祭拜陈野、陈慎、陈瞻、陈守的人,看到这祠堂之中灵位上的文字,都如此的觉着。

    而这是用陈氏几十年的辛苦付出所换来的。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昭襄王二十六年一定是一个好年的时候,不出意外的意外发生了。

    昭襄王二十六年初。

    旱灾、蝗灾接二连三的降临了这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七国中,秦国的反应最快、最迅速。

    治理救灾也好,还是调动粮食、消灭蝗灾也好,都十分迅速,在粮食方面,嬴稷亲自驾车前往官渡,来到了陈氏的祖地之中,面见陈靖。

    后来有史官记载关于这一次的会面。

    “昭襄王夜入官渡,见靖安君,哭诉曰:今天大灾,先生欲弃秦国耶?”

    而事实也正是如同史书所记载的一样,在书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当时书写秦书的商传还有些犹豫的询问了始皇帝,是否要将这一段写进去。

    当然了,与此同时询问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始皇帝并没有愤怒,甚至十分的欣喜骄傲、他告诉当时书写史书的商传道:所有的历史都要一笔一笔的详细记录下来,不能有任何的篡改。

    他的曾大父做的事情并不丢人,他也并不觉着丢人,所以不必隐瞒。

    甚至还特意告诉商传,就连他哭着求陈仲回来的事情也要如实记载,这是礼贤下士的“证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