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该地区仍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省。一战中,1915年,在丘吉尔的主导下,英法军队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加里波利之战,遭遇惨败。随后1915年7月至1916年1月,英国高级专员亨利·麦克马洪与地方首领侯赛因·本·阿里互通信函,达成著名的麦克马洪-侯赛因协定,并由英国陆军中尉军官,阿拉伯的劳伦斯,组织当地以贝都因人部落为主的军事力量与奥斯曼帝国作战,有效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1916年5月16日,英国的中东专家“马克·赛克斯”和法国外交官“弗朗索瓦·皮科”又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以图获得法国中东军事力量的支持。1917年一战尚未结束时,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亦试图获得犹太人支持,虽然当时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拥有土地为0%,人口不足10%。在战中,英国分别向阿拉伯人、法国、犹太人三方允诺了存在矛盾的对当时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划分。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完全退出中东地区并于1923年瓦解,而阿拉伯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最后1918年默认由英国占领。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决定将今叙利亚地区转交法国,将今伊拉克地区划给费萨尔·伊本·侯赛因;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其余部分。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外约旦地区(现约旦)为哈希姆家族管理,西部内约旦地区被正式称作巴勒斯坦地区为英国管理。在东西约旦,犹太人原本与阿拉伯人混居,1922年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犹太人略降约8万4千人,占总人75万的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犹太人掀起“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1931年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占总人口的17%。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导致与当地阿拉伯人爆发冲突。如泛阿拉伯主义者,阿敏·阿·侯赛因在1920年发动一场巴勒斯坦暴动。1931年今巴以地区犹太人口达到17万,约1百万总人口划分为犹太人17%,基督徒9%,musilin74%。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后开始驱逐犹太人,同期美国经济大萧条引发反犹风潮拒绝接收犹太移民,而此时中东相对平静,导致“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接着1937年起锡安主义者多次发动对阿拉伯平民的恐怖袭击,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一份白皮书,规定1939年起的五年之内犹太人可再移民7万5千人,此后不再接受犹太移民。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的抵抗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1942年后在欧洲发生纳粹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1947年,犹太人达到63万占当地总人口197万的将近1/3,已拥有6%的土地,根据圣经中描述建立的“传统聚居点”实际建在当时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上。
以色列复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年,鉴于锡安主义者与阿拉伯人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批评声浪增加,犹太人宣布将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5日,英国政府决定切割巴勒斯坦托管者的身份。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保持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移民数量骤增,伴随着与阿拉伯人的冲突,犹太人复国主义情绪高涨。分别建立犹太人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巴勒斯坦国的分治理念也获得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成立“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包括英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之前约旦河东岸的上巴勒斯坦领区77%于一战结束不久的巴黎和会已划给哈希姆家族管理,成为今天的约旦,但当时犹太复国主义尚未极端化,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尚和平混居);约旦河西岸划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治,分为多块交错的领土,两国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分裂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内盖夫沙漠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占据较多的领土。联大决议使当时实际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土地(约1.15万平方公里)。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完全退出中东地区并于1923年瓦解,而阿拉伯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最后1918年默认由英国占领。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决定将今叙利亚地区转交法国,将今伊拉克地区划给费萨尔·伊本·侯赛因;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其余部分。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外约旦地区(现约旦)为哈希姆家族管理,西部内约旦地区被正式称作巴勒斯坦地区为英国管理。在东西约旦,犹太人原本与阿拉伯人混居,1922年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犹太人略降约8万4千人,占总人75万的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犹太人掀起“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1931年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占总人口的17%。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导致与当地阿拉伯人爆发冲突。如泛阿拉伯主义者,阿敏·阿·侯赛因在1920年发动一场巴勒斯坦暴动。1931年今巴以地区犹太人口达到17万,约1百万总人口划分为犹太人17%,基督徒9%,musilin74%。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后开始驱逐犹太人,同期美国经济大萧条引发反犹风潮拒绝接收犹太移民,而此时中东相对平静,导致“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接着1937年起锡安主义者多次发动对阿拉伯平民的恐怖袭击,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一份白皮书,规定1939年起的五年之内犹太人可再移民7万5千人,此后不再接受犹太移民。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的抵抗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1942年后在欧洲发生纳粹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1947年,犹太人达到63万占当地总人口197万的将近1/3,已拥有6%的土地,根据圣经中描述建立的“传统聚居点”实际建在当时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上。
以色列复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年,鉴于锡安主义者与阿拉伯人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批评声浪增加,犹太人宣布将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5日,英国政府决定切割巴勒斯坦托管者的身份。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保持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移民数量骤增,伴随着与阿拉伯人的冲突,犹太人复国主义情绪高涨。分别建立犹太人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巴勒斯坦国的分治理念也获得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成立“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包括英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之前约旦河东岸的上巴勒斯坦领区77%于一战结束不久的巴黎和会已划给哈希姆家族管理,成为今天的约旦,但当时犹太复国主义尚未极端化,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尚和平混居);约旦河西岸划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治,分为多块交错的领土,两国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分裂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内盖夫沙漠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占据较多的领土。联大决议使当时实际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土地(约1.15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