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南半球最大的国家(东帝汶也是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千米以上。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西南部是印度洋,东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地形地貌
印尼岛屿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各岛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并有浅海和珊瑚环绕。
加里曼丹岛,山地从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广阔,南部多沼泽。
苏门答腊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山脉东北侧为丘陵和较宽的沿海冲积平原,平原东部多沼泽。
苏拉威西岛,大多为山地,仅沿海有狭窄平原。
爪哇岛,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的盆地。
伊里安岛,西部高山横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较宽广。
气候特征
印尼地处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湿度为70-90%。印度尼西亚有两个季节,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而言,通常每年4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没有夏季或冬季的极端情况。
水系分布
印尼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但都比较小。较大的河流有爪哇岛的梭罗河以及加里曼丹岛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马哈坎河,其中梭罗河全长560公里。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马宁焦湖、车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苏门答腊的多巴湖为印尼第一大湖。
生态
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加上面积、群岛地形因素,而得以支持世界第二高的生物多样性,仅次于巴西,动植物混和了亚洲及澳大拉西亚品种。巽他陆棚上的岛屿(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和巴厘岛)曾与亚洲大陆相连,而有许多亚洲动物相,如虎、犀牛、猩猩、亚洲象及豹等,曾大量栖息于东至巴厘岛的区域,但现今数量及栖息地已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约60%。在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以亚洲物种占优势;爪哇岛面积较小且人口密度高,大多数森林因人类居住及农业开垦而被砍伐。苏拉威西、努沙登加拉、马鲁古等地长期与大陆分离,演化出特殊的动植物物种;巴布亚的特有种与澳大利亚较为相近。
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种数量仅次于澳大利亚,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1,531种鸟类及515种哺乳类特有种中分别占36%及39%。印度尼西亚海岸线长约54,716公里,存在海洋及海岸多种生态系,如沙滩、沙丘、河口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泥滩及潮间带等生态系。印度尼西亚东部位于珊瑚大三角(CoralTriangle)的范围内,该区域约有1,650种珊瑚鱼。英国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提出分隔亚洲及澳大利亚物种间的隐形界线,即华莱士线,该界线大致沿着巽他陆棚边缘,于加里曼丹及苏拉威西间,于小巽他群岛位于巴厘岛及龙目岛间的龙目海峡,该线以西为亚洲生物相,以东为澳大利亚生物相。在《马来群岛》一书中,华莱士即描述这区域物种相当丰富。该线以东至新几内亚一带即称之为华勒斯生态区(Wallacea)。
环境问题
位置境域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南半球最大的国家(东帝汶也是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千米以上。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西南部是印度洋,东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地形地貌
印尼岛屿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各岛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并有浅海和珊瑚环绕。
加里曼丹岛,山地从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广阔,南部多沼泽。
苏门答腊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山脉东北侧为丘陵和较宽的沿海冲积平原,平原东部多沼泽。
苏拉威西岛,大多为山地,仅沿海有狭窄平原。
爪哇岛,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的盆地。
伊里安岛,西部高山横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较宽广。
气候特征
印尼地处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湿度为70-90%。印度尼西亚有两个季节,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而言,通常每年4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没有夏季或冬季的极端情况。
水系分布
印尼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但都比较小。较大的河流有爪哇岛的梭罗河以及加里曼丹岛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马哈坎河,其中梭罗河全长560公里。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马宁焦湖、车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苏门答腊的多巴湖为印尼第一大湖。
生态
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加上面积、群岛地形因素,而得以支持世界第二高的生物多样性,仅次于巴西,动植物混和了亚洲及澳大拉西亚品种。巽他陆棚上的岛屿(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和巴厘岛)曾与亚洲大陆相连,而有许多亚洲动物相,如虎、犀牛、猩猩、亚洲象及豹等,曾大量栖息于东至巴厘岛的区域,但现今数量及栖息地已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约60%。在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以亚洲物种占优势;爪哇岛面积较小且人口密度高,大多数森林因人类居住及农业开垦而被砍伐。苏拉威西、努沙登加拉、马鲁古等地长期与大陆分离,演化出特殊的动植物物种;巴布亚的特有种与澳大利亚较为相近。
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种数量仅次于澳大利亚,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1,531种鸟类及515种哺乳类特有种中分别占36%及39%。印度尼西亚海岸线长约54,716公里,存在海洋及海岸多种生态系,如沙滩、沙丘、河口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泥滩及潮间带等生态系。印度尼西亚东部位于珊瑚大三角(CoralTriangle)的范围内,该区域约有1,650种珊瑚鱼。英国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提出分隔亚洲及澳大利亚物种间的隐形界线,即华莱士线,该界线大致沿着巽他陆棚边缘,于加里曼丹及苏拉威西间,于小巽他群岛位于巴厘岛及龙目岛间的龙目海峡,该线以西为亚洲生物相,以东为澳大利亚生物相。在《马来群岛》一书中,华莱士即描述这区域物种相当丰富。该线以东至新几内亚一带即称之为华勒斯生态区(Wallacea)。
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