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杨家坪”“李家坝”“大雁冲”“鸭子冲”“东山坳”“西山坳”,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些聚落,少则三十人五十人,多则五百人六百人,千人大村都比较罕见,但是守望相助极为抱团。

    不抱团是不行的,很多开辟出来的耕地,“田骨”还在安仁镇的账面上,这些小农手中掌握的,理论上都是“田皮”。

    毕竟,这不是三百年前的“永业田”。

    二战的时候,搞过一次确权,然而安仁镇的大户们,连哄带骗,把这事儿给糊弄了过去。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同为安仁镇之后,但有的人成了“敲骨吸髓”的大地主、大农场主、大庄园主甚至还是大工厂主。

    即便是手工业,那也是规模百的那种厂子,着实不一般。

    因此整个安仁镇,看似不起眼的十三万人,却形成了非常惊人的金字塔结构。

    顶层爽到了极点,底层苦到了极致。

    王角才从永乐江的西山,也就是名叫“九龙山”的地方,进入到了安仁镇的南边,刚过一个名叫“狮子岩”的地界,就看到了一副让他又熟悉又觉得荒诞的玩意儿。

    滑竿。

    两根长长的竹竿,中间架着躺椅,手中掌着长长旱烟的老乡绅,神情着实的惬意。

    这老乡绅和别处的乡绅还不一样,头型几近光头,这是有说道的。

    通常贞观朝的老者,多会蓄发,倘若脑袋光光,不是因为信了佛,也不一定是秃了,而是有着军方的背景或者痕迹。

    钱老汉的亲大哥钱镠,其实也是这个性质,只不过他比较变态,也就让王角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此刻见了滑竿上的老绅士,王角在马背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一声对襟的棉绸褂子,还有“安仁”的字样。

    摆明了就是“统军府”“折冲府”的根脚,属于军州祖传的光荣。

    倘若祖宗积德立了功的,说不定还能别个勋章在胸口。

    不管是不是孔夫子头像的还是贞观大帝头像的,只要有这么个头像,那一般就是勋章。

    再一看那抬着滑竿的,肩头都快塌了下去,身上的青布麻衣瞧着就是浆洗了不知道几道,缝补了几回,青不青、白不白,反正竹竿压着肩头,总有一种下一刻就要趴下去的感觉。

    而这一身青布麻衣,和老绅士的“安仁”字样,那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