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是一种基于恶魔崇拜,实际上是鼓动人心进行反社会行动的思想纲领。”

    “详细说说。”

    对于政治分析这方面,茉莉夫人已经认同博文比她要强得多。博文也的确强得多,这个世界因为各人力量的原因,政治治理其实相当粗暴,毕竟只要足够强,关键时刻掀桌子就可以了。你掀我也掀,最后大家打烂一个江山,再从新来过,所以两个纪元到现在第三纪元,快五千年的人类文明,还有更早的精灵文明和龙族文明时期,近两万年的文明史,没发展出什么特别的东西来。

    但是现在,在这个人类的第三纪元里面,似乎要发展出什么东西来了。什么是政治?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两个人的关系,到一万个人,一百万人,六十亿人,整个世界整个社会,这就是政治。我们通常来说的政治,把这两个字拆开再构成,即为“政策”和“治理”两个词,那么政治的意思,就是治理xx的政策。

    只要生活在社会之中,就必然会在各种政策里面生活,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有相关的政策在,比如说水费、电费、物价等等等等,政治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社会中不存在任何事物与政治无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目前这个世界的政治情况,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体系?

    这是一个很暴力很原始的政治体系。并没有所谓的现代化国家,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民族的区别,和地球上只有人类不同,这个世界有其他物种,而人类文明并不是自主发展出来的,而是脱胎于精灵文明。我们说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推广郡县制。但是这些东西在这个世界里,在人类文明里,除了郡县制以外本来就是一样的。

    人类现在用的语言就叫通用语或者人类语,这种语言本身是很久以前精灵为人类创造的。目前这个世界拥有的语言只有十九种,其中十八种语言是精灵族创造的。刨除精灵族自己的精灵语,剩下的十七种都曾经是精灵族的附属种族,精灵族认为和附属种族说同样的语言是不雅的,所以创造了十七种语言给十七种附属种族使用,人类语就是其中之一。剩下的一种是龙语。

    书同文是精灵族帮人类做的,因为这个语言非常好用,精灵族是强迫症,人家创建的十七种语言都相当好用。精灵族之所以衰败,是因为一次浩劫,这个以后再说,人类算是在浩劫之中乘势而起,而且最后解决浩劫的也是精灵族本身··当然引起浩劫的也是精灵族,最后精灵族力量衰弱,人类才起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首先的认知就是我们是人类,我们是人族。至于人类的民族认同本身,在地球上是因为原始部落制度逐渐演化过来的,我们起源是黄河流域,人家起源是极北冰原,那我们就不是一个民族的。在这个世界人类如果有民族区别,那么区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我是被精灵族在这个地方驯养的,你们是被精灵族在那个地方驯养的。

    但这是一种耻辱,所以后来在那场浩劫里人类崛起的时候,这个民族概念就直接没了。我们都是人类,我们也只是人类,我们不是被驯养的物种,没有所谓民族,也从始至终没有诞生出民族这个概念。即便现在这么多国家出现,也没有说什么民族的,因为人类就是人类。

    地球上的政治面对的最多的是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而这个世界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即便刨除掉民族问题,却也依旧非常难搞,而且更加的难搞,这个以前也提过,那就是职业者和非职业的阶级问题。那么我们称这个世界的政治体系为职业者政治,或者叫做个人力量政治。那么这个政治体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其实以前也提到过,那就是非职业者的权力。

    非职业者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是没有任何权力的,这个可以说相当的惨,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没有力量就没有基本生存权。比方说在地球上,在地球的古代,你觉得这个国家不好,你能忽悠走多少人,你们这一群人就迁徙出去,如果活下来了,那么再建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可能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作为无职业者,你觉得这个国家不行,你带着一群无职业者迁徙出去,然后··就成为了某些魔兽的粪便,就这么现实。

    但是不可否认,现在无职业的生存环境也没好哪去,社会不发达,没有农药和我们的大德鲁伊袁老开发的种子,我们也要饿肚子。何况是这个异世界的情况?他们有德鲁伊,但是德鲁伊是一种职业者的职业,是不会去和那些非职业者为伍的。而产能这个东西,没有科技的帮助下他肯定是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

    很多人觉得王朝覆灭是因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原因不止是这么简单,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产能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出产的部资源必定无法跟上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民国时期我们有五亿左右的人口,但是那个时候有人能吃饱,于是就说那个年代人人能吃饱。然后我们60年代出现了大饥荒,于是就有人说那个年代人人吃不饱。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民国时期只有体面人可以吃得饱,而那份吃饱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地主和佃农这两种身份,这期间有一个词汇叫做租子,即为每一亩地的产出有多少要上交给地主。这个租子,如果地主有良心,那么要六成,要是没良心,那就八成乃至九成。也就是说一亩地农民可以拥有的粮食只有产出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大部头被地主拿走。有人觉得那要是我种的地多是不是就可以多得?想多了,如果有这么勤劳的佃农,地主的确会多给那么一丢丢,但是你种的越多你收获的比例就越少,地主不会让佃农拿到更多资源的,种地种的多的佃农最多就是比种的少的能多拿到一些些。一个人种五亩地,上交八成,一个人要是种了十亩地,那就上交八成五,里外里种十亩地的确可以多一些收获。

    对于地主来说,佃农到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是消耗品。只是十几年一代更替的消耗品,所以必须要付出一定的资源来维持住这个更替之中的消耗。所以在古代,作为农民想要吃饱穿暖,那是做梦,很多作品里都有这方面的描述,本书就不多说了。那么地主获得的巨量粮食被拿出去换成各种各样的其他物资,也供应了城市的发展,让城市内的所谓“体面人”有了体面的生活,可以吃饱。

    在这个世界也是一样的,博文的精致生活,来源就是整个国家数千万农民的饿肚子。数千万人饿着肚子,博文才能好吃好喝,享受着自己的奴仆伺候,每天车接车送,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数千万人吃不饱。作为一个从现代来的人,博文能不能接受这个?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些不能接受,但时间长了也就接受了,但是博文还在努力改变这一切。

    那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六十年代初期会有饥荒。首先大家知道了民国时期吃饱的原因,是因为三亿农民们饿着肚子养剩下的一亿多人。而我们建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农民能吃饱,于是四亿多农民能吃饱了,但是问题来了,剩下的一亿多人怎么办?当然有国家统筹之后还是可以勉强国上下都吃饱的,但是建国时期人口是542亿,而六十年代初期人口是694亿,这多出来的15亿人口的粮食从哪来?

    当时的生产能力勉勉强强能让五亿多人都吃饱,那么近七亿人的时候怎么办?我们简单的一算,需要三亿人吃饱,剩下的四亿多人只能半饱,对不对?或者一亿人吃饱,剩下的六亿人就能吃个七分饱?然而实际上没办法这么算,原因就在于物流业不发达。

    六十年代初期的重灾区在鲁、豫两省,是因为这两省都是人口大省,虽然也是产粮大省,却供给不上多出来的人口,又恰逢连年大旱,于是饿死了不少人。那个年代粮食无法增产,因为我们没有生产农药的技术。同时遭了灾运粮也运不进去,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汽车轮船,而且那个年代周边形势不太好,军队都部署到边境去了,这就是灾难的根源。而后来我们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灾难了,因为粮食增产,道路修通,卡车可以国产,轮船虽然不多却也可以征用一些,这就是发展的意义。再后来八十年代以后就算是个别省市大旱灾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就是毛毛雨而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