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是最难掌握的东西,就像这道墙,到底要修建多高、多长、多宽,才能阻止黑暗的力量破土而出?才能让正义的力量压制邪恶,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谁也不知道,因为这是没有标准可以衡量的。于是,只能把它做得无限高、无限长、无限宽乃至于无限存在,才能让善与恶永久分离。”那人说。

    佛教理论中,用“须弥”来形容大,用“芥子”来形容小,但“须弥”和“芥子”只是一种比喻,代表的是无限大与无限小。

    那人直视高墙,仿佛已经看穿墙体,望到了无穷远处。

    “它是无法逾越的?”林轩问。

    “基本上是,或者说,在人类的认知领域、人类的能力范围内无法逾越。”那人回答。

    “这道墙代表了什么?”林轩又问。

    “无极限、无止境、无尽头以及一切渴望而不可及的事物,是人类所无法理解的。”那人长叹。

    “既然无法逾越,再讨论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林轩问。

    “世界上存在很多同样的问题,当那问题无法被人类理解的时候,就会被暂时称为‘思维的黑洞’。还记得历史上著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吗?所有聪明人都无法称量黄金王冠的纯度,因为那金冠是一体成型的,即便是切割成碎块,也不能确定工匠有没有在其中掺假。在那时候,所有聪明人就等于是陷入了‘思维的黑洞’,找不到答案——只有伟大的阿基米德能够用睿智之眼忘穿黑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事实上,那答案就在黑洞中央,只不过所有聪明人的智慧等级受限,有些人明明已经接近答案边缘,却失之交臂,鞭长莫及……”

    林轩知道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过程,智者踏入满溢的浴缸时,洞悉了以溢出的水的体积来换算王冠体积的真理。那一刻,智者的心灵之光刺穿了黑洞中的迷雾,直达光辉彼岸。

    虽然这是发生在物理学领域里的小故事,但却形象地描绘出了“顿悟”的过程。

    顿悟、伏藏师的开悟、面壁后的领悟、藏地高僧虹化而去等等都是同样的事,其内核完全相同,都是通过某一途径达到真理之境。

    普通人和史官将这些凡人无法理解的事称为“神迹”,全球各地,早已有之。

    “我希望听到更多关于伏藏师的事。”林轩没有让话题岔开,再次追问。

    “伏藏师?”那人苦笑起来,“如果我说世界上人人都是伏藏师,你同意不同意?”

    林轩毫不犹豫,立刻点头“同意。”

    他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中国古代神话中存在很多跟前世记忆有关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衔着前世记忆而出生,那么他就是一个伏藏师——一个只跟自己有关的伏藏师,而“伏藏”的内容就是他前世的生活。

    一个普罗大众都知道的例子发生在古代中国,一个男婴衔玉而生,在红尘俗世中游历一圈,看遍兴衰,历经荣辱,最终又化身为女娲补天的巨石。

    那男婴经历的一切,就是巨石的前生。

    当道人与和尚在大荒之境看到那巨石时,就等于是帮助巨石开启了内心的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