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向前移动,感到石壁也被岩浆烤热了,双掌与石壁的贴合非常勉强,好几次都是咬着牙坚持,才能艰难移动。

    在这里,岩浆的液面距离洞顶最多不超过两米,只要林轩的身子稍稍下坠,双脚就会淹没在吃人的岩浆里。幸好,洞顶不是绝对光滑的,而是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裂缝和突起,使得林轩每向前一步都坚实稳定。

    那段路程约有五百米左右,到了尽头,岩浆果然进入竖井。

    那竖井也是方形的,宽度三米,纵向距离约有十米。

    林轩贴着石壁停住,向竖井深处察看。岩浆一泻千里,落差至少百米,气势惊人,非常震撼。

    这竖井的结构有点像一根弯曲的管子,源源不断地把岩浆输送到远方。这种结构,让林轩想起了很久之前一个著名的“海洋热源妄想论”,是由美国地质科学家科莫提出的。

    该理论的核心是在洋中脊钻透地壳(钻探厚度约6到8公里),安上两根独立的大管子,一根用来灌入高压海水,海水与岩浆发生反应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从另一根管子里释放喷出,最大限度地开发岩浆热能。

    “如果这竖井就是科莫提到的那种管道……人类的智慧比起大自然的神奇构造来,简直微不足道。科莫想到的那种提取蒸汽的结构,原来自然界中早就存在了。”林轩叹了口气,忽然觉得,人类虽然自称地球上的高级动物,实际却连“高级”的含义都没弄懂,只是在向着大自然做“邯郸学步”的游戏而已。

    “继续?”跟上来的原先生只说了两个字。

    “继续。”林轩回应。

    两人沿着竖井向下,因为体力消耗的缘故,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在此期间,有个问题是林轩想都不敢想的,一旦竖井尽头通达地球轴心后是完全封闭的,他们就等于是自取死路,再没有力量爬上来了。

    大概下行一百二十米到一百五十米左右,竖井侧面出现了横向的洞口,两人如释重负,落地休息,累得四肢打颤,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这个洞口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横向直径约五米,自然形成,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从岩石的表面状态分析,应该是很久之前岩浆融化了石壁,用难以估计的高温在石壁上硬生生地“烧”出一条路来。

    冷却的岩浆与原先的石壁已经交融在一起,形成各种色泽诡异的涡流纹路。

    至少休息了两个小时以后,两人才有力气站起来。

    在他们侧面,岩浆继续下泄,进入无止境的深处。他们唯一的去路,就是沿着山洞向前。

    那山洞的走势极为曲折,时而左右盘旋,时而上下起伏,可见当时的岩浆为了突破石壁的障碍做了多大的努力。

    向前走了约五公里,前面仍然不见出口,但两人耳中却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似乎是一台工作中的发动机被棉被层层裹住后隐约传出的声音,噪声存在,但被多层屏蔽,变得不那么明显。

    “就在前面!”两人对视,不约而同地叫出来。

    林轩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最后竟然小跑起来。他知道,真相就在前面,秘密就要被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