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林轩感到奇怪的是,说话的人使用的是中文,其语声特点与林轩极为相近。

    “你在哪里?”林轩镇定下来,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问。

    “我在这条路的尽头。”那声音的语速也放慢了。

    “这条路有尽头吗?尽头还有多远?”林轩又问。

    “远和近都是相对的,有没有尽头也是相对的。”那声音的回答极富哲理性。

    林轩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跳、呼吸减慢,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他只有极度放松的时候,才能发挥第六感,去感知那个人的存在。

    “哲理”的特点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解释,该道理都讲得通。

    如果林轩有一匹战马,在山路上奔驰的速度要超过步行五倍;如果有一辆性能极高的越野车,速度要超过步行十倍;如果是一辆直升机或喷气式战机,则前进速度为瞬间千米。如此看来,路程远近只取决于交通工具,而不是单纯的数字。

    再者,一条路的尽头取决于人的目标,如果目标是在脚下,则这条路的尽头在哪里都不重要,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尽头。

    “前辈说得很对,受教了。”林轩低声说。

    “真是一个谦虚的东方年轻人。”那声音赞叹。

    林轩继续说“前辈身在何处?能不能现身,让我当面求教?”

    在这个莫名其妙之地遇到使用同种语言的人,让林轩感到非常欣慰。

    “我在第四千五百个雕像后面,距离你超过一万公里,但我们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见面——”那声音只说到一半就消失了。

    林轩向上看,石台上的雕像突然一动,由完全凝固的状态苏醒过来,之后向下俯视,眼中神采熠熠。

    之前林轩第一眼看到第一座雕像时,已经对其逼肖程度大为惊叹。此刻,雕像“复活”似乎是他预料中的事。

    “这是……”林轩倒退一步。

    “年轻人,不要怕。”那雕像微笑起来。

    林轩苦笑“我不怕,我只是……我只是奇怪,你怎么可能说中文?”

    如果把雕像看成是纳粹元首,对方能说德语、日语、意大利语、英语、俄语是完全正常的,毕竟在历史记载中,元首拥有语言方面的极高天赋,对轴心国、盟军等各个国家的语言做过专门练习。不过,二战时德国、中国没有直接的友谊或敌意,而中文又是如此博大精深(彼时并没有推行普通话、官话之类的大陆通行语言),东西南北各省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所以很少有外国元首能熟练使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