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闭眼听那水声,发现那并非滴水声,而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计时器。

    在还没发明钟表的年代,中国古人已经凭借着高超的智慧创造了计时的工具,即“铜壳滴漏”,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

    它的具体工作模式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每一刻度被称为“一刻钟”。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恰好滴尽。在现代计时工具中,地球上的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40秒,舍零归整,人们便把古代的一刻钟定为15分钟。

    嘉斡上师枯坐在阵中,没有任何计时工具,则水滴声就是他的钟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计算着他的生命。

    “在古代,木头能够生火做饭、修建房屋、装饰宫殿等等。我曾有很多同伴,它们被砍伐带走,去做了上面那些事。我的生命中如果没有发生那件怪事,命运也将与它们一样——”

    嘉斡上师说的“怪事”其实并不怪,而是在大面积的砍伐工作中,有一个白发、白眉、白须的伟岸老人,将一匹马栓在了它的身上。

    那老人的地位看起来极为崇高,他站在树下,所有伐木工人们便自觉地远离,不敢过来打搅他。

    那时候,嘉斡上师真的只是一块木头,是那棵大树树干上的一部分。

    老人在树下停了很久,深沉的目光望向远方,忽然开始慢慢地背诵。

    作为大树的一部分,嘉斡上师曾经见过无数樵夫和牧童,也有行经此地的旅人,还有剪径劫掠的毛贼,但他从未见过一个读书人,而且是非常有智慧的饱学之士。

    他非常喜欢听老人的背诵,一字一句地全都牢牢记住。从前,他甚至听不懂樵夫们彼此交谈时使用的俚语,也不愿听牧童们的竹笛和山歌,可现在,他一听老人开口,就明白他在说什么。

    他记得最清楚的几句话是这样——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就是从这几句话里,他明白了“长生不死”的道理。

    唯有忘掉生死,才能不死;忘掉自己是一块木头,才不会重蹈伙伴们被砍伐蹂躏的命运;忘掉世界和时间,才能挣脱时间枷锁,成为一个自由的灵魂。要做到以上那些,必须借助于“上善若水”,即大地上的水源。然后,要寻找到自己的根,有根,再有水源,便“殁身不殆”,即“摆脱生死,不生不死”。

    于是,他做到了,由一块木头产生了人类的思想意识。再经过数千年的修行炼化,终于成了眼前的模样。

    在嘉斡上师的描述中,对那老人的外貌言之甚少,但林轩第一时间就明白了那老人是谁。

    典籍中有这样一段话记载那老人——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