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妻子,只是不能反对相公的决定,整整几大页信纸,每一字都细细考虑过,务必让妻子在这一行程中也变成一个委屈的角色,是左右不了相公的决定而勉强跟行的。

    这样的话,娘那边只会同情,就算有些埋怨,也只是埋怨妻子没有能劝住自己,责任会变得很小。

    周举人写信的时候,并没有避讳蒙雁。

    相反的,他还让蒙雁替他磨墨,他没有想要算计什么,就是想要蒙雁心安。

    彼此都是复杂家庭中长大的,谁也不蠢,某些独善其身的打算,能看得出来,而某些小伎俩就算没有证据,也能察觉一二。

    比如当初跟着别人一起出燕城,提前两日启程,当时他没有觉得有什么,可几日相处下来,从蒙雁跟那家人的生疏态度,已经他跟那家人的一些闲聊可以得知,蒙家跟这家人并无交情,是辗转由这家人的亲戚牵线,提出的让他们跟随一段的。

    这就未免耐人寻味了,既然彼此并无交情,怎么就轻易上门提要求?若是蒙家担心女儿一路上的安,为何一早不这样打算?事先找人帮忙,而是要先雇请镖队,却在临行的前,才匆匆说有离开燕城到外地赴任的官员可以捎带他们一程?

    若无事则罢了,却又偏偏赶在郭欢他们跟他提出要求之后才发生的这样的事?如此之凑巧,真的是巧合么?

    好,一件事是巧合,其他呢?权三老太爷的突然到来,家中大大小小之事,妻子都料理得妥妥帖帖的,让人说不出半句不是。

    一切一切都表明,他的妻子实在是太擅长置身事外了,就不知道这是妻子自己善于跟人交际还是有高人指点,妻子陪嫁过来的几个嬷嬷和丫鬟看起来都很精明。

    究竟是谁的主意,他不想要追究,他也无法埋怨。

    毕竟人家低嫁给他,不是来他家受气,更不是当牛做马的。

    但要说不失望,也是不可能的。

    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挑剔。

    夫妻之间有了隔阂,他也是不愿意的,但无能为力,或者一辈子就那么过下去吧,虽然这不是他想要的,但至少这样过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夫妻交恶的可能性。

    却没想到,在失望之后,妻子却有了另一种改变。

    周举人从蒙雁的眼睛里看出了相同的渴望,也许她也不希望相敬如宾的过一辈子,那彼此就试着尝试一下吧。

    给娘写完信之后,周举人就和蒙雁轻车简从的快速赶回燕城。

    没有了一大堆行李,还有一堆丫鬟婆子拖累。三日就回到了燕城。

    由于丫鬟婆子落在后头,周家燕城的宅院只留下几个看守宅院的下人,不太方便,加上有些事想要求蒙家人。